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孤独天才”慈母泪

2006/1/13 9:08:04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营口母亲辞职“教治”患病儿子两年多希望“儿童孤独症”人群更受关注
  小东(化名)3岁时古诗词倒背如流,只听老师弹一遍乐曲,自己就能在钢琴上弹出相同的旋律。
  虽然授琴老师惊叹这是她教过的所有孩子中最有天分的一个,但母亲却噙着泪花告诉记者:“小东是一名儿童孤独症患者,这种病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演员达斯汀·霍夫曼在《雨人》中扮演的‘雨人’。”
  两个世界交织儿子眼中
  一个世界是由各种圆形物体、光影和有韵律的事物构成;另一个世界,则充满了交流、亲情和嘈杂,这些令他恐惧。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营口市西市区的刘凯华家。
  31岁的刘凯华将儿子搂在身边,拿出一颗糖晃动着:“给妈妈背一首《木兰辞》……”
  5岁半的小东只是盯着糖,不停伸手去够。
  “背出来就给你,唧唧复唧唧……”“木拉(兰)当户唧(织)……”小东含混地嘟囔了一句,并跺着脚。再提醒,他又以更含混的声音快速背诵,仍有节奏地跺着脚,但眼睛始终没离开那颗糖。5分钟后,糖终于到手的同时,小东就叼着糖挣脱出母亲怀抱,跑开了。
  刘凯华说,小东终年生活在两个世界的撕扯中。一个世界是他原本沉溺其中的,是由各种圆形物体、光影和几乎所有有韵律的事物构成;另一个世界,则充满了交流、亲情和嘈杂,在他的眼里,这些令人恐惧。
  当她发现儿子“不对劲”时,小东3岁。
  “3岁时,他突然站到幼儿园桌子上,大声全文背诵《陋室铭》,可我最多只念过一遍,”孩子姥姥回忆了小东的“ 另一面”。
  2003年5月,刘凯华带孩子到沈阳的医大二院,得到的结果是:儿童孤独症。
  医生的解释和相关资料显示,这种病,世界上现在还没找到病因,所以也没有根本治疗办法。孤独症的孩子一旦错过治疗时机,他的世界将越来越封闭……直至终生不与人交流。
  辞职教子儿子学会“狡猾”
  “前天他把玩具放到洗衣机里绞,被我发现,就自己脱掉裤子坐到便盆上装大便……他也开始学会狡猾了!”
  2003年12月,辞掉工作后,刘凯华又带孩子到更权威的北京北大六院,结论是相同的。
  绝望中,一个意外让刘凯华重拾了信心。那是2003年12月末,在北京一家餐厅,小东长久地盯着对桌一个女孩点的冰淇淋。突然,他对那女孩说,“分我一半呗……”
  刘凯华激动地回忆,“之后我眼泪刷地冒出来了,照他原来的思维,喜欢啥绝对是一把抢过来的,这次竟然和陌生人商量……”从那一天起,她就坚信,她能把孩子治好。
  记者在刘凯华家看到了医大二院和北大六院对小东的诊断。另外的一些专业资料,则证明了刘凯华从2004年初到 2005年夏,带小东赴青岛、北京等康复医疗中心治疗的情况。
  如今,刘凯华已经对“声统”、“神经反馈疗法”等各种治疗手段都了然于胸。她总结的一点是,哪怕最简单的动作,也要拆解开来给孩子学。“比如他在公交车上要吃面包,我只能说‘因为现在没办法让你吃面包,所以你吃不到’,而不是简单的拒绝。”
  “到现在,他大小便能自理了,说话的同时,也不时地看人了。”刘凯华开心地说,“前天他把玩具放到洗衣机里绞,被我发现,就自己脱掉裤子坐到便盆上装大便……他也开始学会狡猾了!”
  一个心愿儿子永远“轻松”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让孤独症引起社会关注,让小东永远活在一个被理解和帮助的宽松环境里。”
  从去年5月开始,刘凯华又在进行另一项工作:利用她治疗儿子的经验,和营口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合作,在校内成立了“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并无偿帮助和小东有一样情况的孩子。
  刘凯华坦言,她没有任何从业资格,她能说服人的,只有自己的身份和就医的经历。
  特教师范学校的白校长介绍,在营口市残联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投入了近10万元资金建立了这个非营利的康复中心。目前这个中心已经收治了13个病儿。
  现在,刘凯华的心愿是成立一个自办的非营利性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让孤独症引起社会关注,让小东永远活在一个被理解和帮助的宽松环境里。”文/图本报记者唐聪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孤独天才”慈母泪]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