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和一般儿童疾病不一样,属于发育障碍。患儿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重复刻板。 一天下午,在我快结束一天繁忙的门诊工作时,一对年轻而又焦急的父母突然走进了心理门诊,并且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对夫妇拉着一个4岁的男孩,孩子小名叫涛涛,长了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十分漂亮可爱。我停下了手头的工作,看着他,叫了他一声却毫无反应,接下来的事便是孩子的父母向我滔滔不决的叙述:
孩子至今不会用语言表达愿望要求,也不明白别人说话的意思,经常呼之不应,即使是熟悉的名字,也听而不闻,好似聋子,我们教他也不学。为此还带他到大医院的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检查过,大夫说声带和听力是正常的,但是孩子不会说话,我们真是很着急,更主要的是这孩子还很孤僻,不喜欢与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小时候挺好带的,就是自个玩,也不要大人陪,周围发生了什么事,很少能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但这孩子对电视上的广告和天气预报格外感兴趣,只要一听见声音,他就会从小屋跑到客厅去看电视,表现出津津乐道的样子,有时会在别的场合蹦出一句广告词,别人都不知什么意思,他很喜欢写字和认字,已会认二三百字了,好象并不知其意思。他的行为也怪怪的,给他买的玩具他不喜欢,小朋友都喜欢的玩具,象积木、拼图、电动玩具什么的,他连看都不看,就喜欢老玩小瓶盖、电视机按钮、门把什么的,还爱看自己的小手,拿起东西总爱放鼻子上闻一闻……
父母不停的说着,内心的痛苦、无奈、无助溢于言表。
“大夫,我们的小孩究竟得的是什么病?”这是他们就诊时问的最多的一句话。“你看我们俩身体也挺健康的,孩子生下来也好好的,1岁前可好玩了,人见人爱的,现在怎么会这样呢?不说话,不看人,不理人,也不学东西,生活能力很差,根本上不了幼儿园,送过两次都被退回来了,我们也不能养他一辈子吧,大夫你说我们的小孩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怎么得的?还能治吗?”
带着父母的期望、疑问我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具有广泛而严重的发育障碍的特征。
后来,我们通过对涛涛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他与同龄孩子相比,在人际交往,语言交流,行为模式,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发育落后。在进行相关检查后,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最后诊断涛涛得了“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什么病?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和一般儿童疾病不一样,属于发育障碍。患儿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重复刻板。孤独症 最早由美国精神科医生Kanner在1943年首次报道,共有11名儿童被诊断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儿童。他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症状:这个孩子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旁若无人,记忆力惊人,两岁半时他就能流利背诵《圣经》23节以及历届美国总统的名字,但却不能与人正常对话。说话时你我不分,迷恋旋转木棍、平锅和其他圆形物体,对周围物体的安放位置记忆清楚,同时对位置的变动和生活规律的轻微变化均感到烦躁不安。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儿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
那么孤独症究竟是怎么得的呢?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儿童孤独症主要是由多种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而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及父母的人格特征、文化程度、从事职业、经济水平等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看,该病的发病率为一万个儿童中有2~13个孤独症儿童,男女性别间差异显著为7~9︰1。
儿童孤独症有哪些主要表现?
孤独症儿童多表现为:
(1)孤独离群。即不会与人交往。不能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这也是家长就诊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愿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你我他不分。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却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打头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约75%的孤独症儿童智力低下,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智力低下的孤独症儿童在音乐、绘画、计算、识字、机械记忆等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呈现孤岛智力现象,令人不可思议。象4岁的涛涛特别喜欢认字和写字,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小贴士:该病多在3岁内起病。多数病儿早期症状在婴幼儿期就已出现,至1~2岁症状明显,可出现语言功能退化停滞,表现典型孤独症症状,也就是Kanner三联征,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重复刻板。由于父母缺乏婴儿心理行为发育的知识及缺乏对儿童孤独症的了解,使得孤独症不易早期发现且发病年龄难以确切估计,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晚,不用急,“贵人语迟”;孩子不缠人,从小好带;孩子孤僻不合群,是独生子女的特点等等,延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
儿童孤独症能治吗?
孤独症是一种儿童早期的广泛的心理发育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未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预后很差,对儿童社会化功能损害极大,致残率高。在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需有人长期照管。但只要家长坚定信念,坚持治疗,对孩子充满爱心、耐心、关心、信心,儿童孤独症还是可治的。孩子是可以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并且发现周围的世界,其本人的社会功能,适应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很多孤独症儿童经过治疗,走进幼儿园,迈进学校和社会,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也是对父母坚持治疗的最好的回报。
儿童孤独症如何治疗和预防?
首先,父母对疑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应尽早去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儿童神经精神、心理、保健专业)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年龄、临床表现、功能损害各不相同,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治疗前由主管医生和家长一起评估儿童的基本心理功能,如语言,社交,动作行为,生活能力等发育水平,然后制定个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尽管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但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行为治疗,教育和训练,如语言训练,社交训练,感统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训练,游戏活动等,并辅以药物治疗,但并不是每个孤独症都需要服药,目前也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治疗师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多教、多练、不断强化、长期坚持,患儿就可取得明显进步,病情可得到积极、有效地控制。
另外,母亲要注意孕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肉类等"酸性食物"的摄入,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家长应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习,使其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以有效地预防儿童孤独症。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