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让自闭症患儿回归到生活中去

2012/6/28 10:11:4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星星的孩子”——这是一个听起来优雅,想起来却让我们冰冷彻骨的名字,它意味着自闭症儿童自我封闭而全然不识人情世故。那么,我们是让自闭症儿童离开生活情境去苦练、去修行呢?还是把他们拽进人间烟火中来养育、来熏陶呢?

  自闭症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差,学习知识的能力差,同样,他们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差,他们在生活中对人与人关系的认识能力、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能力等都很差。我们要思考的是:第一,自闭症儿童各个方面都需要训练,相比之下,哪些训练内容对自闭症儿童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呢?

  第二,我们的课堂训练、机构课程训练和生活应用怎样衔接呢?第三,我们到底要让自闭症儿童学会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功能,那么应该训练什么,怎样训练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一个妈妈给7岁的自闭症儿子制订的家庭训练计划中,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天孩子要上的“课程”:画画、手工、识字、运动、游戏……内容非常充实,丰富多彩,但是,通篇都找不到孤独症儿童生活能力的训练,找不到生活中怎样训练孤独症儿童的交往,怎样训练孩子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当问到孤独症儿童的妈妈:“孩子知道吃完饭以后剩余的食物应该怎样处理吗?”妈妈摇摇头:“告诉孩子上厕所需要把门关上吗?”妈妈又摇摇头;“训练过孩子睡觉前怎样做准备工作吗?”妈妈还是摇摇头…

  一个11岁的自闭症孩子,在普通学校四年级读书,妈妈说孩子做事主动性很差,理解性学习内容困难很大,从来不能够和同学一起玩。可是,当问及妈妈:“你让孩子自己选择过自己的衣服吗?”妈妈说:“从来没有,都是我让他穿什么他就穿什么。”“你带孩子坐过公交车吗?”妈妈回答:“没有,从来都是我开车送他上学,家里有车去哪里都开自己家的车。”“如果他没有带铅笔,他会向同学借用吗?”妈妈回答:“我从来就没有教过。” ……

  一个孩子,几个成人,如众星捧月一般,孩子的饮食起居、冷暖安危,从早到晚,分分秒秒,孩子被置于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还有保姆、阿姨、姐姐、老师一应到位,用爱的本能,用职业责任感为自闭症孩子筑起了温暖无比、安逸舒适的保护层,将孩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隔绝于生活之外,然后又不惜重金走遍天涯海角给孩子寻医求药,将孩子投入严格的“训练”——“日子都让家长过了,训练都让孩子做了”,不知道有多少孩子长期陷入“训练”与“生活”隔离的状态中,不知道这是多少自闭症家庭的真实写照!

  “把生活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家庭生活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社会活动还给孩子,就是把正常的幼儿园、学校生活还给孩子——将康复训练融汇在生活交往之中,将所有的训练方法,将一对一的个别辅助应用在社会功能的改善之中,最终实现自闭症儿童社会功能康复的核心目标。

  “把生活还给孩子”,“在生活中训练,在训练中生活”,“将辅助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学习人际关系”,“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自闭症儿童社会功能康复为最终目标”,当我们串联起这些通俗的判断以后,脑海中就会清晰地描绘出自闭症康复的道路:那就是“社会融合教育”。“众里寻它千百度”,走“社会融合教育”的道路,这就是自闭症儿童社会性康复的必由之路!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让自闭症患儿回归到生活中去]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