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幼儿园的家长们听了一堂关于孩子语言训练的讲座,讲课的专家是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组智力残疾康复专家邓永兴。这所幼儿园的孩子多患有智力障碍或自闭症。
对孩子最好的人 给他的伤害最多
邓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12岁的小女孩从小外婆带大,可是却经常发生这种场景:一家人要出去吃饭,在门口穿鞋时她还大声说,“外婆,换鞋啦!”一家人来到停车场,外婆要坐进车里时,小女孩居然大声说,“外婆,你回去!”还开始打、吐口水……
为什么小女孩会这么做?邓老师总结说,对孩子最好的人,往往给她的伤害最多。经过了解,孩子小时候,不听话时,外婆并没有打她,也没有骂她,只是用棍子吓唬她。
“这样的吓唬可能比真正打在身上所带来的影响还要大。比如,你再不听话,我生气了,要揍你了哦!”这样类似威胁孩子的话可能不少家长都说过。邓老师的意见是,如果你没揍,你就不要说,任何一句话都要跟着孩子的理解走。
帮助其他家庭成员树立威性
家长们常常聊天,女儿只要我抱,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好累哟;他爸爸的话,儿子就是不听,只有他妈妈搞得定他……
邓老师说,已经树立权威的家长要帮助其他人树立威性。这样,你才能轻松一点。
怎么帮助树立威性呢?第一、适时强化,比如,吃饭了,爸爸让儿子拿筷子吃饭,这次儿子真拿起筷子吃饭了,作为有威信的妈妈在一旁则可以说:“儿子,你好听爸爸的话哟!自己把筷子拿出来了!”这样的话里包括的要素有:表扬(你好听话)、听谁的话(爸爸)、目标行为(自己拿筷子)。有的家长说话指代不明,只说“好乖,好听话”,怎么乖的、孩子怎么做的,要点出来。
第二、狐假虎威。如果孩子犯了一个不得不批评的错误,有威信的妈妈在批评,爸爸则可以做一些后续的跟进,在一旁一副“我也救不了你”的姿态。
语言沟通中,可以让孩子多发音
不只是说话才是沟通,天热了,孩子拉你到冰箱前面,拉你到饮水机前面,你应该知道他多半是口渴了,想吃冰棍,想喝水了。这时,你可以引导孩子“发音”,接了一杯水,递给孩子,对孩子说“水”、“喝”、“喝水”、“口渴要喝水”、“宝宝要喝水”、“我要喝水,可以吗?”……
“要知道,发音长度在增加,孩子的肺活量就在增加,注意力也在增加!”孩子词汇积累是从生活相关的、他感兴趣的范畴开始的,从人物、动物到食品、玩具,从名词、动词再到形容词、副词。
多示范,少纠正
有的孩子喜欢自言自语,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比如,孩子喜欢说“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你可以和孩子交流“特仑苏是一种牛奶,很好喝……”
邓老师说,关键是不要仅重复说孩子说的话,而是引导到扩展关注更大的范围。
孩子牙牙学语,往往发音不清晰,老师说成“老基”,阿姨说成“呀姨”,这些情况就不要去纠正,你只需把正确的发音再次多次念给他听。也就是说,多示范少纠正是最好的“纠正”办法了。
多让孩子说,能提早发现问题
特教专家贺小燕说,自闭症其实在孩子半岁的时候就能发现,孩子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拒抱。一般来说,婴儿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认人了,但是孩子对护理他的亲人情感淡漠,这是情商低的最初表现。另一个表现就是目光不对视,有人逗他,他不理人。这些情况一直持续,如果你发现孩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就得特别注意,去诊断了。
而语言发展迟缓是自闭症中最不典型的一种情况,因为孩子的其他能力都发展得很好。自闭症的治疗康复训练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最好,贺小燕说,宁可当成不正常的孩子训练,家长们也不能等,不要有侥幸心理。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