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没有耐心,凡事三分钟热度,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管教他。”
“为什么孩子这么胆小、爱哭,怎么办才好呢?”
“学校老师每天都找我,向我抱怨孩子不听教导、好动不安,可是我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就是没效果,叫我怎么办?”
孩子在每个家庭中都是宝贝,在日常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孩子躯体上的疾病明显比以前要少,但是心理问题和各种各样的综合能力却出现失调,这一部分的孩子数量正在明显增多,医院每年都要接诊大量拥有此类问题的儿童,容易分心、活动率过高、自理能力极差、交往能力低等等都是他们的特征,医学上把此类症状称为感觉统合失调症,又叫做小家庭综合征。
南京三成儿童有感觉统合失调现象
据了解,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曾经对南京地区2486名6岁至11岁的学龄儿童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34.9%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其中轻度失调儿童占24.3%,中度达9%,重度占1.6%。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不断增多的很大原因在于“都市化”和“小家庭”。都市化的生活,使得孕妇紧张焦虑,合理运动不够、姿势不佳,影响胎位和分娩方式。在孩子出生以后,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孩子还不怎么会爬就要求他学走路,活动空间不足,使得发育期的孩子应有的运动量不足;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使孩子失去了在庭院玩沙、玩水的享受;生活方式改变,以学步车代替了强化平衡感的摇篮,自理还不会就开始接触电脑游戏。孩子间缺少了滚、爬、跳、翻等合作玩耍活动机会,而都市幼儿在0~4岁间,几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有的更到5~6岁才首次接触到同龄的孩子。近30年出现的小家庭制度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圈子越来越小,小家庭在提供感官刺激上存在缺憾,往往过于单调,由于这些原因,感觉统合失调又被叫做“小家庭综合征”。今年以来,仅中大医院一家就接受了800多人次儿童的治疗,其中男性儿童居多。
剖腹产孩子患统合失调症几率偏高
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无痛泵的运用,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使用剖腹产来生产。虽然剖腹产可以减轻痛苦,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特殊病痛的产妇来说,剖腹产并非是生产的最好方式,而且有可能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大医院儿科主任唐洪丽表示,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皮肤是个非常好的触觉器官,而剖腹产儿由于没有通过正常的产道而出生,在出生时皮肤未经过正常的挤压,因此可能引发以后脑功能的欠缺。从目前的临床情况看,患统合失调症的孩子中有50%是属于剖腹产儿,不过这并不能代表剖腹产儿就一定会患统合失调症,因为患病的原因是多种的,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凡孩子是剖腹产的家长应该更加注意孩子的成长动向,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除了剖腹产外,早产儿得统合失调症的几率也较高。专家另外指出,感觉统合失调存在遗传的可能性,特别是如果孩子的父亲在小时候有类似的现象,那么有20%的孩子也会有相同表现。
6 9岁的孩子最容易被发现
孩子一旦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那么会出现与年龄不符合的过度活动,动作不协调等现象,比如1周岁了还不会爬,不会自己穿衣服,或者长到七八岁了却还不会跳绳等等,被家长误认为是“缺乏体育细胞”。唐主任认为,感觉统合失调虽然近几年的发生率在增高,但并非说以前没有,只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比以前高得多,因此孩子有什么不对劲的话发现就比较及时,也愿意上医院治疗。从临床上来看,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孩子在3岁以后症状会逐渐明显,而6到9岁的孩子则在临床上最多,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开始上学的时期,而9岁的孩子大多是读三年级,学习压力开始显现,而感觉统合失调所带来的一系列负作用体现得尤其明显,学习成绩下降在这一阶段尤其明显。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应该专心听讲的时候小动作不停。
唐主任指出,感觉统合失调和“多动症”在某些方面是重合的,但并不是同一回事,需要做量表和神经测定才能确认。另外,孩子如果喜欢动来动去不安分的话,有些家长会认为是顽皮,但正常的“皮大王”在面临自己喜欢的事物时可以很容易地投入进去,但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即使面对的是感兴趣的东西,却仍然无法集中精神。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异常状况仅仅是一味地认为是顽皮,靠惩罚的手段来制止,所带来的只能是摧毁孩子自信心的恶果。专家指出,9岁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很重要,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没有在这一阶段及时发现和治疗,那么就属于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多动的症状会逐渐减轻,但所带来的心理失调和人际交往欠缺会伴随一生,比如自我管理能力一直很低,应该学习知识的时候没有能够抓紧,在学习上始终落后他人,自尊心、自信心低于常人和情绪容易波动等。至于到了十六七岁才被发现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青少年,专家认为已经不适合用普通的治疗室和治疗方法了,而需要转向其他治疗方式。
10岁孩子从未单独下过楼
虽然是属于大脑协调功能方面的疾病,但是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疾病的孩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每个人看上去都非常聪明可爱,而检查显示他们的智商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行为上就像个永不停息的发动机一般,脾气大都比较急躁,但胆子却很小,做起事情来笨手笨脚。
唐洪丽主任曾经接诊过一名8岁的孩子,在进入门诊后,他不像普通的孩子那样对陌生的医院显得拘谨,而是东摸西蹭,一会拿医生的印章,一会又去开抽屉的锁,而别人稍微一碰他就显得极其敏感,认为是要打他。虽然已经是8岁大了,但是由于心理原因,从来没有一个人下过楼,连鞋带也不会系,除了学习成绩很差外,和同学间的关系也很僵,是个非常典型的患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儿童。除了先天的原因外,父亲去世后和母亲跟着奶奶一起过的家庭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病情。和这名孩子表现相似的是,另一名已经10岁的孩子也是从来没有单独下过楼,只要一踩到楼梯上就会摔跤,动作不协调的现象非常明显。
一些家长偷偷带孩子看病
由于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孩子的“顽皮”可能是种疾病,因此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会采取很极端的手法,比如一位母亲就为了看住成天动个不停的儿子,而采取辞职在家24小时看守的策略。而更多的家长则采用打骂的方式,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更严重的心理创伤。
一名后来被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告诉医生,他上课不集中精神听讲一方面是自己实在控制不住,另一方面是他脑子里经常会闪现出爸爸拿皮带抽他的情景,使得内心一直处于恐惧的状态中,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其实孩子本身也很难过。而家长则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成绩上面,经常把自己孩子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孩子成绩差了弄的自己也很自卑。因此不少家长都是偷偷摸摸地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认为这是不光彩的事,有的甚至直接问医生:“治疗后我孩子能考几分啊?”让医生哭笑不得。除了家长给予的压力外,部分学校老师对感觉统合失调症的了解也很少,认为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就是所谓的差生,不但自己歧视,甚至还出现号召班里其他学生不要和“差生”玩的事件,这样孩子的家长来求医的时候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痛苦不堪。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