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自闭宝贝艰难“自救”

2011/1/13 7:56:55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在矫正中心训练,培养与人交流;费用高昂致患儿家徒四壁

  3月26日,两位保姆带着宝宝和贝贝跟着老师训练。他们是一对身患自闭症的双胞胎兄弟,彼此之间毫无交流。

  宝宝贝贝在比赛,贝贝领先,宝宝退出不玩了。

  训练课上,老师和孩子一对一在一起。

  保姆带着贝贝一起做跳跃运动。

  时间:3月26日 地点: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 事件:身患自闭症的双胞胎兄弟进行康复训练

  3月26日,北京市昌平区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7岁的双胞胎兄弟宝宝和贝贝在铺着木地板的活动室里奔跑。他们在上一堂运动课。

  他们是这里最好动的孩子,但作为自闭症患儿,他们只是自己玩,彼此之间毫无交流。

  康复中心里时笑时怒

  这边,宝宝在弹簧床上猛蹦数下,再溜进半人深的五彩池,让五颜六色的塑料球淹没自己;那边,贝贝在小保姆的指导下,趴在地上匍匐前进。

  “有时拽也拽不住。”来自甘肃的保姆小红说,一开始照顾宝宝时很不习惯,觉得难以琢磨孩子的行为。他这一刻在笑,下一刻就可能发怒。

  小红的话在随后的精细课得到了验证。当天的主要课程是穿珠子和给小熊穿线。“小朋友们看老师!”无论老师重复多少遍,孩子们总不能同时按指令扭过头去。

  一开始,宝宝和贝贝似乎对珠子和小熊很感兴趣,才几分钟,宝宝就把小盒子里的珠子熟练地穿了一遍,而贝贝也在保姆的帮助下做着。

  老师给的奖励是拼图。但不知怎的,宝宝猛地把完成了一半的拼图往桌上一砸,要站起来。保姆竭力在身后按着宝宝,才将他“驯服”。

  过了一会儿,宝宝才恢复平静,继续玩。

  为儿治病家徒四壁

  宝宝和贝贝的父亲介绍,7年前,这对双胞胎兄弟在北京出生,他们的降临给一家人带来了惊喜,但直到两岁多,兄弟俩还不会说话,“无论你怎么叫他,都不理你。”经诊断,他们被诊断为自闭症。

  为了治病,他们前往青岛的一家康复机构,生活被加班攒假期、乘火车和康复训练填满,最后迫于生活和经济条件的无奈,他们在历经约两年后,选择了现在的康复机构继续训练。

  做康复训练花费昂贵,宝宝和贝贝的父亲说,每月直接花费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上的钱,至少1万元,如今位于天通苑的家中,已家徒四壁。

  “一开始很绝望。”他们的爸爸说,长期的焦虑和压力常使他彻夜难眠。

  但面对孩子时,微笑仍是这位父亲一贯的表情。他说,自己的理想曾是当科学家,但现在宝宝和贝贝已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现在,宝宝和贝贝仍习惯于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们已能自己穿衣服、刷牙,达到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中心的老师说,这和父母的坚持分不开。

  坚强家庭一直在“自救”

  “小-红-姐姐-早-上-好——”当天早上,保姆小红让宝宝看着自己的眼睛说。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语,但在宝宝、贝贝的训练计划中,需要每天不断强化。

  经过多年治疗和训练,现在,宝宝和贝贝已能自己穿衣、刷牙,却已因高额的费用而家徒四壁。

  多年来,这个家庭一直处在“自救”的状态。“没从国家拿到过一分钱。”宝宝和贝贝的父亲说,2006年自闭症才被列为精神残疾。2008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0岁至7岁的孩子可获得每月500元的补助。

  但其中只针对北京市定点机构补助的规定,让当时在青岛一家机构训练的宝宝贝贝无法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为此,他们的爸爸和其他有相似情况的15位家长到各级残联奔走,但都因“不符合政策”而被拒绝。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蓝筠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

0% (0)
0% (10)

Tags:

下一篇: 专家为无锡自闭症患儿带来全新治疗方法 上一篇: 他们都有一个“星星的孩子”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宝贝艰难“自救”]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 相关文章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