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在学校里,小涛和妈妈形影不离。记者陈长礼 摄 |
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这样的孩子叫作“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历城区工业北路第二小学一年级,有名特殊的新生小涛化名。他今年8岁,有严重的自闭症。为了能让儿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他父母坚持送他来上学,母亲为此辞去工作到学校陪读。经过几天的学校生活后,小涛逐渐喜欢上了学校。
逐渐融入集体生活自闭症有所改善
据小涛的班主任王老师介绍,小涛与其他的孩子明显不同,“刚来的时候,他经常自言自语,不喜欢与同学一起玩。想起什么就做什么,也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课间。”
学校里其他接触过小涛的老师表示,小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察觉不到别人的存在,从不主动与人交往。模仿力较弱,缺乏合作性。不过,让大家欣慰的是,几乎所有接触过小涛的人都发现,经过几天的学校生活,小涛自言自语的现象减少了,上课的时候甚至都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该校校长刘金霞告诉记者,为了小涛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学校为他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不仅允许小涛的母亲陪读,而且还给他准备了书包等学习用品。“自闭症是可以治疗的,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母亲为儿辞去工作 专心到学校陪读
“你叫什么名字?”“喜欢学校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小涛表现得很沉默。过了几秒钟后,他用手推自己的母亲,一边推一边说:“妈妈走,我自己能上学。”
刘女士说:“我陪着儿子上了这几天学,明显感到他比以前懂事了。”之前,刘女士曾找了好几家学校,只有这家学校同意接受小涛。刘女士希望,小涛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童年的幸福。
在小涛三岁的时候,刘女士曾发现他不喜欢和小朋友玩。一开始,家人也没有在意。随着小涛一天天长大,刘女士发现小涛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愿意与人交流、经常自言自语……后来经过检查得知,小涛患上了自闭症。为了给小涛治疗,刘女士找了许多家康复中心,每个月都要支出四五千元,家里已是不堪重负。
当儿子来到学校上学后,家中的负担少了许多,刘女士也辞了工作,专心到学校来照顾儿子。“我先陪他一段时间,等他将来自己能独立上课了,我就不再陪着他了。”陪读了几天后,看着儿子明显有所改善,刘女士对未来非常乐观。
自闭症不等于智障 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济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专家佟月华教授表示,少儿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行为的异常。对于有自闭症的孩子,家庭和社会应该多一些关心,多制造机会改善他的心理状况。对有自闭症的儿童,通过相应的疏导和教育,可以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晨阳康复中心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华告诉记者,社会应该给予自闭症少儿更多的关注。自闭症不是智障,很多人将患有自闭症的少儿等同于智障少儿,这是不正确的。相反,很多自闭症儿童在某些方面往往拥有超越常人的智力。 (记者高鲁健)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