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黄嵘
【核心提示】
每年5月份的第3个星期天是国家法定“助残日”。今年的全国“助残日”即将来临,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公布,新修订法规与旧法规有哪些不同?未成年残疾人、成年残疾人和老年残疾人可以获得哪些帮助?在上学、求医、就业和住房等方面,残疾人可以享受哪些扶助政策?政府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开智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政府将要推出哪些新政策避免出生人口质量下降?等等。
据了解,我市有7万多名残疾人员,如何保障残疾人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昨日,本报嘉宾接热线专题关注的话题是“残疾人权益如何保障”。
本报讯 (记者 卢天娇)昨日,读者来电络绎不绝,内容涉及残疾人就医、求学、就业和住房保障等方面,其中关于如何帮助自闭症孩子的来电咨询成为关注新焦点。
2007年,自闭症儿被纳入了残疾人群体。在接电话过程中,本报邀请的嘉宾、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杨希聪告诉读者:如果家有自闭症的孩子,在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向政府申请相关补助费用,不论家长是否特别需要这笔钱,因为这是自闭症儿童应该享受的社会权益。另外,通过申请补助,还可以使孩子在今后的就学、就业中,能够享受到残疾人应该享受的相应优惠政策。
接线嘉宾呼吁家长抛开心理束缚,积极为孩子打开多扇通向社会、获得扶助的窗口,因为这也是一种对孩子教育负责任的表现。
嘉宾说,政府去年出台的《关于对残疾儿童康复费用实施阶段性补助的通知》规定,自闭症儿童接受康复训练期间,政府将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的补助。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申领该项补助的家庭寥寥无几,远远低于相关部门掌握的自闭症儿童数目。
调查发现,自闭症儿童中的相当部分来自高知家庭,也就是文化、经济和社会地位比较良好的家庭,这些家庭成人通常比较顾及自身社会形象,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社会当作残疾人对待,也不愿意与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
嘉宾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放弃申请补助是替孩子拒绝了社会和政府给予的关心和照顾,使孩子失去了享受权益的权利。
嘉宾认为,政府从所有企业中征收残疾人保障金的目的,不仅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也是出于社会文明发展责任的考虑:保障残疾人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家庭的责任,因此,监护人应该充满信心地让孩子融入社会,相信即使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暂时不公平待遇,也不过是其开启心智路上遇到了一块绊脚石头而已。
据介绍,我市目前有厦门康复中心、妇幼保健院和迦南康复中心三家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机构,大家都在探索开启自闭症儿童的可行性途径,其中,迦南康复中心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
嘉宾提醒家长,到这些机构对孩子进行智力康复训练时,要积极为孩子向政府申请相应补助,对困难家庭的申请,政府的补助可以达到每人每月900元。(作者:卢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