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早教版“好爸爸训练营”刊登了四则好爸爸育儿故事,其中特殊爸爸陈武和先天愚型残障儿子扬扬的故事,让同样有残障孩子之痛的家长很受触动。记者进而探访了福州市残联及一些残障学校得知,近年来,在福州家庭里,开始关注一群“天使脸蛋”的孤独症孩子——他们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连最亲的父母都走不进。
在现代社会和医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城市家庭的孩子却开始遭遇孤独症。专家指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人们情感交流的匮乏,是后天性孤独症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如何在早期及时判定孩子的异常行为?本期早教调查将目光锁定了这些特殊的城里孩子,以期引起更多城市家庭的重视。
趋势
情感交流缺失可诱发孩子孤独症
孤独症是个新问题,近年来开始得到城市家庭的重视。患孤独症的孩子,外表上看不出有任何缺陷,却总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记者从福州市残联康复处了解到,孤独症,也叫自闭症,目前被界定为精神残疾,近几年才提上政府和中残联议事日程。
康复处陈处长指出,对病因医学上尚未明确结论,而且无法通过化验或仪器检测确诊,所以孤独症孩子往往是家长在早期感觉到孩子异常行为后才被发现,目前福州也无法做出准确的统计数据。
“由于许多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不少孤独症孩子虽然在早期表现出语言发展滞后、协调能力差等现象,但并未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也因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有关调查显示,由于情感交流缺失导致孤独症的孩子很多,但是来接受治疗的却寥寥无几。孤独症并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痊愈,只会越来越加重,与社会正常人群相背离,成年后,会被人们当成精神分裂或智障患者对待。
福州从事9年特殊教育工作的高级育婴师潘彩芸认为,除遗传基因引起的先天性孤独症外,不良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导致后天性孤独症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家长常常让老人或保姆在家陪着孩子,很少带孩子走亲访友。孩子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慢慢变得性情孤僻,有的甚至到三岁了还不会说话,不懂得与人交流交往,时间一长,极易患上孤独症。”
福建小风车儿童发展中心教学主任、心理咨询师谢巧菊也认为,现代城市生活水平提高了,情感交流反而匮乏了,大人们忙于生计,孩子们处于单向交流状态,影响着城里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测评
看您的孩子是否有孤独症隐患?
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棒的,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不正常的,这样的普遍心理,其实也麻痹着大人的神经。
潘彩芸指出,治疗改善孤独症患儿状况的黄金阶段为1岁-3岁,当患儿出现以下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断,不要因为家长的麻痹大意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本报记者汪兰平
婴儿出生后表现很难带,经常无缘无故地哭闹,很少在清醒的时候安静或微笑,夜内哭闹到天亮才能安静;
婴儿似乎总是处于浅睡眠状态,一有动静就醒,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正常婴儿;
婴儿没有正常的目光接触;
用一般婴儿喜欢的小玩具逗引没有反应,不会目光随着移动,对父母也没有明确的目光接触,好像直接把人看穿似的;
同龄婴儿对他没有吸引力,不会用眼睛进行注视;
对父母及家人没有亲情感。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