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你们如何来评判自闭儿童的画?
李木:我们收到了将近300幅作品。请了5位教授担任评委,共同来判断。从评委来说,他们习惯从艺术的角度来衡量哪个画更好一些。而这本身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办法把孤独症绘画作为一个特殊的美术展览来对待。事实上,很多评委并不太知道自闭症是什么,也不太可能知道,得一等奖的作者和没有入选的作者之间没有太多差异,而这些孩子的展览和绘画的权利其实是平等的。
广州日报:孤独症孩子的画和普通孩子的画有什么不同?
李木:孤独症孩子的画和普通孩子的画相比,在客观上他们更加没有功利的心态。由于他们的自闭,所以他们的绘画非常天真,有时候甚至很任性,而他们的天真无邪正是他们的画的价值所在。这是正常人,或美术工作者应该反思的,通过他们反思一下自己。
广州日报:在本次展览上,有没有哪个孩子的作品给你印象最为深刻?
李木:我更关心的是这些孩子拿起笔来画,而不是他们画成什么样,和他们画什么。孤独症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智商高的,也有智商较低的,对于那些智商较高的孩子,可以对他们规定绘画的选题、材料和手法,但不能无限制地让他们随意去画。
同时也不要对他们进行过分的制约、包办,或者家长老师画一幅让他们照着画。对那些不能懂得这些绘画命题或主题思想的孩子而言,他们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绘画,但这也非常好,我认为,只要他们有兴趣,他们就可以这样画。我们更加希望,社会能够以更宽容的心态来接纳他们,让他们能够自得其乐,自食其力。(记者 赵琳琳)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