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星星的孩子”,何时不再孤独?

2010/6/15 8:42:40 来源:株洲网 作者:戴凛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他们都是自闭症患儿,他们难以感知童年的快乐和家人的关爱,也难以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情感……人们把这样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美丽名字的背后,却是孩子父母难以承受的心疼。

  他们都是孤独的 “星星”

  5月31日,记者来到位于天元区的同心圆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这里即将举行庆祝“六一”的文艺表演。不过与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他们的节目大都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如果不陪着他们一起表演,估计又跑掉了。”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没有大人的陪护,说不定一下就跑得不见踪影了。

  3-6岁的孩子大都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但记者发现,这里有差不多30个孩子,他们却“各自为政”,相互间没有语言,更不会在一起嬉戏打闹。有的坐在椅子上发呆,有的则在栏杆边上蹿下跳,不管父母怎么呼喊都不理会。

  记者尝试和一位孩子说话,但他就是不搭理,眼光游离在一些玩具上。另一位5岁的孩子能够安静地坐下来,并简单地回答记者的问题,但记者写了几个数字,他一个也认不出来。

  “康复培训让我看到希望”

  3岁半的旺旺来自醴陵。“他两岁半时还不会说什么话,当时有个亲戚家的孩子比他还小半岁,却能说会道。我那时才发现儿子有些不对劲。”妈妈说,对照儿子的情况,她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又去了省儿童医院检查,当确定孩子患上自闭症后,顿时感觉人都要崩溃了。

  从那以后,还在做生意的旺旺妈妈辞去了工作,带着孩子四处求诊问药,但仍无效果。半年前,她带着孩子来到这个康复中心,并在附近租住了一间房子。白天带着孩子上课,晚上还要继续陪着孩子复习。

  辛苦付出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通过半年的专业辅导。孩子总算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语言,对于大人的呼喊也总算有些回应。

  在陪护的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妈妈,尹先生是个例外。为了帮助孩子训练,他已辞去了工作,仅凭着孩子妈妈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来养活一家。“一直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患上自闭症。”尹先生告诉记者,3岁时才发觉孩子有些异常,去长沙检查后诊断为自闭症。他又带着孩子去北京、广州,但结果还是一样。有一次孩子自己跑丢了,结果挨个给全市的派出所打电话,才找了回来。

  为了让孩子尽可能恢复,他联系过国内很多知名的康复学校,但面对每月高达2万元的费用,又只得放弃。他说,目前在省内的不少康复培训学校,每月至少也要2000元以上,因此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只能望而却步。“希望社会能有更多的带公益性质的培训。”

  别让“星星的孩子”再孤单

康复中心何老师介绍,自闭症是一种精神残疾,但病因不明。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有很多种,但一定存在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这3种特征,同时在智力、感知和情绪等方面也和普通孩子不同。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儿童自闭症病因说法仍不太确切,但母亲孕期的精神状态和孩子的性格还是有关的。”此外,准妈妈还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在有害环境作业。孩子2岁到7岁是治疗自闭症的最佳时期。

  另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是,经过专业训练、康复治疗的自闭症儿童十分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的社会环境。但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儿童往往遭遇到入托难、入学难的窘况。

  目前,自闭症家庭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5月31日,“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也在我市同心圆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正式开班,20名孩子获得了为期100天的免费康复培训。

  “我期盼建立和完善公办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和学校,也希望全社会关注孤独症儿童这个群体,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一位家长说。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星星的孩子”,何时不再孤独?]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