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董海平:心系孤残 托起“恒星”

www.guduzheng.net  2010-1-6 9:07:33  来源:中国妇女网

  董海平,“恒星”益智园创办人。她在下岗和女儿患重病的情况下,坚强面对,不仅渡过生活难关,还一手创建了这所专门针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及康复训练的机构。

  生活的重压, 坚强让她重新找回自信

  1996年,董海平的女儿被确诊为多重残疾,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此时的她还刚刚下岗。面对如此困境,董海平几乎崩溃,幸而体贴的丈夫及时劝慰,夫妻俩相互支撑着,一步一艰难地走过了七年特困时期。其间,董海平通过努力拿到了中文专科毕业证书,这对她不仅仅是一本学历证书,更是思想的进步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的肯定。

  人生的苦难,母爱让她再次找到支撑

  面对生活,董海平没有失望过,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女儿那份不曾放弃的爱。她为女儿而学习,为女儿而创造生活。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带给她感动。

  在女儿上学的这几年中,董海平每天都去培智学校,这使她机会接触那些特殊的孩子,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她还是忍不住喜欢上了他们,孩子们也喜欢她。每次去的时候孩子们都跟她一起玩,讲他们的事给她听,有的甚至不客气的让她帮他穿袜子、系鞋带。日子久了,海平见他们哪个衣服穿得不整齐,便主动帮他整理一下,脏了她会帮他们擦一擦,他们做危险的事,她会及时提醒。油然生起的那份关爱,自己已控制不了。看到那些特殊的孩子,董海平心理一直有一个梦想,并不断努力着。她希望有机会把自己的爱心、母爱献给那些特殊的孩子们,让和她一样拥有这样特殊孩子的母亲和家庭不再沉重,使他们有机会充分地进步,用自己的能力适应社会生活。为了让自身的条件更完善,董海平不仅补修了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还学习了特殊教育学和心理学。

  旅途的艰辛,付出让她点亮了一群特殊儿童的生活之路

  2004年,董海平创办了“连云港市恒星特殊儿童益智园”,这是一所专门针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及康复训练的机构。

  开园后,迎来了两名智障儿童和两名孤独症儿童。智障儿童口齿不清,严重的只能说一两个字且不清晰,大小便不能自理,连爬楼梯都要搀扶。另一名12岁,却只能数从1数到10,不认识几个字。孤独症儿童也是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无语、多动,认知是零。

  面对这些孩子们,让人心疼之余,董海平正式开始了对孩子们的训练。凭着十几年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以及近几年的再学习,海平用了近两周的时间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关注他们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接近他们,从情感上去接触他们,与他们交流,并着手为他们制订感统训练计划和个别强化训练计划,半个月后正式的康复训练开始了。其间,孩子们的大小便经常弄脏了裤子,董海平为他们抓屎抓尿,擦洗……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发脾气,经常抓破海平的手或脸,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口水经常喷在她的脸上或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改变:三个月后,无语的孤独儿童能说常用的称呼了,简单的实物名称及表达简单的需求,半年后,不再穿开裆裤,在家自己上卫生间了;智障儿童语言清晰度越来越好,大小便能自理了,孩子的爷爷奶奶说:“再也不用为他的大小便担心了”……一年后,又有一名孤独儿童上了普通小学,且成绩不错,现在董海平仍在进行跟踪服务……这一切,都是在海平辛勤地付出之后。因此,来求助的特殊儿童也越来越多,但由于训练场地、资金和人员的问题已无法解决更多的孩子的训练需求。

  在这几年中,海平辛勤地付出着,如今园里已有十多个特殊孩子。她在得与失之间矛盾地生活着,得到的是更多孩子的康复与进步,失去的是对自已亲人的更细微的关爱。

  在训练期间,经常遇到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但孩子又特别需要训练的,只要条件允许,董海平总是尽量让这类孩子及时得到应有的帮助,她常常义务为家长提供康复计划,训练场地,或者免费进行全程训练,为此海平很少拥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包括节假日。这样的超强度的工作,已让海平没有更多时间训练自己的孩子,照顾家庭了,孩子生病时,她请别人带去打针……为了让园里全托的孩子住得更舒适安全,海平腾出自家的大房子,却让全家人搬进租来的小房子。结果,有一次不满2岁的小女儿从狭小的楼梯上摔下来,摔破了头和脸。

  为了让这群一特殊儿童得到更专业的训练,董海平曾多次去南宁、青岛、南京等地,参观学习,还参加了江苏省举办的特师培训、中残联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培训等等。

  凭着坚韧的毅力,董海平创办的“连云港市恒星特殊儿童益智园”不仅得了家长的认可,也得到了市残联的认可。益智园,办学效果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她被家长们称为“孩子的第二个妈妈”。她还获得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高尚品德奖”等荣誉称号。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