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能为孩子往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
提高视、听、动能力,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父母的共识,而早期教育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潜能的发展,这种说法也得到年轻一代父母的认同。于是从孩子出生起,父母便遇到了早期教育的问题。但是怎样进行,却需要专家来指导。
研究发现,学龄前的儿童,特别是5岁以前,是人类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总是特别强,凡事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求知欲浓厚,对许多事物都特别敏感。此时的父母如果能把握好机会,给予符合
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就能促进他(她)的智能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因此,专家告诉我们,0到6岁为学前教育期,它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训练孩子提前接受学校教育,而是在于利用大人们的自身经验,配合孩子们的年龄兴趣,来启发他们学习的意向。
此外,专家们提醒,孩子的成长自身有一定的规律,但并不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学习的速度都一样。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而且能力上也有各种典型---有的小小年纪就长于抽象思维,有的则富于想象力。针对不同幼儿的特性,家长们在教育上不能过于心急,必须因材施教。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报特别举办“2005年学前教育在广州”专题展览会,开设多场专题讲座(免费),为家长和学前教育专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专家将针对儿童的敏感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多元智能教育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而家长则可以对症下药,为自己的孩子制定出符合其特点的学前教育计划。(陈晶晶)
感觉运动是能力的基本功
小伟8个月大时,因为一次意外跌倒而脱臼,妈妈便对他格外保护:剧烈的活动不让他做,危险的秋千、滑梯不让他玩,甚至脏些的地方也抱着他走……使7岁的小伟在学习和发展上各方面都比同龄孩子慢。上一年级不久,就明显地表现出不能顺利跟上学习进度。不仅上课坐不住,写字也马马虎虎,经常多一笔,少一画,朗读时常跳字、增字,数学的计算题,常忘记计算过程中之进位与借位,应用题更是有阅读或理解上的困难。同时,由于运动能力落后,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因为迟缓的反应和经常的错误,别的小朋友都不愿和他玩,甚至有些孩子还欺负他,小伟变得越来越不爱上学,也越来越不受人管,时常抗拒老师和父母对他的要求。
其实,像小伟这类孩子,他的智商并没有问题,只是由于抚养方式不当,成长时接受的刺激不够,致使某种生理功能发展缓慢,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这类孩子显得“没有开窍”,在学习上慢半拍。在我们周围,这些能力发展缓慢的孩子还真不少。因为,如今都市里的孩子就住在一幢幢水泥大楼的间隔里,活动就是在家里的几张沙发、椅子上跳来跳去,只能在学校的课余,或是等父母有空时,才有机会到公园或户外跑、跳。
活动空间受限制,孩子感觉运动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不过,父母经常忽略这个问题。事实上,运动是人类智慧的开端,小孩子一生下来,虽然表面上耳朵在听、眼睛在看,但其实都是动的表现,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也是不停地在动。皮亚杰(Piaget)是瑞士籍生物学家、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最著名的四阶段发展论中将儿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感觉动作期”,他认为:“儿童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感觉运动就是能力的基本功,一个一个动作的肢体与身型转换间,平衡感、韵律感、方向感、肌力、协调能力、速度感、松懈能力与变化能力等等在不断成长,这些能力训练扎实之后,孩子才能灵活地学习。
视知觉能力关乎认字
除了感觉动作的智慧要提升外,专家也强调“视知觉”和“听知觉”功能的提升。事实上,如果单纯从感觉动作统合要让孩子变聪明是不够的,因为光靠运动是无法让孩子理解不同年级的教材;另一方面,人类说话、写字、阅读和计算等能力是属于比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与视觉、听觉能力环环相扣。像“视知觉功能”牵涉到认字、书写的智慧,“听知觉功能”与语言的训练相关,这两项能力要达到同年龄的水平,孩子才有能力做同年级的功课。
开始写中国字时似乎比较像“画”字,而从中国字的构字方式探讨孩子写字的问题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写字会漏笔画、写错字,或忘记字。很多父母和老师经常将孩子写错字归咎于孩子写字“不专心”、“不认真”,其实,这是他们的视动统合能力问题,当这项能力到年龄时,孩子出错的几率就能减少,因为,视知觉主要功能在于辨识物体、形状、线条,以及文字的辨识力与记忆力,这些都与认字、点、线、面的处理与视知觉功能有关。
训练孩子的视知觉有很多方式,孩子可以做拼图、涂鸦、点连线、着色、剪纸、迷宫、仿绘等,提升他们的视觉辨识能力,但是重点还是在依照每个孩子的视觉辨识能力,为他们设计教材。
听知觉能力影响语言
听觉与声音的关系很密切,当人无法记住所听到的声音时,就没办法去辨认之后到达的另一个声音,更无法累积听觉记忆的量。可想而知,听知觉的能力与说话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观察大部分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通常他们有一个时期会一边听身边的大人或是哥哥、姐姐说的话,然后重复、模仿他们的话。事实上,人的语言学习就是来自“仿说”,而“仿说”必须依赖听觉记忆的量,再加上舌尖位置、牙齿、发音部位,以及气流等等的配合来表达“语言”。
听语能力要如何判断呢?通常我们会让孩子跟着老师念“357”,如果孩子能够听一遍之后跟着念“357”,代表他的听觉记忆能力已经有两岁半到三岁的能力。如果我们把数字的字数增加,例如:6982,孩子也能跟着念一遍,表示他的听觉记忆能力已经达到三岁。利用念数串的方式,老师可以了解孩子的听觉记忆广度,当孩子可以听进去的字数增多时,他们就能够处理更长的句子。
针对小伟的情况,专家为其做了学习能力测验,发现他的听觉能力已到年龄,而视觉能力只有5岁,运动能力4岁,难怪小伟学习一年级的功课会有困难,专家为其设计的初步教学项目---感觉动作:平衡木、拍球、过绳跳、前翻,视觉发展:着色、剪纸、迷宫、仿画几何图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力训练,小伟从肌力差、协调平衡不佳,进而可跨脚拍球数十下,跳绳能快速前、后连跳,具有运动技巧及持续力,错字的频率减少了,对数学应用题渐能理解,计算题的出错率降低,可以预见,假以时日,小伟的学习将不再慢半拍,与别的孩子一样同步前进。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