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在哪儿?”“这”“太棒了!”“鸡蛋在哪儿?”“这”“你真棒,太聪明了!”上周四下午,在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一间宽敞的教室里,3岁半的牛牛(化名)正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心地指认图片。看得出,牛牛的成绩不错,心情也不错,特别是老师毫无保留的鼓励,让牛牛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如果不是老师的介绍和牛牛略显含混的语音,记者很难想像,看起来活泼可爱的牛牛,竟然是个自闭症患儿。三个月前,刚刚来到这里时,牛牛非常活跃,几乎是一刻不停地跑来跑去,但是,对老师和小朋友却不理不睬,说话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但是,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现在,牛牛不仅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上好一阵子,而且会主动和生人打招呼了。
记者了解到,这里其实是设在幼儿园的一间治疗室,牛牛和他的几个小伙伴们正在接受“行为治疗”。根据美国自闭症学会的提供的资料,每166个孩子里就会有1个患上自闭症,学习障碍,社交障碍等行为问题严重困扰着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据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把治疗中心和幼儿园接轨,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接受针对性的1对1 行为治疗以外,还能参加普通班的一些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同龄的孩子接触,互相学习和帮助,逐步融入正常的班级。这些快乐的体验,是医疗机构不能给予孩子们的。
曾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儿童教育中心,现任与博森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的行为治疗师张苗苗告诉记者,孩子年龄越小,接受行为治疗的效果就越好。有些家长已经发现了孩子存在语言发展迟缓,对周围漠不关心,情绪易冲动或有伤害性行为等问题,但是仍然希望孩子的行为问题像伤风感冒一样,不治自愈。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的某些行为问题往往是不能自愈的。家长只有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早带孩子接受专业的行为矫治训练,才能帮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目前,行为问题的鉴定和行为矫治不是一般幼教机构和老师能够做到的,许多幼儿园也会因诸多原因拒绝这样的孩子进入正常孩子的班级。而治疗机构与正规幼儿园的有效衔接,对于这些孩子的康复是非常有益的。晨报记者 徐虹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