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最近发表文章,对儿童孤独症提出新见解。文章指出,孤独症可以理解为儿童智力的不平衡发展,他们理解事物的能力远远强于理解他人的能力,这些人往往非常聪明,但由于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图的能力,因此就像被迫生活在淡水中的海鱼一样,如果把他们放进适合的环境,他们会非常自如。患孤独症的男孩多过女孩,在美国100多万孤独症患者中男性占八成以上。
二三十年前,医生或许诊断他们具有行为自控障碍,或者患有精神疾病。因为他们明明聪明到足以知道怎么做好,但还是坚持毫无礼貌的捣乱做法。然而,现在我们知道,他们只是拥有不同智力类型的人。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发现研究不规则几何学比说几句话更容易,他们可以从胸透X光片上看到很细小的受损部位,但是却分不出傻笑和微笑的区别。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属于“孤独症”患者,但是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孤独症。传统意义上的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紊乱,特征之一是童年早期大脑的迅速生长。许多孤独症患者都存在智障,需要接受医院的终身护理。
剑桥大学心理学家巴伦在新书《本质差别》中,将孤独症定义为两种智力类型的不平衡发展:一种是理解他人的能力(“移情型”,或称E型),一种是理解事物的能力(“系统型”,或称S型)。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同时具有这两种能力,但是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在移情方面做得要好些,而男性则极擅长系统化思维。根据巴伦的说法,孤独症只是一个被夸大了的男性思维版本——对建立在规则上的各种系统有极端的爱好,但同时却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图的能力。如果科恩是对的,孤独症就不只是一种需要治愈的疾病,而是一种人们可以学习容纳和接受的智力类型。有时,甚至是上天所赐的礼物。
患孤独症的男孩多过女孩已不是一个秘密。在美国100多万孤独症患者中男性占80%还多。男孩的确比女孩更接近孤独症的型谱吗?研究发现,女婴看人脸的时间长过看玩具车等机械运动体的时间,而男孩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取向。到三岁时,在想象故事中人物的感受方面,小女孩比小男孩更在行。到7岁时,女孩比男孩更懂得分辨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之对错。不过,男性终生在空间思维和机械推理方面都具有优势。在美国SAT(学业能力倾向测验,是美国大学招生时参考的一个考试标准)数学测验中得700多分的男生数是女生的两倍,而男性成为工程师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四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个实验很能说明问题:他们将6种玩具拿给猴子。研究发现,公猴喜欢男孩爱玩的玩具:一个球和一部玩具车。母猴则更喜欢摆弄一个布娃娃和一个水壶。而两个性别倾向不明显的玩具(一本图画书和一只小狗公仔)得到了公猴和母猴的同样注意。这个发现表明,性激素可能在塑造我们身体的时候也在塑造大脑,让男性和女性各自倾向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巴伦所谓的“E型”和“S型”。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