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闭症训练师在日本见闻
www.guduzheng.net 2009-12-30 11:52:03 来源:互联网
——一位襄樊特教老师在日见闻
蒋芳在日本调布市特别支援学校参观,墙上是孤独症儿童的作品
在日本,一名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康复训练机构会马上介入。在这个国家,“特殊教育”已改名“特别支援教育”。通过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由始至终的协作,使“特殊孩子”就读普通学校,融入社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是他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4年前,当蒋芳见到丈夫弟弟的孩子洋洋时,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与儿童特殊教育产生联系。洋洋的父母毕业于国内名校,留学日本后定居东京。2岁时,洋洋仍然不肯开口讲话。4岁时,洋洋被医院确诊患有严重的自闭症。
2005年,洋洋随父母回国探亲。蒋芳第一眼见到他,就觉得特别投缘。在弟媳的恳求下,蒋芳随洋洋一家去了日本。随后几年,她陪伴孩子,辗转国内外康复机构学习。2008年,“久病成医”的蒋芳与人合伙开办襄樊恒慧智能开发培训学校。这所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从事孤独症、运动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学习障碍、多动症及其他行为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研究。
因为洋洋的关系,蒋芳得以多次参观日本特教学校。对比国内特教事业的发展,她觉得日本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
从“特殊教育”到“特别支援教育”
蒋芳介绍,当前,日本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变。2007年4月,日本修订学校教育法,将过去的“特殊教育”改名为“特别支援教育”。过去的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养护学校统统归入特别支援学校。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所有残疾孩子都放入当地普通学校中,通过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由始至终的协作,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得到发展。
2009年3月2日,蒋芳参观了东京都立调布市特别支援学校。这所学校分小学部(其中又分为低学年和高学年)和中学部,有100多人,其中患孤独症的孩子占80%,师生比为1比3。此外,还有实习教师和义工。
给蒋芳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室里有明确的个人物品放置区,有日常生活指导和集体游戏自由活动区,以及独立工作区。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和标志物。走进教室,他们会很顺利地找到自己的柜子,将衣服、书包、杯子摆放好,拿上自己的游戏卡,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活动方式。独立工作区是很小的空间,一张桌子三面被围挡起来,当孩子坐下来时,除了桌上的课题外,看不到别的物品。这样可以保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课题上。任务完成后,他们就可以去游戏了”。
整个过程,老师参与的并不多。但蒋芳说,这背后有着老师大量的付出。
普通小学的孩子会定期到特别支援学校,与那儿的孩子一起游戏。蒋芳说,近些年来,日本教育界极为推崇这种“交流教育”。他们认为,通过交流,可以给患孤独症的小孩提供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学到许多平常难以学到的东西,增强与他人协调的能力。健全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流教育”,了解孤独症患者的特征,进而掌握与他们和睦相处的方式。
完整的特殊儿童服务体系
在东京府中市立多摩儿童相谈所,蒋芳目睹了一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能力测试的全部过程,她也得以进一步了解日本的特殊儿童服务体系。
在日本,一名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康复训练机构会马上介入,孩子治疗费用由政府部门拨款,所以,很多患者在两三岁时就接受训练,恢复情况较好的一般都能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留在养护学校疗育中心的孩子症状一般比较严重。
针对那些因身心有严重残疾或智力障碍而不能入学的孩子,日本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种特别的形式,那就是“访问教育”,即特教学校派遣教师到儿童所在的家庭或医疗机构,向他们施以相应的特殊教育。
蒋芳说,日本的孤独症儿童每年都要进行一至两次的免费测评。测评报告发放给一个教育小组,这个小组持续为每名儿童提供教育训练服务,对于进入特殊学校学习的孩子会有个别训练计划,进入普通班的孩子则更多的是实施正常化教育。这些孩子的父母每月要参加一到两次家长培训,并且可以随时到疗育中心咨询。
小马学校的启示
在日本的特教支援学校中,东京都葛饰区驯骑小马学校是佼佼者。蒋芳介绍,这所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均以小马作为媒介。通过让学生触摸小马、给马喂食、打扫马厩、练习骑马等,提高儿童的运动机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许多自闭症孩子进校时性情孤僻,眼神呆滞,通过与动物的接触,他们逐渐走出了自闭的阴影。”蒋芳说,这种做法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是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此外,接触了日本的许多同行后,蒋芳发现,一名优秀的特训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像调布市特别支援学校,孩子们使用的很多教具都是特训教师自己设计、动手制作的,使用的很多材料也都是废物利用。在日本的特殊教育学校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图片。老师们说,不论孩子有着怎样的心理障碍,他们首先要被当做一名儿童来看待。他们应当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需求和爱好。
一位日本教育专家则告诉蒋芳:儿童的发展是自身力量增长的过程。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个性,教师应该作为一位援助者、支持者站在儿童的背后,扶助他们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