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www.guduzheng.net  2019-9-2 16:38:47  来源:本站原创

  u=429204901,2431133234&fm=15&gp=0.jpg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缺乏社会性互动、言语沟通障碍、行为刻板重夏是孤独症的三大特征。从社会互动来看,自闭症可以分为孤离、被动及主动但奇怪的三种型式,其中以孤离及被动型的人数最多;从言语沟通来看,大多数言语很少,严重的几乎终生无语,有的会说话,却常常自言自语,婴鹉学舌:他们的兴趣狭窄,活动材料或用具十分简单,所玩的假扮游戏非常有限。社会互动障碍,沟通障碍及假想能力的障碍三者之间又彼此互相影响。要同时改善自闭症者的社会互动、沟通及假想三方面的能力,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一、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


  (一)游戏与运动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除此之外,游戏也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自己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的时候。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孩子0-6岁主要是感觉的学习,感觉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与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最佳形式。


  (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认知理解、社会适应、语言表达、运动协调等方面与普通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造成他们不知怎样与同龄人沟通、游戏,不能很好的、灵活的遵守游戏规则、社会常规,无法在情绪和人际上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连结,一些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并不想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而是更喜欢自己单独游戏,也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想要与他人游戏,但是他们在表达这样的息望时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语言或其它沟通技能的缺乏等。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常常局限于简单的操作,缺乏(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能力或该能力受损。孤独症l童的假扮游戏非常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都非常有限。同样是玩耍物体,自闭症儿童缺乏幻想,非自闭症儿童富于幻想。


  二、游戏在自闭症训练中的作用


  自闭症儿童主要障碍表现在情感障碍语言障碍、行为障碍感知觉异常、认知理解缺陷等。游戏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参与能力、专注力、感觉统合能力、感知觉、模仿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增进自闭症的情感,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1、提高儿童的观察力、专注能力


  游戏可培养儿童学会观察,并去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


  在集体课上玩这个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很好在团体接力游戏中,接力时两个小朋友要击掌,小朋友相互击掌时,渐渐的学会注视对方。


  2、提高儿童精细、身体协调、感觉统合能力。


  (1)游戏可以儿童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通过游戏能让儿童自然地发展走、跳、跑、平衡等能力。玩时使大小肌肉活动起来,在玩耍中使大脑神经对深层的感觉进行有效地统合。把孩子的运动融入游戏中,孩子们更喜欢。小班的孩子,尤其是自闭症小班的孩子,主要是动作的学习,比如“翻山越岭”的游戏:孩子先侧翻滚,然后膝盖着地爬过圈,再跨过障碍物,最后把篮球投入篮筐。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发展了整个身体的能力及手眼协调的能力,提高感知空间位置的能力。


  (2)“ 蚂蚁搬豆”的游戏,孩子们爬到终点后,家长说:“背背。”孩子爬到家长背上,搂住家长的脖子,家长驮着孩子爬到起点。锻炼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手部抓握能力、提高指令的理解能力、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3)拉小滑车的游戏锻炼孩子的手部抓握能力及力里,同时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及与人的互动能力


  (4)《大拇哥》游戏,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渐斩学会了伸食指的能力及以另一只手各指尖碰压的能力


  3、提高儿童的模仿能力


  (1)玩《大拇哥》的游戏,孩子们在快乐中自然学会了模仿伸食指指五官的能力(2)在音乐律动游戏中,老师根据音乐编排了适合孩子们做的动作,有很多对动物动作的模仿,如,兔子跳,小鸟飞等;对劳动、工作及曰常生活动作的模仿,如,洗手、洗脸、刷牙、梳头、开汽车等,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4、提高感知觉能力


  律动游戏是身体伴随音乐变换动作,在听觉刺激的同时眼、耳、触觉、身体各部位都得到了感觉的锻炼。


  在“摸口袋”的游戏中训练了孩子的触觉感知能力。


  5、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


  比如老师教孩子儿歌“小小手学爬山,- 爬爬到脚背 上,脚背脚背摸摸 。小小手 学爬山,一爬爬到膝盖 上,膝盖膝盖碰碰。小小手学爬山,- 爬爬到肚子上,肚子肚子揉揉---”引导孩子做动作,让孩子通过游戏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区分不同的动作;老师唱歌“我的小手往上爬,一爬爬到头顶上;我的小手往下爬,一爬爬到脚背上。”一边唱孩子-边做动作。


