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简单的画就是很棒的课堂作业 目前,郑州有1859名轻度智障生、自闭症生随班就读
www.guduzheng.net 2016-1-6 8:07:08 来源:郑州晚报
一幅简单的画
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下午,马春华都要到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上班。这里有她自己的一间办公室,也是她的课堂。而马老师的学生也不多,只有8名,但是压力却比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还要大。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孤独症儿童。
大学路二小作为二七区接收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试点学校,从2014年至今,已经接收了8名孤独症儿童。
“十二五”期间,郑州市以政府投入为主,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结合郑州实际,特殊教育主要在随班就读工作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机制上的探索实践,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大有起色。目前,全市共有1859名轻度智障生、自闭症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 郑州晚报记者 张勤 文/图
人物:自闭症孩子妈妈当起特教老师
40多岁的马春华很朴素,见到她时,她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教学资料。短发,和蔼的笑容,让她的学生很放松。戴着袖套,是因为她要经常整理学生写写画画的“作业”。
其实,马春华并不是二七区大学路二小的在编教师,而是学校聘请的特教老师,专门给学校里的自闭症儿童上课。马老师的课都安排在每天下午,因为上午她还要照顾儿子,送儿子去辅读学校。
“因为我儿子也是孤独症患儿。”马春华老师轻轻地说,儿子14岁,两岁多被诊断为孤独症,她就辞了医院里的工作,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为了儿子,马春华自学了有关孤独症儿童的医学知识、康复训练和课程,参加各种特教培训,和研究孤独症康复课程的专家联系、听课,慢慢地成为一名特教老师。在她的努力下,孩子现在能够和别人进行基本的交流。
“现在,孩子的情况好了一些,我就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其他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家长。”马春华有切身感受,她知道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求医过程中的艰辛,听说大学路二小招收了孤独症的孩子,就来给他们“上课”。
上课:一年画好一幅画就行
2014年秋季开学后,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接收了5名孤独症儿童入学。每天下午,马春华就在办公室里给孤独症孩子上课。“一对一”的课,每天下午只能教一个孩子,一周5天排得满满的。
课上都讲些什么?马老师说,没有固定的上课内容,因为每个孤独症孩子都不一样。
“没有一模一样的孤独症,有的注意力异常,有的感知觉异常,有的动作发展异常,有的情绪情感异常。”马春华说,“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们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马春华就先了解这些孩子。有的孩子情绪急躁,坐不住,就让他画线条。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画,在图画纸上乱涂,马春华一直坚持,经过一年的训练,同样一幅图,线条已经从图案外面画进了图案里。有的孩子喜欢数字,就让他好好地算数。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她也引导着孩子画自己喜欢的。
在办公室的档案柜里,整齐摆放着十来本资料。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有自己的档案,记录着马老师每次上课的内容、孩子的反应,以及马老师的总结。“你看,这是小航(化名)第一次上课画的,杂乱无章,还都在图案外面。在他的认知里,就没有‘要求’这个概念。再看这张,是最近小航画的,他已经知道在图案里画线条。”马春华说,虽然最后一幅图画在正常孩子看来也是很差的,但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已经有很大进步。
试点:郑州12所中小学承担随班就读任务
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目前接收了8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校长李英宜介绍,大学路二小是二七区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一所试点学校,从2014年开始招收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2014年接收5名孤独症儿童,2015年接收3名。”李英宜说。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日益加大。市教育局挑选了12所中小学承担随班就读任务,2015年又投资120万元为实验学校建设了12个专项资源教室。
而从2013年开始,孤独症患儿进入普通小学的呼声得到了落实。在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做好郑州市市区2013年小学入学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孤独症儿童可随班就读。
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计划中指出,对各类轻度适龄残疾儿童,要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随班就读。
每年8月招生季,郑州市各区都会有孤独症儿童到普通小学报名入校。据市教育局统计,目前,全市共有1859名轻度智障生、自闭症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金水区农业路小学接收了一名患有脑瘫的学生。上课讨论时,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们会主动围到这名同学桌子前,进行讨论。
未来:各方努力,给“特殊孩子”一个校园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孤独症儿童群体数量超过百万。而在这些孩子中,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是少之又少。
“郑州市出台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政策,是对孤独症儿童受教育的一大进步。”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主任张桂娥教授说,孤独症儿童经过小学教育,自制力和自控力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生存能力也显著提高。但也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适合去接受小学教育,那些可以坐下来听课,能与正常学生进行一些简单交流和互动的孩子可以尝试到普通小学上课。
“孤独症患儿上课,不要求他们能够学得会课程知识。上学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和正常孩子交流的过程。”大学路二小校长李英宜说,除了正常的课堂,孤独症学生还要接受一对一的专业辅导。“现在最缺的是师资。”李校长说,学校里只有马春华老师一位专业的特教老师,现在又安排一位年轻教师跟着马老师学习特教课程。“我们需要自己想办法。”
记者也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了让自闭症儿童更加顺利地随班就读,郑州市从2014年开始实施视力、智力、听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以及自闭症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专项的资助项目,支持相关学校建设资源教室,招募引进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大学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一幅简单的画
