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19日电 “中国必须警惕畸高的剖腹产率。”张毅芬在提及她的研究内容时,心情显得有点沉重。
作为英国爱丁堡大学产科社会学哲学博士,张毅芬最近两年多和她的合作伙伴撰写了5篇有关中国妇女剖腹产问题的论文。这些文章分别发表在权威的英国《助产学研究》、《国际护理研究》等刊物上。
从2004年开始,张毅芬在上海、广西柳州和宜州市的五所医院和一些卫生站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中,她对中国的剖腹产率在过去十多年里迅速速度提高而忧虑。“很多医院的剖腹产率达40%以上,甚至有的医院高达100%!”张毅芬告诉记者,她搜集的浙江省妇产科医院的最新一项调查报告表明,浙江从1991至2001年十年来的剖腹产率已由20.0%上升至45.6%。
剖腹产一直被医务界认为是难产生育的一个辅助手段。据统计,世界新生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的剖腹产率低于10%。根据这一事实,自1985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有必要对剖腹产率设置了警戒线:必须低于15%。
张毅芬说,中国的剖腹产率远高于联合国提出的控制范围,这是很值得忧虑的事情。许多专家认为,剖宫产的孩子日后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剖腹产对于母亲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张毅芬认为,选择剖腹产,应该是为了获取母婴最大的效益。因此,人们应警惕为了方便和经济效益而选择剖腹产的现象。
“医学界普遍认为,中国80-90%的孕妇都有可能自然分娩。助产士和她们的工作应该得到社会和医务专业人员的承认。”张毅芬呼吁,为降低剖腹产率和促进正常分娩,有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应要重新认识助产士的意义和她们的职能。(完)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