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当自己的孩子饱受孤独症困扰时,石孔春本能地把全部的爱给了女儿,然而,当她看到更多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需要关爱时,她用博大的母爱———
让100多颗“星星”绽放笑颜
9月2日上午,记者如约来到市残联设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幼儿园的孤独症康复中心,石孔春正在辅导3位学生做手工,布置得色彩斑斓的教室内,十分安静。另一位授课老师示意记者在教室的最后面坐下,而当记者走过去的时候,3个孩子对于陌生人的到来视而不见,其中2个孩子的目光显得异常呆滞,而另一个孩子的神色流露着不安和烦躁。
孩子一岁半得了孤独症
4年前,石孔春曾经是一所技术学校的老师,丈夫从事服装生意,日子过得很幸福。女儿新新的出生,又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然而,在新新一周岁半的时候,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石孔春和丈夫发现:新新发育比较迟缓,每当喊她名字的时候,孩子没有任何反应,而且孩子不与外界沟通,对于新奇的事情,也视而不见,就算与亲人分开,也不感到焦虑。经医生诊断,孩子得了孤独症。石孔春夫妇费尽周折四处寻医,只要是有一线希望,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最初,新新在哈尔滨的一家医院里治疗了两个月,医药费花了2万多元,但于事无补。
新新2周岁的时候,病情日趋恶化,干脆就没有了语言。石孔春整日上网查寻相关资料,渴望能够有奇迹发生。后来,她了解到北京一所教育研究所对治疗孤独症有一定的心得,于是她与该研究所的副所长王国光女士取得联系后,带着孩子去了北京。经过4个月的治疗,新新在语言、行为上有了明显变化,但是,4个月的时间,却花掉了他们夫妻俩3万多元的积蓄,而此时,夫妻俩为了给孩子看病,已经放弃了各自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精神和经济的双层压力落在了这对还不到而立之年的小夫妻俩的肩上。2004年的春节即将来到时,石孔春一家三口回到了齐齐哈尔。
博大母爱献给更多“星星”
回到齐市后,石孔春打算把新新送到一家优秀的幼儿园,自己陪读。但是,她和孩子从北京回来的消息很快被其他孤独症患者的家长知道了,他们纷纷前来取经。一天,一位家长执意要让石孔春带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就直接了当地说,“你干脆办一所学校吧!”
看到家长们恳切的目光,石孔春把大家的心愿告诉了王国光老师,立刻得到了王老师的认可与支持,并来齐市对石孔春进行培训。很快,齐齐哈尔第一家孤独症康复中心成立了。最初,石孔春想义务办学,可是几个月下来,家庭的经济状况又亮了红灯。为了使教学设备能够得到更新,她还是决定收取一部分费用,但是,她保证,学校的费用在全国范围内是最低的。
石孔春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这群患有孤独症孩子们的身上,她把这群孩子们称为“星星”宝贝。也把原本属于女儿新新的时间都分给了其他孩子。她很理解这群不幸的孩子和家长。石孔春说:“其实孩子们渴望和大家在一起沟通,只不过没有正常的沟通方式。”
聪聪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是聪聪5岁时还没有发音,就连哭,也是静静地流眼泪,除了喝可乐,他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兴趣。整日目光呆滞,与父母沟通只是舞动小拳头。平时总是原地转圈、拍手、来回跳,病情严重。聪聪的父亲也因此放弃了工作,一心想改变聪聪的现状。但无济于事。最后,他把孩子送到了石孔春这里。经过3年的康复训练,现在聪聪不但能够与人正常沟通,也可以正常地在学前班上课,可以做简单的蒙氏数学题,字迹也比同龄孩子工整。希望每颗“星星”都能上学孤独症康复中心自开办以来,一直得到了齐市第一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幼儿园腾出近300平米的教室供孤独症孩子们学习和生活。4年里,共有120多个孩子得到了有效的康复治疗。第一幼儿园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对孤独症学生的包容让石孔春对这项事业充满信心。然而,石孔春知道,孤独症患者的致残率非常高,发病率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这群孩子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将来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目前,孤独症孩子面临的是继续教育问题,石孔春也曾经设想能有一所小学校接纳这群“星星”,让他们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活跃在校园里。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