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应用辅助沟通系统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www.guduzheng.net  2008-1-1 15:17:31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摘要

  目的: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应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进行图片及符号与语言转换的辅助沟通技术对自闭症儿童沟通和语言能力所起的作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台湾中文期刊服务网和台湾博硕士论文信息网在1997-01/2006-12与自闭症和辅助沟通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辅助沟通、自闭症、语言”;同时检索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和Medline在1997-01/2006-12期间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autism、language”。并查询与语言和沟通障碍相关的书籍和文献。

  资料选择:选择与自闭症语言障碍成因和辅助沟通技术在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中应用的文章,无论是否有对照组均纳入。

  资料提炼:将检索到的文章进一步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纳入32篇为参考文献。文献中有24篇是探讨辅助沟通技术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作用的实验,涉及到92个个案,其中有21篇的结果表明辅助沟通技术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有促进作用,另外3篇的结论相反。

  资料综合:语言障碍是自闭症患者的核心障碍之一。辅助沟通技术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和电子技术,通过图片和符号与语音进行转换等方式,将沟通障碍者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实现与人交流的功能。辅助沟通技术的理念就是在自然情境中融入沟通的思维和方法,增加他们学习语言的动机,并提高其沟通的效率和准确度。

  结论:在教育和康复的临床实践中,可以利用辅助沟通技术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辅助沟通;自闭症儿童;语言

  徐静,彭宗勤.应用辅助沟通系统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3):2540-2543

  [www.zglckf.com/zglckf/ejournal/upfiles/07-13/13k-2540(ps).pdf]

  0 引言

  自闭症是一种大脑功能的发展性障碍[1],又称孤独症。据美国教育部的资料,在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里美国自闭患者增加了273%。全世界的统计数据是:每万名新生儿中有15~20名患儿。两年前自闭症患者占世界人口的万分之四,即有250万人忍受着自闭的痛苦[2]。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自闭症儿童的困扰。语言功能的发展缺陷是自闭症儿童显着的特点[1]。语言障碍导致了他们与人沟通的障碍,从而引起他们社会交往和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辅助沟通系统(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AAC)是利用手势、图片或符号等方式,将沟通障碍者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实现与人交流的功能的辅助技术[3]。它是帮助身心障碍者进行沟通的最重要的技术。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有不少研究者对辅助沟通系统在自闭症儿童沟通和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在中国大陆对这种技术的应用还未引起重视,因此,本文检索CNKI,台湾中文期刊服务网和台湾博硕士论文信息网,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 、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和Medline在1997-01/2006-12发表的与自闭症和辅助沟通技术相关文章,探讨辅助沟通系统对自闭症儿童沟通和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

  1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

  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特点是:显着口语或非口语沟通困难,社会互动困难以及固定而有限的行为模式和兴趣[1]。在沟通方面,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语意理解方面的困难[1]。在语言表达方面,约有30%~50%的自闭症儿童无法以口语作为沟通的方式[1,4,5],因此他们往往用哭喊、手势或肢体动作等表达需求,而当他们的意思得不到正确理解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一些情绪或者行为方面的问题。即使有口语表达能力的自闭症儿童,在其语言中也会表现出鹦鹉式语言、隐喻式语言、电报式语言等[1]。

  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了语音的发展、语意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及语用的发展[6]。儿童要掌握一门语言并灵活运用必须具备这几方面的能力。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通常表现在其中一个和几个方面,具体来讲其表现为:在语音方面,自闭症儿童存在构音障碍和声音障碍,前者指说话时出现的音素的替代、歪曲、遗漏和添加的言语异常,后者指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量方面存在问题,如音调的高低分不清楚,语流不顺畅等[7]。在语意方面,尽管自闭症儿童掌握的词汇不少,但由于其固定的思维模式,词汇的迁移很困难[1],例如他们学会了花园里的玫瑰花叫花,但他们往往弄不明白客厅花瓶里的玫瑰花或者花园里的喇叭花也都叫花。在语法方面,自闭症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颠倒句子中的词序[1],例如他们会把“我把花瓶打破了”说成“花瓶打破了我”。在语用方面,尽管自闭症儿童能尽量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如食品、玩具等,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持续交谈,很难进行更高层次的社会人际交往[1],例如有一次一个自闭症儿童被球撞了,他就说:“去医院”,问他去医院干嘛,他却问:“头破了,痛不痛苦”,因此旁人难以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

