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谁来叩开自闭症儿童心扉

2008/11/12 来源:海峡导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孤独”两个字并不是装酷,而是现实与沉重:他们不用语言进行交流,会莫名其妙地哭闹、发笑,性格固执、脾气暴躁,不惧怕真正的危险,喜欢奇怪的玩耍方式并拒绝正常的学习方法……他们就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他们无法与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甚至陷于一系列生存困境。

  据了解,中残联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把自闭症患者列入残疾人行列。但目前,对自闭症儿童还缺乏健全的保护体系和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残疾人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倾听他们父母的心声。

  小晨(化名),9岁,胖嘟嘟的脸蛋、明亮的大眼,看上去是一个帅气可爱的男孩。他不怕生,有时还会粘在不太熟悉的人身边。但是,他看人的目光淡漠而空泛。对于他来说,旁人说的话、运用的眼神和表情,仿佛被无形的东西吸走了。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玻璃房子里的孤独小人,外面的人对他喊,无论声音再大,他也听不见。小晨的父母告诉记者,孩子两周岁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他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最显著的是不说话。经过检查,被确诊为自闭症。

  佳佳(化名),7岁男孩,他对同年龄段的孩子所玩的玩具并无兴趣,特别喜欢玩家中的电器设备,比如电脑。拼图也是他的一爱,他能在两分钟内将中国地图拼图拼好,而且几乎每次都按同样的次序拼装。佳佳还总是执著地做些刻板重复的动作,家里的圆形门把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日常生活用语他都会说,但是其中的含义并没有完全理解。妈妈对他说“叫我”,他也鹦鹉学舌似地说:“叫我。”

  一个自闭儿家长的独白:

  他是我的孩子,放弃,我做不到

  照顾自闭儿童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在家人身上。问诊求医、康复训练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一个自闭儿通常需要一家人围着转。

  鹭鹭(化名)今年5岁半,是个重度自闭症儿。他的母亲向记者讲述了作为一个自闭儿家长的心路历程。

  鹭鹭半岁多的时候癫痫发作,家人才发现他和其他的小孩不一样。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自闭症,伴有癫痫。“当时全家人都完全不能接受,”鹭鹭的妈妈坦言,“我一直相信鹭鹭的病情可以治愈,甚至想在别人知道鹭鹭有病之前赶快治好他”。

  为了帮儿子治病,母亲辞掉了干了4年的外企工作,带着他走了国内几家康复机构。在记者的要求下,她算了一下,单今年一年鹭鹭的治疗费用就花了将近10万元。

  当记者问到,放弃多年来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否难过,鹭鹭母亲表示,“不遗憾是不可能的,我也憧憬过再回去工作”,她淡淡地说,“他是我的孩子,放弃我做不到,所以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我只能坚持下去,尽量帮他,看到孩子能一天天有进步,我就已经很欣慰了”。

  厦门市残联康复中心培训活动科科长林永鸿介绍,康复培训起码需要2年才能出效果。因此,每年都有因为无力负担而放弃付费培训的家
庭,其中大部分选择了进行家庭训练。

  自闭症可以矫治

  有人把自闭症等同于弱智,而实际上,有2%的自闭症儿童是高智商,在记忆和计算方面能力惊人。湖滨中学高级教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刘平超老师指出,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症状可得以改善,自闭症患者可逐渐适应正常生活。虽然孤独症是先天性的,但训练对于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自闭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入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

  厦门市残联康复中心培训活动科科长林永鸿介绍说,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不能很好集中,这就需要外界的干预。为了调动这些孩子几乎“丧失”了的感觉,就必须不厌其烦地训练他们进行重复动作,这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

  训练愈早效果愈好

   据了解,目前厦门一些家庭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还不是很了解。对于孩子的异常行为没有引起及时的重视,等到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常常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在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情况下,自闭症会是一种终生残障,这对患者本人、家庭成员所造成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或数字来描述的。

  厦门市思明区迦南自闭症训练中心林伟毅老师指出,从治疗角度出发,有些早期治疗不一定要等到确诊,而应在初查结果显示出自闭症症状后马上开始。因为,人的大脑在其发展早期具有较大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理。如果听之任之,自闭症儿童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人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而由于被他人排斥,自闭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江瑞芬医师指出,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就要为他们提供干预性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比较有效的矫治途径。一般来说,“3至6岁”是最佳训练期。

  孩子得到专业教育训练

  面对外表可爱却有特殊障碍的孩子,有些家长选择了逃避,但大部分家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

  林伟毅和蔡艳春就是一名自闭症患儿的父母,4年前,他们在厦门创办了迦南自闭症教育训练中心。先后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他们中有不少人放弃工作,守着行为怪异的孩子,在特殊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夹缝中挣扎。家长们渴望孩子能及时接受行为矫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更希望更多社会机构,能为孩子的后半生提供庇护。但目前我国针对自闭儿的教育方面还是空白。

  家长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教育方法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那些民办的训练机构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招收过多学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不知流下了多少无助的泪水,孩子的现状让他们愁得彻夜难眠……记者采访中家长纷纷表示,希望厦门市能够在各区某个小学内设立自闭症儿童训练班,让这些有特殊障碍的孩子得到专业的教育训练。

  据了解,厦门目前估计共有自闭症儿童300多名,而只有市残联康复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思明区迦南自闭症教育训练中心等3个训练机构。

  思明区:

  残疾人可享受社区康复服务

  导报讯 (记者 张小琳)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工作一项永恒不变的主题。康复是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社区残疾人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残疾人融入到社会中,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为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思明区于今年启动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

  今年40多岁的老郑,家住中华街道仁安社区,肢体残疾三级,由于多年的残疾使关节已僵直。中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专职康复员莫琛郎医生说:“以前,老郑想锻炼不知道上哪里去,现在很方便,直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做患肢的功能锻炼。有时候我们还为老郑做关节松动术、中医针灸,身心得以改善,老郑的心情也好多了。”

  据了解,思明区共有6000多名残疾人,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站是思明区去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首批建立了4个示范点,分别为梧村、鹭江、鼓浪屿、中华四个街道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站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建立康复指导室,并做到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有合适场所、适宜设备和器材。

  思明区残联理事长周丽真说,建立和完善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可以让残疾人就近、方便、及时地得到康复服务,提高他们的生存生活质量。今年,思明区已着力进行莲前、滨海、厦港、嘉莲、员当、开元六个街道康复指导站的基本建设。


0% (0)
0% (10)

下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兄弟 上一篇: 提醒:儿童患自闭症应尽早医治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谁来叩开自闭症儿童心扉]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