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疗育指南 > 浏览文章

儿童孤独问题

2004/8/20 22:15:21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儿童心理孤独问题,是现代又一常见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它是以人际关系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心理问题。多在2岁以内就出现症状。参考孤独症的诊断,一般可以根据孩子以下表现来判断其是否有儿童孤独问题。

1.孩子在乳儿期就表现出孤独,面无表情。甚至对母亲也没有亲近、依恋的表示。对人和玩具均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2.感知觉表现异常。如斜眼凝视,从手指缝中窥视,能听到特殊声音,用嗅觉识别人,反复作某种简单动作等等。有时甚至产生自毁行为。目前已知孤独儿童的知觉异常是行为异常的基础。

3.语言、智力发育迟缓。 往往2岁仍不会说话。即使说话也多是单纯模仿。有的反复提问,要求回答已知道的事情。多数孤独症儿童完全缄默,不与人主动交往。其中1/3到成年语言也没有完全发展。

4.对周围变化的事物均反感、抵触。包括周围物品的摆设、亲人的服饰等,均不允许改变。

5.情感淡漠。 倾向远离同伴、亲人,缺乏正常的情绪反应。包括对母亲也没有亲密。依恋的表现。很少哭笑,表情呆板。

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障碍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呢?

近年有些学者认为是某种器质性障碍的产物,如产程、围产期脑损伤、母亲孕期患风疹、儿童的癫痫等。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报道中出现的概率均较低,尚不足以说明脑器质性障碍与孤独症的因果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对孤独症儿童所作的诸多研究认为:孤独问题的起因主要是儿童早期的心理障碍。因此认为在治疗、矫正时,孤独儿童只有受到充分尊重、感受到爱和理解时,病情才会缓解,才会摆脱孤独的境况。迄今为止,多数调查分析也支持儿童孤独问题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一些报道还指出,患儿父母多为智力、受教育水平均不低并带有强迫性人格特征及缺乏感情的人。对子女缺乏温暖或亲子关系有矛盾是儿童孤独问题的原因。有人研究母婴依恋关系,结果认为:婴儿在母亲身边可以得到安全感,益于心身健康发展。而对于很小的孩子,短时间的母婴分离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一位母亲在孩子1岁多时因工作需要出差数日,孩子先是哭喊、踢打;后表现出无奈、痛苦、无食欲;再后来不再哭闹,变得冷漠、孤独,对人不信任。经过很长时间,这种孤独冷漠仍不见好转。有研究认为:婴儿对母亲或亲人形成依恋也有关键时期。如果生后一年内没有形成依恋,在2岁内还可以通过父母的补偿照料来弥补。过了2岁,则难以弥补。它将极大地影响孩子今后人格的正常发展。当然严重程度还与母婴关系、孩子气质、性格和年龄有关。 因此,建议有3岁以内孩子的母亲尽量不要为任何理由离开孩子.无论进修、出国、旅游还是离异。国外发达国家的妇女往往在孩子3岁以内暂时辞掉工作,全力照顾孩子。母亲要主动教孩子说话,与孩子玩耍,在养育过程中培养亲密感情,并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

对已经有孤独问题或倾向的儿童,可以通过言语培养、家庭早期教育、集体训练、心理咨询与系统家庭治疗等方法加以补救。若是因脑器质或机能障碍所致孤独症的患儿,还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但最为现实和必要的,还是使年轻父母真正认识、了解儿童心理发育各阶段的特点,掌握建立亲子关系的方法、技巧,并在生活过程中认真实施,才能有效地减少儿童孤独问题的出现。

0% (0)
0% (10)

下一篇: 什么是孤独症 上一篇: 关于自闭症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儿童孤独问题]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