  2 沟通和辅助沟通系统

  沟通是一个交换信息和传递概念的过程,其要素包括传送者和接受者以及沟通媒介[8]。传送者将信息编码,通过媒介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对编码进行解码从而理解传送者的意图,完成沟通的过程。对沟通的双方来说,如何找到一个彼此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媒介进行信息的编码和解码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沟通方式中,人们往往利用语言这个媒介进行交流。但是自闭症儿童这些有语言问题的沟通障碍者无法掌握这种方式。所以他们多使用手势、肢体语言、眼神以及脸部表情等进行沟通,如果人们不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出现情绪或者行为上的问题,甚至就会放弃沟通的愿望。

  辅助沟通系统透过扩大性和替代性的方法,结合沟通符号、沟通辅具、沟通技术和沟通策略四大要件,来帮助口语表达困难的人将心中的信息表达出来,增加个体的沟通能力[9]。辅助沟通系统是一种帮助沟通障碍者编码和解码的沟通媒介。它用沟通障碍者能理解的沟通符号(包括手势、肢体语言、眼神、面部表情或手语等非辅助性沟通符号,实体、象征符号、文字、声音或抽象符号等辅助性沟通符号),使用恰当的沟通辅具(包括沟通簿、沟通图、沟通表、沟通板、字母板、注音板等低科技沟通辅具,有声音或文字输出的电子沟通板等高科技沟通辅具),采用一定的沟通技术(包括由沟通障碍者直接选择沟通符号的直接选择,通过游标或灯号在沟通辅具上来回扫描的间接选择),并将利用一定的沟通策略将上述符号、辅具和技术整合成沟通方案[9],帮助沟通障碍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3 辅助沟通系统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70%的无口语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替代性的沟通法来增进其沟通的功能[1]。近20年来,在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有不少研究者就辅助沟通系统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作用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多为针对个案进行的研究,因此作者希望对近10年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比较系统的结论。作者查阅到有24篇关于辅助沟通系统在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方面的实证研究,其中有21篇的研究结果表明辅助沟通系统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有促进作用。通过分析这些研究,作者发现,辅助沟通系统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3.1 主动沟通行为增加 自闭症尤其是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主动沟通的行为[4]。利用辅助沟通系统进行沟通教育最显着的作用表现为,使用辅助沟通系统会使得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的行为增加[10-18]。例如在林欣怡和杨宗仁[4]的研究中,两名自闭症儿童在训练之初完全没有拿图卡进行沟通的行为,多用哭喊来表达需求。通过辅助沟通系统训练以后,其主动拿图卡进行沟通的次数占总的表达需求次数的95%~100%。许耀分[11]的研究也表明,干预前无自发沟通行为的两名自闭症个案,通过辅助沟通系统的干预,发展出自发沟通的行为。Magiati 和howlin[19]利用辅助沟通系统对34名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发现儿童使用图片进行沟通的行为都有增加。

  3.2 主动沟通的行为可以类化 利用辅助沟通系统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不仅主要表现在训练的情景中,还可以将此沟通行为类化到其他情景[4,14,17,20-22]。例如个案在训练情景中习得的主动沟通可以类化到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沟通的情景中[4,12,16],可以在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等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学习到的沟通句子[11,20]。为了稳固类化的效果,使儿童可以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辅助沟通系统进行沟通,研究者建议在需要类化的情景中采用类似的干预方法进行教学[4,14]。

  3.3 主动性口语增加,口语表达能力提高 辅助沟通系统除了能增加在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提高其沟通能力以外,还能促进儿童口语的发展。在有的研究中,个案从少有自发性口语发展到主动说出“老师!糖果”的句子,并表现出稳定的效果[4]。有的个案从没有口语发展出较明显的口语能力[17]。自闭症儿童在使用辅助沟通系统干预后不仅口语增加,其口语表达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比如其发音的清晰度增加[20,23],语言中词汇量有所增多[11,15,23,24],句子结构会更完整,从只用名词表达需求发展到可以使用句子表达需求[25],句子的复杂度增加[24,26]。

