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爷爷握着达达的手教他做练习。
8岁的达达是常人眼里有些特殊的孩子。他在4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跟其他的患儿一样,犹如天上的星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
记者第一次到达达家做客,他不叫人,也不肯跟人对视,专心地摆弄着玩具汽车。一看到奶奶沏了两杯热茶放在茶几上,他就突然兴奋了,冲过来举起两只茶杯 “干杯”, “啪”的一声扔到客人脚上。
汽车是达达最大的兴趣。家里有100多辆各种式样的玩具小汽车,随意拿起一辆,他都能准确地说出在哪里、谁给买的。他在纸上画马路、画汽车,用麻将拼出马路和工地。家里几本汽车杂志也被翻得掉了封面,指着一辆就用他从电视里听来的广告语描述,只是难以听懂。
爷爷说,达达除了在语言交流上有困难,最让人担心的是 “乱跑”,即使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 “只能时时牵着他的手。”
达达比其他自闭症患儿更幸运,他像正常儿童一样进入了普通小学上学。他的父母说,最感激的是,在校园里老师和同学都用心温暖着这颗“星星”。
星期一早上,滨江小学举行升旗仪式。各班学生自觉列队从各个教室鱼贯而出,而二年一班的队列有点像 “幼儿园”——老师牵着 “小朋友”的手。队列一站好,同学们主动来 “接班”。可仪式进行到一半,达达突然管不住自己,挣脱了同学的手在草坪上跑了起来,而此刻全校师生都在国旗下肃立。老师赶紧追了过去,牵着他的手带他回了队伍。
班主任周晓云老师说,自己教书30年来头一次遇到了这样的 “难题”:达达常管不住自己,在课堂上乱跑、乱叫,有时突然把水倒在桌子上,要他翻书、写字也不听指令。直到有一次她拉起他的手。 “我轻轻地拉着他的手放在书上,他就开始写了。”周老师说,自闭症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耐心。
教室里,达达的座位旁总是比其他同学多摆了一把凳子。 “这也是学校开的 ‘绿灯’。”爷爷说,这是他的 “专座”。上课铃一响,同学们涌入教室,爷爷也进教室坐在 “专座”上。语文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写字,轻声叫了他几次仍没动,爷爷只好扶着达达的手握起笔……这位60多岁的老人在教室里陪读,一陪就是两年。
“其实达达很聪明,只是不懂交流。”同样只有7、8岁的同学们把达达当作自家的小弟弟,到哪都有人牵着他的手。 “我们都愿意和他做朋友。”
家人相信,有孩子和社会的关心关爱,孤独的 “星星”将慢慢走出孤单世界。
编后:
据了解,目前在我市只有一家专为自闭症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学校,正在参与训练的患儿有30名左右。经过专业训练、康复治疗的自闭症儿童十分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的社会环境,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实中,这样的儿童往往遭遇到入托难、入学难。
“自闭症患儿一般存在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在智力、感知和情绪等方面也和普通孩子不同。遗憾的是,到现在全球都没有有效药物。”同心圆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一位老师说: “社会给予的关注和关心显得尤为重要,帮助他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