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本该在适龄入学时却被一所所学校温柔地拒绝;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本该和大多数儿童一样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但却遭受到这个社会的冷眼旁观。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每年的开学季,他们被一所所学校无情地挡在门外,据了解河南省将近九成的自闭症儿童在适龄阶段无法入学,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加大。
我有一个求学梦
8岁多的小帅帅两岁的时候就被确诊为孤独症患儿,他的父母接受不了这一现实把小帅帅扔给爷爷奶奶后便杳无音信。靠着老俩口微薄的退休工资,祖孙三人艰难度日。出于对孙子不离不弃的爱,老俩口跑遍了郑州市所有的康复训练机构,但是无一例外的高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郑州市某康复训练中心主动接纳了小帅帅。2009年小帅帅开始在康复中心进行训练。小帅帅在那里训练了两年多并且有了很大的进步,能读书、能写字、唱歌唱得很好,记忆力也很好。去年7月份,小帅帅快7岁半了,每月4000元的培训费让老俩口再也无力负担。这时也到了小帅帅正常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龄,老俩口很想让孙子融入到正常的学校环境中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接受普通小学的教育,但是不管是去找普通的小学还是去金水区利智学校,所有的答复都是一样——拒收。无奈之下,老俩口找到了金水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科协调,带着孙子,祖孙3人在雨里淋了半天,他们还是以种种理由加以拒绝。四处碰壁之下,老俩口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哪里是我们孩子的容身之处?!”
和小帅帅有着同样坎坷入学经历的逗逗也是这个特殊群体的一份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逗逗的父母花费了超出平常父母几倍的心血。5岁时逗逗在东风路的省康复医院接受了早期干预,孩子的感觉统合,认知,语言,社会交往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配合孩子的治疗,逗逗妈很早就辞退了工作,10几年来,全靠逗逗爸辛苦工作,负担家里的一切开支,高昂的康复费用使得康复进程不得不中断。当逗逗的能力完全可以到辅读学校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时,东三街辅读学校却以户口问题拒绝了孩子的入学,转向咨询惠济区教委,却被告知因人数不够而未达到建校标准。辅读学校不收,正常的小学更是求助无门,万般无奈之下,逗逗只能呆在家里接受父母闭门造车式的教育。一晃一年过去了,孩子在父母的教导下虽然学了点东西,但进步是微乎其微的。看着孩子渴望的双眼,逗逗妈妈的心都要碎了。有些自闭症儿童虽然通过私人关系勉强入学,但是也常常面临着被退学的风险,转学三四次的情况屡见不鲜。正常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下幸福快乐地成长,入学,在他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想要跨越那道大门就如同鲤鱼跃龙门那样崎岖而艰辛。政府和学校似乎忘记了这一群体的存在,他们只能蜷缩在角落里抱团取暖。
圆梦行动:我们不懈的追求
最新的统计显示,河南省约有51.3万的心智障碍儿童,郑州约有4.8万,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是自闭症儿童,这一数字每年还在递增。每年的5月份,家长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求学战”。幼儿园、普通小学,家长们遭拒的理由都是一致的:自闭症儿童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拖累全班的教学成绩,严重者还会伤及别的孩子,学校没有相应的特教老师,现有的老师又缺乏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经验,正常的班孩子太多,老师本就无暇顾及,等等。而郑州现有的四所辅读学校每年平均的招生量只有8到9人,根本无法保证数目庞大的自闭症儿童的入学。而且辅读学校招收的大多是智力低下的残障儿童,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进反退。自闭症儿童就像是雪球一样,被双方互相推诿。处于夹缝中的他们似乎成了社会的弃儿。众多家长上访求助,希望政府能给与解决,在《给毛局长的信》中,家长们声泪俱下地陈述了她们的辛酸求学路“我们迫切地恳请您为我们的孩子打开郑州市普通学校的大门,让他们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平等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给郑州4.8万特殊儿童公平的义务教育权益”、“希望全纳教育0拒绝尽早在郑州生根发芽!”字字殷切、句句陈情,这是自闭症儿童家长共同的心声。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就在这一年年的遭拒中流逝,很多自闭症儿童甚至到十二三岁还未接受过正规教育。
融合式教育 开启梦之门
自闭症儿童大多发病是在1—2岁期间,女孩的发病率一般高于男孩。他们通常有以下表现: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语言障碍十分突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相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融合教育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云英一直呼吁一项法案能尽快颁布,“因为孩子们拖不起”。这项被称为“拖不起”的法案,就是国务院于今年2月2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最引人注目的是,融合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原则被明确提出,成为条例修订的鲜明导向之一。融合教育不仅是让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物理空间上结合,更重要的是为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显性的特殊教育手段、条件,也包括隐性的环境和氛围,而这并不容易办到。根据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经验,在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教育,需要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在美国,融合式教育不仅涉及初级中等教育,还波及到高等教育,大学里有专为自闭症学生开办的融合班。具体到我国,台湾地区的融合式教育很早就已经开展,并且他们注重在孩子早期出现自闭症情况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治疗,因为如果错过了早期的黄金治疗时期那么对于后续的治疗将会是难上加难。2013年6月6日,北京出台了一项条例,未来3年内要在北京地区建立20所融合学校,并且争取在2015年保证北京市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99%的入学率。自闭症儿童需要的是一个正常的环境,他们就像一块海绵,不会自己去过滤沙尘,他们需要的是正确方面的输入。只有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他们才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我们一直在等待
整个河南省还未出台相关政策,融合式教育在郑州也难见踪影。在融合式教育的触角尚未伸至郑州时,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尤其是那些已经到了入学年龄甚至是超过入学年龄的儿童又该怎么办?孩子的未来“拖不起”也更加“等不得”。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郑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在被问及郑州市是否有关于自闭症儿童入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时,负责人周某明确表示暂时还未出台,而且相关政策的下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期间关于自闭症儿童可否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正常的九年义务教育的问题,周某也只是回应说这事关各个区教委的具体政策,他们无权干涉。最后周某表示他们会尽快关注这一群体的入学难情况,并会尽快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又一个暑假开始了,离开学的日子也一天天更近了。开学季,几多欢喜,几多忧。正常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可这些特殊的孩子却是在求学的路上跌跌撞撞、匍匐前进的弱势群体。相关政策的缺乏,政府的漠视,社会的拒绝,一道道无形的墙让那扇大门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他们的需求很简单,只是希望同一间教室下,能共同接受知识的洗礼,只是希望在同一片蓝天下,社会能为他们敞开温暖的怀抱。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愿人同此心!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