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自闭症孩子父母:我们有信心引导他走出来

2010/8/13 9:28:36 来源:当代生活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患自闭症的3岁儿子生活在“孤独城堡”里,父母说——  “我们有信心引导他走出来”

  8月10日下午,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3岁多的奇奇(化名)正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把诊疗室内的椅子推得“哒,哒哒,哒哒哒”响,声音刺耳,让人受不了。奇奇妈妈诱导他坐到椅子上,玩起“荡秋千,抬轿子”的游戏,奇奇安静了不到一分钟,又开始吵闹着要推椅子,不管谁上前去哄他,或和他玩游戏,他都不理……原来奇奇是一名自闭症患儿。

  1

  不幸 2岁多奇奇竟是自闭症患儿

  2007年4月,奇奇的出生给家人平添了几许欢乐。1岁7个月左右,奇奇张口说话了,可是他第一声叫的却不是妈妈。

  “我们夫妻两地分居,工作很忙,奇奇先是送回外婆家住一段时间,后来又送到姑姑家、大姨家。孩子1岁半的时候,他只对挂在屋檐上的两只红灯笼感兴趣,开口和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红灯笼’、‘高高挂’。”奇奇妈妈说起当年孩子出现异常状况时,自己不以为然,为此后悔不已。

  奇奇爸爸告诉记者,2岁左右的奇奇明显与正常孩子不一样,除了叫“爸爸”、“妈妈”以及日常生活里比较亲近的人外,他几乎不与外人交流,目光游离,不愿意跟着大人学习说话,做事情特别固执。

  记者观察到,奇奇很少和别人说话,也不会听人说话,眼睛不会跟人对视,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情绪失控,注意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他生活在自己的“孤独城堡”里。

  由于2岁半的奇奇还不是很会说话,父母遂将他送到医院,经诊断,奇奇患有轻度的自闭症。

  2

  治疗 患儿需要父母更多关爱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主任医师兰燕灵告诉记者,自闭症又叫孤独症,属于慢性疾病,孤独症的病因至今还是个谜。目前通常认为,孤独症是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导致大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严重心理障碍。

  兰燕灵说,如果对孤独症孩子进行训练干预治疗,可以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孤独症孩子虽然外表冷漠,但对外界对其的善意或恶意还是很有感受力,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爱,也更容易受伤害,因此,父母要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关爱。

  3

  幸运 训练孩子能自理父母不言弃

  “孩子患有自闭症,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幸的,但这却是对我人生的一种考验。陪伴孩子接受康复训练,其实是对父母的决心、意志力的挑战与训练,在借鉴医生建议的同时,我也希望与更多自闭症患儿的家长相互交流经验,带领孩子走出他们的‘孤独城堡’。”奇奇爸爸不忌讳自己有一个自闭症患儿,他坚信自己尽最大努力,是可以将儿子训练成为一个能生活自理的好孩子。

  为训练儿子,奇奇爸爸买了很多关于儿童自闭症方面的书籍,上网查询了大量辅助治疗方式。“我们今年跟奇奇一起住,他慢慢可以离开妈妈也不恐惧了,学会了在妈妈不开心的时候就说‘妈妈生气了’。儿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惊喜,看到希望……”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孩子父母:我们有信心引导他走出来]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