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化名)是个古怪的七岁男孩:他不和同学讲话,不做间操,卷纸上从不留名字,上课时会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与课堂毫无关系的内容。
刚当上班主任,教龄仅一年的陈婉婷老师就遇到了班里“另类男孩”的挑战。不抛弃,不放弃,没有异样的眼神,有的只是特殊的关爱。两年后的小建,虽然还是有些“与众不同”,但扫除、班会上,都有了他的身影。白天操场上,小建和其他小朋友玩得正欢呢。
怪异行为引发满脑问号
两年前,我第一次当上班主任,教一年级。开学第一天,一位妈妈叫住了我:“陈老师,我的孩子不爱说话,你能不能照顾一下?”当时我打足精神说:“放心吧,我一定努力。”
看到她欲言又止的样子,我没有想到……
一天,我到外校听课,返回教室时,眼前的一幕让我吃惊:全班30多个孩子的书全都被抛在地上,屋内一片狼藉。小建站在教室中央。我走过去,抱住他:“怎么回事?”他不说话。“为什么要扔掉小朋友的书?”他还是不说话,挣脱我的怀抱,跑到了教室另一边。看着小建,我有些不知所措,满脑子的问号……
那些天,我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就是收集大量资料,研究小建身上的种种不同。一天,我偶而看到报纸,看到一篇关于小儿孤独症的文章。无语言、说话不带感情、很少发问……这些不正是小建身上的“不同” 吗?此时回想起他妈妈那欲言又止的眼神,我明白了!
孤独男孩学会交流
其实,小建很帅气,也很聪明,他是个电脑高手,可随手用英文写出一连串的操作术语,他画的画更令人叫绝,自己做的事都能用图画表现出来。看到小建妈妈对我信任的目光,我从心底升腾起一个信念:一定让小建不再孤独。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班会。我们班的班会“礼仪先行,小鬼当家”要到市里评比。但每次练习小建都好像漫不经心,同学们纷纷“告状”。我过去拉住小建的手:“我们要开班会了,会有好多老师来,你高兴吗?”“高兴。”他第一次看着我。“那你要认真练习节目哦!”“好!”
然后我去做自己的事情,但眼睛却始终看着他,他的动作虽不流畅,但却很认真。过了一会儿,他竟然破天荒地跑到我这里来,满脸的焦急:“老师,真不会做了,怎么办?”
看着他的表情,我的眼泪几乎要流下来:因为他开始在意集体,知道交流了。
我和其他的孩子们开始重头慢慢地教他。这次班会非常成功,最后一个节目是他站在中间,和其他同学合唱《真善美的小世界》。他的眼神几次“飘”向我,结束后,我拼命鼓掌,他也一边笑一边鼓掌。
记录孩子无数个“第一次”
通过班会,我发现小建并不“孤独”。他喜欢和小朋友玩耍,我也尽量多安排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一天,我在操场上走,他竟然在大喊:“谁玩儿‘三个字’!”
从此,每每读课文这种“难事”我都要求他去做,让他写一次作业,也不知道要说多少好话。但工夫毕竟没白费,渐渐地,他可以写一些作业,读一些课文。我每天都和他的家长沟通,告诉他在学校的表现。我给了小建特殊的关爱,用手机为他拍了六七十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做操,第一次课上得小笑脸……
沈阳晚报记者 李明欣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