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河南共有八万“小雨人” 期待理解和关爱

2007/6/11 8:47:1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大河网讯

h061155.jpg

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小雨人”们做起了游戏。本报记者董亮摄

  6月10日,“中国孤独症人才网”在郑州开通,11名绿城社工服务站的社工成为首批注册会员,他们将成为陪练志愿者,缓解“小雨人”康复训练师资不足的问题。

  “小雨人”即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患者,其核心问题是沟通障碍。1988年拍摄的电影《雨人》主角就是一位孤独症患者,电影中他总将自己的名字错念为“雷曼”(rainman),后来这个群体就被称为“雨人”。

  去年6月11日,部分“小雨人”家长在郑州倡议设立了“雨人节”,意在呼吁更多的人了解、关爱“小雨人”。

  我省8万“小雨人”

  “老师数量有限,我们暂时没有能力接收新生,一些孩子只能先报上名再等待入学。”郑州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王彦说。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接收“小雨人”的教育和治疗机构。目前我省的“小雨人”有8万人左右。

  “和其他特教专业相比,孤独症专业的特教人才很难留住。”金水区利智学校校长孙鲜荣说,“很多孤独症孩子兼有智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综合问题,老师基本上要全天候陪伴。”

  王彦表示,“小雨人”治疗以教育和训练为主,在学校或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往往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期。

  治疗费用高昂

  当天,来自省内外的200多名义工和5家企业为家庭困难的“小雨人”捐款8万余元。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负责人称,很多“小雨人”需要终身治疗,所需费用大多数家庭都支付不起。

  目前郑州几家医院的治疗费用为每月6000元左右,康达的费用也有一两千元,对普通家庭来说这不是个小数字。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康达采取了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办法,让家长学会训练方法,孩子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回家训练了。

  “我最担心的就是如果我们不在了,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该怎么办。”家长高女士认为应该启动社会福利机制,将这个群体列入关怀范围。

  “小雨人”期待理解

  “1988年1月2日是星期几?”“六。”9岁的辉辉一口说出答案。

  这个正在康达接受治疗的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但却无法喊出一声“妈妈”。

  省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负责人张桂娥说,“小雨人”可能在记忆力、推理能力等方面有特殊才能,但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无法准确表达个人意图,经常被骂为哑巴、神经病。

  “‘小雨人’的困难就是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因此尤其需要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接纳并帮助他们。”她说。

  郑州市残联有关负责人称,如何有效治疗孤独症患儿已写入中国残联“十一五”规划。今年起,中国残联将在全国建立32个康复试点机构,其中包括刚刚成立的河南省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今后省内各地均将成立相应康复机构。  □本报记者柯杨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河南共有八万“小雨人” 期待理解和关爱]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