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20年后,她突然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从普教到特殊教育,与弱智孩子打交道。从此,她再也没有离开这些弱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关心这些弱智孩子。她就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校长何金娣。
特殊孩子需要特殊的家,特殊的家需要特殊的教育理念。1999年,卢湾区提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终身教育”的目标,为了落实这个目标,何金娣率先采取了一个特别措施: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使特殊教育覆盖所有的特殊孩子,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零拒绝教育”。开始,一些家长并不理解,担心付不起学费。面对这些疑惑,学校明确表示,送教上门不收分文,这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就这样,她们在家长的半信半疑中开始对卢湾区重度残疾、多重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作为校长,何金娣坚持每星期利用业余时间送教上门,训练重度脑瘫学生。她在承担一个重度脑瘫、视力几乎失明孩子的康复训练时,制订了详细计划,运用引导法、环境适应法等,使孩子取得一定进步。同时,何金娣写出教育随笔和个案,启迪其他教师。
要让孩子在这个“家”里有所成,让家长打开紧锁的眉心,绝不是简单的事。何金娣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充电”,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特教”理论,虚心拜“特教”专家为师。她利用双休日去华东师大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班进修。作为一名“超龄学生”,何金娣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让教师们另眼相看。结合工作实践,何金娣完成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关于特殊教育领域中多元智能的论文,得到“优秀论文”的称号。
对于中重度弱智学生的教育,全国只有“教育大纲”而没有教材。为编写教材,何金娣一点一滴地去摸索去感悟;为了编写教材,何金娣一双眼睛得了眼病:一个近视,一个远视。十年来,在她带领下所进行的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课程的改革与教材的开发,处于全国弱智教育研究的领先地位。何金娣和同事共同编写的一至九年级中度弱智学生的课本及教师指导用书72册、54册中度弱智教育课本,被全国近200所弱智教育学校使用。
“我们不仅要带给孩子现在的幸福,也要带给他们未来的希望与出路。”在将接受自闭症孩子入学受教这一难题撂在了自己和同事肩上时,何金娣动情地表示:社会需要我们付出,孩子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应该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小施是一个中度弱智并伴有癫痫的学生,曾经从自家的7楼跳下。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确实承受了很大压力。但是,何金娣没有放弃,经过她和全校老师几年的精心呵护和耐心教育,小施有了明显的进步,从不会说话到牙牙学语,从不会吃饭到自己用餐,从不会自己大小便到能自己走向厕所。
经过“家”的温暖,弱智学生的心亮了,有的进入了高一级的初级职业学校就读,有的拿到了市劳动局颁发的上岗证书,多名学生获得了工作,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何金娣深深地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我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与深度。为了这些残疾孩子,我愿意献出生命的全部。”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