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独症资源网报道】日前,在南开大学举行的2009年中国国际孤独症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带来了15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内容涉及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干预、教育康复及发病机制等问题。
这些学术报告不仅为不同研究领域的孤独症专家提供一个交流最新学术进展的平台,也极大地加深了与会者对孤独症的重视,让同学们开拓了眼界。
来自牛津大学的Anthony Bailey教授带来了首场讲座“Autism as a Global Issue”,他指出,孤独症已成为世界问题,需要引起国内外医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作了题为“韩氏穴位刺激仪(HANS)治疗孤独症的初步结果”的报告,指出了一种治疗孤独症的新方法。
来自天津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卫生诊疗中心主任石萍和中国社工协会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执行主任林平光共同就儿童孤独症的干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北京大学的贾美香教授、牛津大学的Anthony Bailey教授、牛津大学的Kerstin Wittemeyer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武丽杰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的张欣教授、佳木斯大学的姜志梅教授、中山大学的顾怀宇教授、美国乔治顿大学的Kelly Marie McVearry博士、解放军总医院的邹丽萍教授、复旦大学的吴柏林教授、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主任刘志云以及南开大学行为医学中心主任王崇颖也都出席了论坛并做了专题报告。
专家学者们表示,很多人都以为孤独症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它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最初称为婴儿孤独症,现今又统称孤独性障碍。它属于普遍性发育障碍。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以社会相互作用、语言动作和行为交往三方面的异常,及以三岁前起病为特征。
孤独症是一种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儿童病症,与会专家们希望和更多的专业人士一起努力研究、攻克这一复杂的疾病,为全世界的儿童带来福音。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