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成市人和镇柳树赵家村,有这样一户人家,丈夫韩正勤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起早贪黑地在外装卸鱼粉,妻子刘秋花常年在外陪着4岁的自闭症儿子小海(化名)治病,9岁的女儿小莹正在读小学三年级,不仅品学兼优,还承担起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活。
10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市区戚家夼的一家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听刘秋花讲述他们一家用乐观面对不幸的感人事迹,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这家人的浓浓关爱。
幼儿患病 来威求医
刘秋花一家来自菏泽市,1996年她和韩正勤结婚,之后育有一女。2007年,他们来到威海打工。2009年,儿子小海出生了,像所有家庭一样,全家人对小海寄予了希望。小海到一岁多的时候就表现得跟别的孩子不同。“不管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懂,只会跟着电视自言自语地说广告。”刘秋花说,她和丈夫一直都互相安慰,觉得自家孩子只是发育有些迟缓,不会有什么大碍。然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小海2岁多。“前年夏天带他到青岛儿童医院做检查。听到儿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时候,我心里快崩溃了。”刘秋花说,拿到那纸诊断报告,她哭了很久,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刘秋花说,诊断结果出来后,她和丈夫心里还有一丝侥幸心理,想再给孩子一点时间。这样在家待了一年,小海的状况没有任何好转。2012年底,刘秋花带着小海来到威海,进行自闭症康复训练。
坚强面对 收获爱心
面对突来的遭遇,刘秋花一家没有选择逃避。韩正勤今年41岁,到威海后一直做装卸工,没有一天歇息过。儿子确诊后,他更加卖力工作。
而提起9岁的女儿,刘秋花更是满腹愧疚。她说,小莹现在读小学三年级,每天早晨吃饭之后,自己去上学,晚上要自己在家写作业,还做饭等着爸爸回家一起吃。刘秋花说,听到小莹在学校体检时查出血压低的消息,她心里更加难受。
据这家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小海的病不是很严重,而且他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方面表现出了先天优势。“有不少游戏他都能玩通关,一看到电脑他就高兴。”该负责人说,孩子的智商等方面都很正常,只是目前还离不开人,不能独立生活,经过康复训练后,有可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
据刘秋花介绍,他们一家正在感受着来自社会的浓浓关爱。“全家人已有6年多没有买衣服了,我穿的都是自闭症康复中心的老师送给我的,小海的衣服也是这里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带过来的,学校也给我们每个月的学费减了300块钱。”提起这些,刘秋花说,她很感激大家对他们一家的帮助。听说在本报的联系沟通下,一位爱心人士愿意为女儿小莹提供帮助,刘秋花很是高兴。她表示,他们一家会好好生活,这样才对得起社会上的好心人。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