  3.4 与环境的互动行为增加,情绪行为问题减少 自闭症儿童往往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其主动沟通的对象通常只有教师和家长等,辅助沟通系统介入以后,儿童会发展出一些主动与环境互动的行为[4],比如在教室里的参与活动增加[27]。在与环境互动行为增加的同时,自闭症儿童不恰当的沟通行为如哭喊、打自己的手,抓老师的手等减少[10,16,28],从而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比较良性的沟通环境,减少他们因沟通不当引起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3.5 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加 对于一些能力较好的自闭症儿童,辅助沟通系统的介入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17,29],协助他们主动修改错误的口语[4]、提高书写能力[28]、参与较复杂的课程[30],为自闭症儿童在普通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创造了条件。

  3.6 家长和教师持支持态度 在使用辅助沟通系统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研究者通过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家长和教师对辅助沟通系统的作用持积极的态度,并愿意在以后的教学中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帮儿童沟通[4,10,27,31],有的尽管临床效果不明显,教师和家长也持积极的肯定态度[23,32]。

  3.7 干预方法会影响辅助沟通系统的作用 尽管大多数研究都表明辅助沟通系统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积极作用,也有部分研究结果相反[20,23,32]。有的研究表现在辅助沟通系统介入后儿童主动沟通行为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增强物呈现的方式不恰当,由于增强物个案随手可得。沟通动机降低[23]。有的研究儿童的自发沟通行为效果不稳定,其原因可能与沟通对象有关[20]。有的研究表明,辅助沟通系统介入使得儿童沟通行为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沟通辅具的选择不恰当[32]。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在某些变量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临床效果[19,20]。如尽管Magiati 等[19]的研究表明辅助沟通系统干预后,自闭症儿童使用图片进行工具性沟通的行为增加,但在一般层次的自发沟通没有明显的效果。

  4 辅助沟通系统干预的方法

  4.1 沟通符号的选择要符号儿童的认知能力 沟通符号有非辅助性沟通符号和辅助性沟通符号[9]。在辅助沟通系统中主要采用辅助性沟通符号帮助沟通障碍者进行沟通。辅助性沟通符号是指利用身体以外的物品来完成沟通的功能,包括:①实体符号:实物、模型、照片。②象征符号:图片、线条画、布列斯符号。③文字符号。④声音符号。⑤抽象符号[9]。在建立辅助沟通系统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来确定采取某种符号。例如在林欣怡和杨宗仁的研究中,个案甲正在学习识字,所以图卡采用纯文字的沟通符号,而个案乙抽象线条的识别都有困难,目前只会照片配对,所以他就使用照片作为沟通符号[4]。

  4.2 沟通辅具要便于使用 沟通辅具有低科技和高科技之分[9],在选用沟通辅具时要考虑儿童的能力,使儿童可以方便地使用。如果选用的辅具不当,如选用儿童不会使用的高科技沟通辅具,可能会使得辅助沟通系统的作用不能发挥[32]。Bondy曾指出很多自闭症儿童因为年龄、肌肉上的问题或在运用手指上有困难,在以手指指图片时,可能会整双手触碰沟通板,导致一次摸很多图片,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同时辅助沟通系统限制使用者只有在接受者靠近图片够近才能使用,因此此教学法反而会增强儿童的依赖性和限制自发性沟通的类化。所以在选择沟通辅具时需要考虑儿童的认知、精细动作等方面的能力[11]。

  4.3 沟通策略要丰富实用 辅助沟通系统要发挥作用,需要有恰当的干预策略。如果只是在互动中进行诸如“你想要什么东西”、“请把你想要的东西指给我看”这类的沟通,儿童的沟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12],可以采用为儿童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其选择,提供较丰富的语言对话环境等方法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进行沟通[12]。

  4.4 使用恰当的增强物 辅助沟通系统的训练主张以儿童的兴趣为起点,利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他们参与沟通,因此在利用辅助沟通系统进行训练时,需要进行增强物调查,了解儿童的兴趣所在,进而设计和实施教学[4,20]。所以,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们几乎都使用了增强物来吸引儿童的兴趣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4]。在使用增强物的时候需要注意,不同的儿童需要的增强物往往不同,例如有的儿童需要食物等比较直接的增强物[4],有的儿童可以用口头表扬,代币等间接性增强物。若增强物使用不恰当,或者呈现的方式不恰当,辅助沟通系统的作用可能会受到影响[23]。因此在开展教学之前,应该通过对父母、教师以及主要照顾者进行访谈,对儿童进行观察等方法了解儿童所需的增强物。