  这样,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头顶、脚背、上、下。


  康康是个语言较好的孩子,在学习相反的词时我与他玩“拍拍手、对对子”的游戏,孩子很喜欢老师边拍手边说:“康康、康康听清楚,老师和你做游戏,我说大,你说啥? "孩子紧跟着边拍手边说:“老师、老师告诉您,您说大,我说小o”老师紧跟着边拍手边出题:。我说白,你说啥?或我说多,你说啥?”等。孩子对游戏熟悉后,由孩子出题,老师对题。


  6、提高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


  (1)在“走走停”的游戏中,孩子们听到老师说“走”时开始走,老师说“停”,孩子们马,上不动;训练了孩子的听的能力,同时孩子身体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2)再如“接龙游戏”训练的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老师开始说“我爱吃苹果”,孩子接着说“我爱吃葡萄”-_--老师说“我看见汽车”,孩子说“我看见飞机”---7、提高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1)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比如“二人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


  (2)现在的康复新理念以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为主,以适应社会生活。躲猫猫的游戏,针对不同程度的孩子,沟通目标有所不同,从开始的对人的关注意识到加入语言的沟通,以至轮流等规则的理解和到与其他更多伙伴一起玩。


  (3)培养孩子的游戏兴趣,孩子喜欢后中止游戏引发孩子沟通的动机,提高孩子主动沟通的能力。


  8、提高理解及遵守规则的能力。


  儿童的游戏,无论多么简单,其中都包含或多或少的规则,例如游戏“丢手绢”,游戏时,小朋友丢完手绢要去抓丢在背后手绢的孩子;抓不到要坐在这个孩子原来坐的地方;如果被抓到要表演节目。孩子要理解这些规则并能遵守规则。


  9、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觉得游戏较之正规上课而言,是较为自由的,孩子投入游戏中,自然行为问题得到改善。


  三、游戏形式的分类


  (一)一对一游戏,即为一个训练员或家长与自闭症儿童一人之间的游戏,比如感统课上的游戏,个训课上的游戏。此类游戏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完全顾及小孩的兴趣及爱好,并能依据其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自由地也更精确地设计,其不受场地,时间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集体游戏,通常是在学校小组课与游戏课上体现。


  1、操作性游戏。主要是锻炼小朋友的大小肌肉,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改善其空间概念。


  2、比赛性游戏。主要培养孩子的运动力,培养其轮侯参与及建立输赢的概念,让孩子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亦可增加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1)单人比赛。游戏的重点训练目标在于给儿童建立输赢概念(2)双人合作比赛。游戏要求由两人同时去做,需二人协力方可完成的项目,如“两人三腿”,亲子互动比赛游戏等等。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小朋友与人合作能力,增进与他人情感的交流。


  (3)团体比赛。即游戏的胜负是以最终团队成绩来衡里。在游戏过程中,让小朋友树立团队精神。如“长跑接力赛”


  3、理解性游戏。游戏的难度较高,且游戏规则完全是一些认知理解性质的活动。比如,“听数字,抢板凳”的游戏,孩子在听到老师提前指定的数字后开始抢坐板凳,孩子要理解这个数字就代表“抢坐”的意思,同时还训练快速的反应能力。


  4、假装性游戏。


  让孩子假装扮演实在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习得社会学习技巧。


  孤独症儿童较缺乏在这方面的能力,主要适用]能力较好的儿童。如:“老鹰抓小鸡”“过游戏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互相渗透和融合,只不过是游戏所设目标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而一个游戏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儿童参加该游戏的参与程度,是否能满足儿童需求,以及它们能否敫发儿童从事游戏的欲望。


  四、总结


  在孤独症的训练中,家庭和学校起主导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孤独症儿童初期更适合家庭的疗育,而家庭的训练最好的形式便是游戏。我们必须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并精心地为我们的孩子设计及组织适合其能力和兴趣的游戏,每天都给孩子安排游戏活动,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得到放松,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并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