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这是一群特殊的老师——这个特殊的群体7年来谱写了一曲艰难与喜悦难分难解的歌。
6年前,一篇名为《西安有个漂亮妈妈》的文章报道了张晓强和她的心心幼儿园。这一报道引起了全国各地孤独症孩子家长的关注,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用爱和泪水浇灌的幼儿园。多年来,有300多个孤独症和智力发展迟缓的孩子在这里受到了特殊教育。数十个孩子在这里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学会了穿衣吃饭,还有一些孩子进步很大,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正常小学。
孤独症孩子往往有特殊天赋
6岁的航航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文字、字母特别敏感,经常对着一个识字卡片看半天,然后就在背面照着写出来。他还有一个绝活——撕字。像航航这样在某一方面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在孤独症(自闭症)孩子中有不少,有位小女孩对音乐特别敏感,一首曲子看一遍就能弹出来。有位对数字特别敏感的男孩,手机号码只要说一遍就可以流利地背下来。而问起他前后30年里的哪一天是星期几,他更是一口报出。
所以,有人说孤独症孩子是“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纯洁、专注、富有灵性,他们需要关爱和发现。
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但是这种天赋异禀的孩子毕竟为数不多,多数孤独症孩子同时伴有智力低下的症状,教学难度很大。很多孩子不会说话、穿衣,且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这些“星星的孩子”在人间的遭遇往往让人心疼而又束手无策。“所以,我们教育的第一步,都是先让孩子们学生生活自理。之后,再根据孩子们的程度让他们学会和他人交流、学习知识。”园长张晓强说。
孤独症孩子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淡漠、孤独地活在人群之外,对世间做着深度的拒绝。他们的世界是明净还是阴冷,是喜悦还是悲伤?谁也说不清。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而且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对于患孤独症的孩子来说,早期教育非常重要,3岁至7岁是最佳时段。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培养学习能力,以后会终生受益。”张园长说。
7年一梦心心幼儿园一天天长大了
每个人都有梦,让所有孤独症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是张晓强的梦。张晓强用泪水泡成了这个梦想。
16年前,34岁的张晓强生下了儿子宝宝,那是张晓强最幸福的时光,当时,作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名角,她事业如日中天、生活美美满满。
14年前,两岁的宝宝大小便不会自理、不会说话,对大人的逗乐无动于衷。经确诊,宝宝患有深度自闭症,可能终生不会学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此后,她日复一日地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为了让孩子学会叫“爸爸、妈妈”,她和请来的家教一起每天对着儿子做“爸爸,妈妈”的口型。她们说了成千上万遍,但孩子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8年前,也就是宝宝8岁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宝宝叫出了第一声“妈妈”,张晓强和在场的人都哭了。在流过了无数次辛酸的泪水后,她第一次流出了幸福的眼泪。这也让她看到了希望。
7年前,为了让更多的孤独症孩子会叫“妈妈”,她开办了一所专门针对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心心幼儿园。这是西北地区第一家专门培训护理智障儿童的民间特殊教育机构。她请来了有特教经验的老师,同时自己也努力学习、摸索方法以拯救这些不幸的孩子。
这个第一不好当,没经验,学;没经费,她去演出挣钱;没活动场地,她将楼顶四周围上铁丝网改造成活动场地。书本、学习用具不够,老师们就用手写识字卡片;桌椅不够,那么就一桌两用,上课时是课桌、吃饭时搬到饭厅当餐桌。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受教育,让他们感受学知识的快乐并从中受益。每当说起这些,张晓强都有说不完的话、流不尽的泪。
现在,宝宝已能简单和他人交流了。
特殊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特殊孩子后续教育及职业培训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张晓强心头的痛。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后续教育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些孩子成人后的职业生涯就更无从谈起了。
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凯莉·万老师来幼儿园看望孩子们,她有过多年的特殊教育经验。她在西安听说了漂亮妈妈张晓强和她的心心幼儿园后,便专程和同行的澳大利亚小伙tim(蒂姆)一起来陪孩子们玩。他们一起和孩子玩泥巴、穿珠子、堆积木,“这里的教育相当有成效,很多孩子的进步是非常难得的。”万女士说。
据万老师介绍,在很多国家,特殊教育是很受关注的,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了一个孤独症孩子或者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政府会给予很多补贴。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就会有专门的幼儿园对他们进行特殊教育。之后,到了小学、中学阶段,一般在一个区里至少会有一所学校专门设有特教班,主要训练人际交往和一些简单的职业训练,之后再进入政府主办的爱心工厂或者一些企业、单位提供的适合他们的职位。
“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而能帮助的孩子也太少了。”张晓强说。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