  5 结论

  辅助沟通系统对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能帮助儿童与环境更好地互动,其周围的人对儿童使用辅助沟通系统的效果持积极的态度,愿意使用辅助沟通系统。因此在教育和康复实践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语言和沟通的能力。但在使用辅助沟通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能力、兴趣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因素,为儿童提供合适的辅助沟通系统方案,真正发挥辅助沟通系统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林宝贵.沟通障碍理论与实务[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郭其洋.自闭症令世界惊恐[J].科学与生活,2002,23(2):18-19

  杨炽康.辅助科技原则与实行[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7

  林欣怡,杨宗仁.图卡兑换沟通系统对改善国小低功能自闭症学生自发性沟通行为类化之成效[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2005,29:199-224

  Drager KD, Postal VJ, Carrolus L, et al. The effect of aided language modeling on symbol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in 2 preschoolers with autism.Am J Speech Lang Pathol 2006;15(2):112-125

  曾进兴.语言病理学基础(第一卷)[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徐兴光.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与语言获得理论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3):56-61

  杨炽康,钟莉娟,裘素菊,等译.成人后天性神经异常与辅助沟通[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年

  杨炽康,黄光慧.浅谈辅助沟通的基本理念[J].国教天地,2004,3:18-23

  廖芳碧.图形沟通训练对低功能自闭症者沟通能力影响之研究[D].台中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2001

  许耀分.图片兑换沟通系统教学对增进自闭症儿童自发性使用图片沟通行为之研究[D].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身心障碍教育研究所,2002

  Kravits TR, Kamps DM,Kemmerer K,et al.Brief report: 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an elementary-aged student with autism using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J Autism Dev Disord 2002;32(3):225-230

  Purkey S. Autism and communication using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University of Dayton,Dayton,Ohio, 1999

  Anderson AE. Augmentative communication and autism: A comparison of sign language and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AAT 3027052,2001

  Charlop -Christy MH,Carpenter M,Le L,et al. Using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hildren with autism: Assessment of PECS acquisition ,Speech ,social-communicative behavior,and problem behavior. J Appl Behav Anal 2002;35(3):213-231

  陈丽华.图片兑换沟通系统训练对国中无口语自闭症学生沟通行为之成效[D].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2006

  Schepis MM,Reid DH,Behrmann MM,et al. Increasing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using a voice output communication aid and naturalistic teaching.J Appl Behav Anal 1998;31(4):561-578

  Dyches TT.Effects of Switch training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severe disabilities. Focus Autism Other Dev Disabil 1998;13 (3 ):151-162

  Magiati I,Howlin P. A Pilot evaluation study of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utism 2003;7(3):297-320

  罗汀琳.图片兑换沟通系统对中度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成效之研究[D].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硕士,2003

  Light JC,Roberts B,Dimarco R,et al.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to support receptive and expressive communication for people with autism.J Commun Disord 1998;31 (2):153-180

  Nunes, Debora R. P. Enhancing the use of augment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through caregiver-implemented naturalistic teaching strategies.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2005, 194; AAT 3216633

  董愉斐.应用图片兑换沟通系统教学法增进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之研究[D].屏东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2004

  Ganz JB.Collateral effects of an augment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on word utterances in childre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University of Kansas, 2002, 99,AAT 3067083

  Ganz JB, Simpson RL.Effects on communicative requesting and speech development of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J Autism Dev Disord 2004;34(4):395-409

  Ganz JB, Simpson rl.Effects on communicative requesting and speech development of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J Autism Dev Disorder 2004;34(4):395-409

  Liddle K. Implementing 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Int J Lang Commun Dis 2001;36 suppl:391-395

  Jan B, Joanne L, Kristina S. Enhancing the written narrative skills of an AAC student with autism: evidence-based research issues.Topics Lang Disorder 2003;23 (4):305-324

  Blindern. Acquisition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y a young girl without comprehension of spoken language.Disabil Rehabil 2004;18(4):21-26

  Cafiero JM.The effect of an augmentative communic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nd academic program of an adolescent with autism. Focus Autism Other Dev Disabil 2001;16(3):179-89

  施琬如.手势沟通教学对提升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之成效研究[D].嘉义大学特殊教育学系,2004

  Jeff S, Erik D.Conditional use of aided and unaided AAC: a review and clinical case demonstration.Focus Autism Other Dev Disabil 2001;16(3):152-161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