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家庭初次登台演出的场景,52岁的何琴云至今觉得像一场梦。她的一对自闭症双胞胎儿子,从小学才能逐渐开口说话,到如今在舞台上歌声飞扬,收获掌声无数。这场梦,关于音乐、关于坚持,他们家庭苦苦追寻了23年。
在日前举行的“纸音杯”家庭音乐会大赛徐汇区复赛现场出现了这样温情的一幕:来自龙华街道的何琴云母子三人,用一曲琵琶伴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感动全场。初次登上舞台的兄弟俩毫不怯场,和着妈妈的琵琶弹奏尽情放歌。双胞胎的歌声饱满洪亮,台风也颇有感染力,唱到铿锵快板,他们随着歌声挥手出拳;唱到抒情慢板,他们缓慢绕场,轻抚母亲的肩膀,深情款款。
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评价道:“音准、节奏非常到位,情绪、表达也恰到好处。”最终,母子三人以复赛第一的成绩挺进即将开战的决赛。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特殊家庭,还原他们的二十余年追梦之路。
疼了四天四夜生下他们
“我是老大袁闻奇,意思是要创造奇迹。”“我是老二袁闻杰,要做一个杰出的人。”当记者问及兄弟俩的名字时,他们分别做起了自我介绍。“我们是 1990年出生的。今年23岁了。”老大紧接着补充道。清瘦俊俏的外表、落落大方的表现,很难让人把眼前这对双胞胎和“自闭症”联系在一起。
23年前,当时遭遇难产的何琴云在病床上整整疼了四天四夜后,兄弟俩才“姗姗来迟”,出生时两个人加起来才六斤重。
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兄弟俩可爱帅气的外表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爸爸袁建勇翻出了双胞胎儿时的照片,“亲戚朋友都说卖相很灵,是帅哥胚子。”
不过,快乐的时光却并未持续太久。夫妇俩对于他们的一些怪异行为越来越诧异,两个孩子之间互相不交流,总是背对背玩耍。喂饭不会吞咽,看到花花绿绿的物件没有丝毫反应。有时甚至会不停地用头撞墙。迟迟不会开口说话。
自闭症!双胞胎四岁时,夫妇俩带他们去医院做了检查。一纸诊断书让他们“从天堂掉到地狱”。
不会说话先会唱歌
细心的何琴云在一次喂饭中似乎看到了希望。平时爱哼哼小曲的她随口唱起当时正流行的《潇洒走一回》,突然她发现不肯吞咽的兄弟俩开始慢慢咀嚼食物。惊喜之余,这支歌曲成了她每次喂饭的保留曲目。
让她更为惊喜的是,听她唱多了,兄弟俩竟然在客厅边转圈边自己哼起这首歌。虽然咬字还很模糊,但总体上音调节奏都已经像模像样了。那年,兄弟俩四岁,还没有学会开口说话。她意识到,也许,音乐就是叩开兄弟俩封闭世界的一块敲门砖。
从此以后,家里多了许多磁带、碟片,每天屋里都充满歌声。爱好文艺的何琴云一有空便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唱唱跳跳,在歌曲中有意识引导他们开口说话。终于,在即将踏入小学时,兄弟俩喊出了第一声“爸爸”、“妈妈”,并开始说一些简单的话。
“他们读小学那段时间我们最艰难。”每次接孩子放学,何琴云不是看到前一天替他们包好的书皮被撕得一塌糊涂,就是听到老师对他们的怪异行为多少有抱怨之语。还有一次,同学恶作剧把水灌进了老二的书包,他却浑然不觉。何琴云只能一本本书替他吹干。
不过,当他们回家,打开音乐,看到兄弟俩沉浸其中,所有的辛酸和无奈都被暂时搁在了一旁。
妈妈,以后我来照顾你
面对记者,兄弟俩熟练地打开DVD,迫不及待地要秀上几曲。何琴云说,他们喜欢有观众的感觉。上次排练比赛曲目,街道里请的专业老师刚辅导完,他们硬拉着妈妈一起去社区文化中心找感觉,听到下面掌声叫好声,他们的兴奋劲就上来了。亲戚带他们去KTV,兄弟俩是当之无愧的“麦霸”。
当然,如今让袁建勇夫妇欣慰的远不止音乐本身。他们渐渐发现,儿子能自己独立买一些生活用品、能自己坐车去亲戚家、能自己去医院看病挂盐水、能做上一盘炸酱面。每天早上,兄弟俩早早起床,分工拖地、擦席子,饭后还会轮班洗碗。何琴云容易晕车,老二便自告奋勇,“以后你旅游,我陪在身边照顾你。”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