就是很棒的课堂作业
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下午,马春华都要到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上班。这里有她自己的一间办公室,也是她的课堂。而马老师的学生也不多,只有8名,但是压力却比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还要大。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孤独症儿童。
大学路二小作为二七区接收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试点学校,从2014年至今,已经接收了8名孤独症儿童。
“十二五”期间,郑州市以政府投入为主,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结合郑州实际,特殊教育主要在随班就读工作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机制上的探索实践,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大有起色。目前,全市共有1859名轻度智障生、自闭症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 郑州晚报记者 张勤 文/图
人物:自闭症孩子妈妈当起特教老师
40多岁的马春华很朴素,见到她时,她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教学资料。短发,和蔼的笑容,让她的学生很放松。戴着袖套,是因为她要经常整理学生写写画画的“作业”。
其实,马春华并不是二七区大学路二小的在编教师,而是学校聘请的特教老师,专门给学校里的自闭症儿童上课。马老师的课都安排在每天下午,因为上午她还要照顾儿子,送儿子去辅读学校。
“因为我儿子也是孤独症患儿。”马春华老师轻轻地说,儿子14岁,两岁多被诊断为孤独症,她就辞了医院里的工作,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为了儿子,马春华自学了有关孤独症儿童的医学知识、康复训练和课程,参加各种特教培训,和研究孤独症康复课程的专家联系、听课,慢慢地成为一名特教老师。在她的努力下,孩子现在能够和别人进行基本的交流。
“现在,孩子的情况好了一些,我就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其他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家长。”马春华有切身感受,她知道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求医过程中的艰辛,听说大学路二小招收了孤独症的孩子,就来给他们“上课”。
上课:一年画好一幅画就行
2014年秋季开学后,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接收了5名孤独症儿童入学。每天下午,马春华就在办公室里给孤独症孩子上课。“一对一”的课,每天下午只能教一个孩子,一周5天排得满满的。
课上都讲些什么?马老师说,没有固定的上课内容,因为每个孤独症孩子都不一样。
“没有一模一样的孤独症,有的注意力异常,有的感知觉异常,有的动作发展异常,有的情绪情感异常。”马春华说,“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们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马春华就先了解这些孩子。有的孩子情绪急躁,坐不住,就让他画线条。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画,在图画纸上乱涂,马春华一直坚持,经过一年的训练,同样一幅图,线条已经从图案外面画进了图案里。有的孩子喜欢数字,就让他好好地算数。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她也引导着孩子画自己喜欢的。
在办公室的档案柜里,整齐摆放着十来本资料。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有自己的档案,记录着马老师每次上课的内容、孩子的反应,以及马老师的总结。“你看,这是小航(化名)第一次上课画的,杂乱无章,还都在图案外面。在他的认知里,就没有‘要求’这个概念。再看这张,是最近小航画的,他已经知道在图案里画线条。”马春华说,虽然最后一幅图画在正常孩子看来也是很差的,但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已经有很大进步。
试点:郑州12所中小学承担随班就读任务
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目前接收了8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校长李英宜介绍,大学路二小是二七区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一所试点学校,从2014年开始招收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2014年接收5名孤独症儿童,2015年接收3名。”李英宜说。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日益加大。市教育局挑选了12所中小学承担随班就读任务,2015年又投资120万元为实验学校建设了12个专项资源教室。
而从2013年开始,孤独症患儿进入普通小学的呼声得到了落实。在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做好郑州市市区2013年小学入学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孤独症儿童可随班就读。
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计划中指出,对各类轻度适龄残疾儿童,要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随班就读。
每年8月招生季,郑州市各区都会有孤独症儿童到普通小学报名入校。据市教育局统计,目前,全市共有1859名轻度智障生、自闭症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金水区农业路小学接收了一名患有脑瘫的学生。上课讨论时,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们会主动围到这名同学桌子前,进行讨论。
未来:各方努力,给“特殊孩子”一个校园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孤独症儿童群体数量超过百万。而在这些孩子中,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是少之又少。
“郑州市出台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政策,是对孤独症儿童受教育的一大进步。”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主任张桂娥教授说,孤独症儿童经过小学教育,自制力和自控力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生存能力也显著提高。但也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适合去接受小学教育,那些可以坐下来听课,能与正常学生进行一些简单交流和互动的孩子可以尝试到普通小学上课。
“孤独症患儿上课,不要求他们能够学得会课程知识。上学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和正常孩子交流的过程。”大学路二小校长李英宜说,除了正常的课堂,孤独症学生还要接受一对一的专业辅导。“现在最缺的是师资。”李校长说,学校里只有马春华老师一位专业的特教老师,现在又安排一位年轻教师跟着马老师学习特教课程。“我们需要自己想办法。”
记者也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了让自闭症儿童更加顺利地随班就读,郑州市从2014年开始实施视力、智力、听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以及自闭症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专项的资助项目,支持相关学校建设资源教室,招募引进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大学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