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戴上这付眼镜打开自闭世界—

www.guduzheng.net  2005-8-2 10:51:48  来源:台湾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矫治

引言
    本文所谈的,是儿童行为治疗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个案。在这个案发表之前,一般的看法是:对问题如此严重的(自闭症)儿童,无人能给予任何帮助。六十年代初期,吴尔夫在美国西部心理学会发表这份报告,详细说明他和同事如何使这位自闭儿童戴上眼镜,停止乱发脾气,乖乖吃饭及学习讲话。与会人士听完后,全体起立向他鼓掌致敬。此后各地纷纷有人模仿他们的方法治疗儿童行为。台大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的杨思根先生是其中之一。吴尔夫等人的治疗方法及理论基础,主要系来自史基纳(B. F. Skinner)及其门生的动物学习实验。在吴尔夫从事这项工作时,已有一些人开始使用相同的理论帮助成人及儿童(Ayllon and Michael,1959,Bear,1962, Bijou, 1963, Ferster, 1961, Issacs, Thomas and Goldiamond, 1960, Lindsley, 1962, Williams, 1959, Zimmerman and Zimmerman, 1962),其中以Ferster的研究对吴尔夫的影响最深。据吴尔夫当时的上司Bijou说:「假如我不是曾数次参观Ferster的研究,我们根本不敢想要治疗问题如此严重的儿童。」虽然行为矫正法在本个案之前已有先例,但若以治疗的内容及影响的深远而论,吴尔夫等人的这篇报告显然可算是儿童行为治疗的开山鼻祖之作。
弟奇是个中等人家的小孩,他可能长得很清秀、讨人喜欢,你可以想象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这一切都留给你去想象,随你爱怎么想都可以,因为这些吴尔夫都没在他的原始报告中说明,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知道的只是,弟奇那年三岁半,家里有两个姊姊、一个妹妹,姊妹三人都是正常的。
我们特别提到他的姊妹是正常的,当然就蕴含着「弟奇可能是不正常的」。
其实,在八足月之前,弟奇也一直是正常的,说不定可以称之为「健康活泼」。然而,一切不幸的怪异病变开始出现。起先,他的双眼出现白内障---一种眼球水晶体上的病变,水晶体逐渐由透明变得混浊,像蒙上一层白色的雾气,使视觉变模糊,终至于失明。接着,弟奇的性情也跟着改变,不知道什么缘故,他变得极为暴烈,发起脾气来,还会并发各种自我毁伤的行为,诸如:用头撞地板、墙壁,打自己耳光,拉头发、抓脸,总要弄得鼻青眼肿、血迹斑斑或者精疲力尽才会停下来。他还有睡眠方面的问题,晚上时常不能安睡,睡不着的时候就要父母待在床边陪他,否则便发脾气。镇静剂、麻醉剂、抑制剂一概无效。
两岁的时候,弟奇开始接受一系列的眼科手术。我们无法尽知手术的详细过程,只知道,到最后,他那翳雾不清的水晶体被割除了。这就好像把一个照相机的镜片拿掉一样,弟奇的双眼变成两个没有镜头的照相机,光线射到底片上,由于失去了镜片的聚光作用,变成一片散光,冲洗出来的「照片」当然也是白茫茫一片。这样的底片必然是一无用处。换句话说,弟奇的网膜—他的底片—随着水晶体的割除,也失去效用。这个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弟奇的网膜神经将因投闲置散而慢慢退化,使他成为无法矫正的瞎子。
为了这个缘故,当然也为了看得清楚总比一片朦胧好,医生为弟奇配了一副眼镜,用人工的镜片来代替水晶体的聚光作用。不幸的是,弟奇似乎难以忍受戴眼镜的滋味。一年多了,他的父母总是无法使他戴上眼镜。
在这段时间内,弟奇的父母遍访名医,让他接受各种诊治,却了无起色,他依然脾气暴烈、不戴眼镜,并有睡眠方面的困难。甚至在诊断上,各处医生的看法也都极不一致,诊断的病名五花八门,包括:心智迟钝、扩散性局部脑伤、精神病、及生化方面的病变。有些医生建议,将弟奇送进收容心智迟钝者的机构去。
最后,弟奇被送进一家儿童精神病院。这时他已三岁,被诊断为「幼年精神分裂症」。
经过了三个月的住院治疗后,院方说,弟奇的精神分裂症状已获改善,但仍然拒戴眼镜。这个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几个月后,眼科医生宣称,弟奇若不能在六个月内戴上眼镜,将永久失明。于是院方开始为弟奇的戴眼镜问题着急。为了训练弟奇戴眼镜,医院特别聘请吴尔夫、李斯利、及米斯三人为顾问。三个人都是新兴的「行为矫正」的专家,他们有一些动物方面的经验,懂得如何训练鸽子或老鼠做一些只有人才感兴趣的事,诸如按一个按键,辨别两个图案等。在处理人的问题方面,他们惯常根据所谓的「学习原理」试着去改变常人不喜欢的「偏差行为」。在这一行里,他们算是小有名气的。
于是,弟奇的运气来了。在吴尔夫等人的指导下,医护人员和弟奇父母开始在病房及家里试着矫正他的种种行为,包括减少他生气时的暴烈反应、使他能够在晚上安睡、培养正常的饮食习惯,愿意与人交谈并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