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牵手自闭症患儿 去南汇赏桃花

2008/3/18 14:46:33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晨报记者郭文
  他们能说话,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开口;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我,没有你和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自闭症”患者。今年的4月2日,全球的自闭症患者将迎来第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世界首个自闭症日。

  如果按照自闭症在新生婴儿中万分之三到万分之四的发生率,在上海就有4000到5000名自闭症患儿,中国约50万名。尽管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找到完全治愈的方法,但通过户外的活动和郊游将有助于他们在行为和语言上改善症状。

  昨天,记者在民间自闭症干预中心,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中心看到,一名老师正扶着小朋友在蹦床上练习跳跃,孩子站在上面四处张望,老师只能使出浑身力气拽着他往上跳。另一个男孩则趴在滑梯上,老师在滑梯底部用他喜欢的塑料球引诱他向前滑行。

  家长都期待通过训练能够让他们的孩子到普通的学校就读,他们已经不再奢望孩子完全康复。

  “欢欢,到妈妈这里来。”5岁的欢欢连头都不抬,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冲向了旁边房门的把手,抓住了就不肯放。无奈的母亲硬把他抱下来,随即就听到了撕心裂肺的尖叫声。自从欢欢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全家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欢欢的康复训练上,尽管他们知道自己孩子康复的机会很渺茫。

  说起欢欢的故事,做IT工程师的母亲就有些哽咽了:“他爸爸是单位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别人都觉得我们两个生下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但做梦都没想到会是这样,有时候想想都会掉眼泪,到现在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家人最先发现欢欢与同龄人不同,是因为他直到31个月都不会开口说话,医生诊断他的听力和发音系统都正常,只是说话时间晚一点而已。家人相信“贵人语迟”,坚信欢欢终究会开口说话。

  “儿子到4岁都不会正眼看我,也不会说话时,我担心得了自闭症,没想到担心变成了事实。”欢欢母亲的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欢欢的母亲曾经找了8家幼儿园,但是没有一家愿意接受欢欢。现在,曾经做老师的外婆白天在家陪着欢欢做肢体训练,让他学会跳跃和走路,而母亲每天下班回来后的唯一工作就是教孩子叫“妈妈”。半年多过去了,孩子终于偶尔开口叫一声“妈妈”,都会让她感动得流泪。

  但一想到孩子的未来,欢欢的母亲又一次流泪了:“现在我可以把所有的爱给他,可万一将来我不在了,他该怎么办呢?”欢欢的母亲和所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一样,期待着更多人关爱孩子,也期待着有一天奇迹可能发生。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牵手自闭症患儿 去南汇赏桃花]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