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自我控制能力强调的不是控制,而是自我管理。我们通常所说的控制是在外力作用下的控制,那是被动的。对于孩子来说,培养兴趣和习惯是首要的。行动一旦成为兴趣,就不需要去控制。
只要控制而没有兴趣,就是过度限制。
例如:孩子只喜欢“巧虎”,可是家长担心“刻板”,将“巧虎”藏起来。孩子没有了兴趣,家长又不去开发新的兴趣,这样对孩子来说就是过度限制。过度限制的结果是孩子要么出现情绪问题,要么无所事事,甚至自我刺激性行为增加。正确的做法是使“巧虎”成为孩子的兴趣之一,而不是唯一。
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行为一旦成为习惯,也不需要控制。但是成为习惯的过程要坚持。例如:小朋友喝水要排队。每天如此,坚持一贯,这样,喝水排队的概念在孩子心中就容易形成,也容易形成习惯。
家长要强调孩子在适当的场合应有适当的行为,而不是将孩子的问题行为统统消除。
刚进入学校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坐不住,到处乱跑。有时不是他们喜欢乱跑,而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这时重要的是要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有些行为不是不应该有,只是场合不合适。例如:小朋友都上课了,洋洋在一旁玩玩具。老师告诉洋洋玩具在什么时候可以玩,现在要上课,不能玩。而不是把玩具收起来说不能玩玩具。由于孩子对环境理解的局限,他们有时不清楚什么场合可以做、什么场合不能做,而一味地认为老师不允许的就不能做,这样,他们只能依据老师的指示去行动,而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事情,而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有些情况,确实是孩子的控制能力比较弱,需要外力约束。特别是针对那些理解力较弱的孩子,有些时候则需要时间。有的孩子在上课时候坐不住,不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而是他们确实无法坚持一节课的时间,这就需要给他们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尤其是如果活动安排紧凑、学习节奏太快,孩子很难适应,需要给他们更多的间歇时间。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