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孤独症的儿童经常持续专注于做某一件事情,或持续关注环境的某一个特点。最新研究表明,患有孤独症的青少年的大脑在整合多种感官的信息时速度迟缓。此结果或可解释这种倾向。
在几十年前,针对孤独症的基本特质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近年来针对孤独症在复杂情况下的表现以及内在的基因因素影响的研究,却发现了问题。
最近,许多研究又将视线移回至往常被人忽略的简单而又细微的过程上,如信息摄取过程。针对信息摄取过程的研究能够使我们对其他更高级的现象,譬如交流等高级活动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确信正是这些最基本的活动互相作用,构成了高级活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教授SophieMolholm说。这位教授最近参与了一项多感官认知过程的研究。
这项研究于8-19在《孤独症研究》(Autism Research)上发表。研究中,人们利用脑电图仪,从受试者头皮获取信号,研究受试者面对不同刺激时的大脑活动。年龄介于6-16岁的17位患有孤独症的受试者以及另17位年龄智力相当的正常儿童在实验中观看了一段无声影片,其间,语音及震动(什么东东?!)或同步,或分离。而脑电图监控则按刺激发生的时间进行标注,并在不同儿童之间进行比较,以分析脑在单一刺激和多重刺激下的活动。尽管影片仅仅提供了视觉刺激,Molholm却指出由于整个实验是一个持续受到其他刺激的过程,并且脑电图也在有其他刺激时工作,所以研究的依旧是多重刺激的结果。多次实验表明,这些不过是近似于背景活动的可忽略的脑活动。(*)一个简单的刺激需要20ms传递到脑部。当多重刺激同时向大脑报到时,整合过程对于正在发展的儿童来说需要100-200ms。而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则需要平均310ms的时间。
尽管这差别看上去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时间延迟,Molholm指出,它在人类认知外界的时候,却对许多正常的活动有着不小的影响。在她看来,甚至可以用举足轻重来形容。研究团队继而发现,在一个刺激刚刚发生的时候,孤独症患儿的脑电图波形振幅比正常儿童小,也就是说他们接受刺激时产生的脑信号没有正常儿童那么强烈。
尽管这项研究不能确切的解释这与患儿行为特点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它也能说明孤独症标志性症状的产生确实有些内在的原因。譬如对过强感官刺激的敏感性。
“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患儿希望把那些外部刺激全部阻挡在外,于是有些对普通人有效果的刺激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Molholm说。她和同事们发现患儿在长大的过程中有可能重新获得迅速整合多重刺激的能力。
至于这种延迟的原因,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因为孤独症患儿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完成这些其他人无意识完成的活动。
虽然脑电图可以在分钟为单位的时间尺度上探测出大脑兴奋区域,但是对于获知延迟背后的全部生理学过程,它还是稍显无力。“这只是迈向多重感官刺激整合研究的第一步,”Molholm说,“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进行解剖学研究和研究患儿大脑各个功能区间的联系有什么特异之处。”
关于多重感官整合的研究还有助于科学家、医生和父母们评价感官整合疗法。这种疗法对于个体孤独症患者很常用。此前对这种疗法还没有客观的评价方法。
人工解读脑电图还可能成为精确诊断的有效工具。“我们都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Molholm说。
而脑电图做为一种被动而客观的研究方式,避免了主观测试的劣势,将被广泛应用于低年龄儿童的比较研究。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