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训练的笔记和心得(一)语言
www.guduzheng.net 2009-11-11 9:52:02 来源:新浪博客
话题:孤独症儿童(星星儿童)的语言沟通思路和策略(A)
授课者:张俊芝老师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
声明:以下是我根据授课内容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加工整理出来的,所有文字仅代表本人的记录和观点
星星儿童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性缺乏的问题,而不是语言问题。这是首先要澄清的一个误解。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用于沟通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比如聋哑人士依靠手势或笔谈也能很好沟通,某重度瘫痪的脑梗病人依靠左眼皮的眨动由他人代笔竟写了一本自传《潜水钟和蝴蝶》,但是星星宝宝即使看似有丰富的语言却依然难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语言问题必须要依据/依赖和结合社会性的问题来考虑其解决的方法及制订解决的方案,而不能为了语言本身来练习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是属于人类社会的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语言的过程中包括多种运动和神经的反应。大运动有胸腔腹腔隔肌等的共鸣呼吸运动,小运动则更为精细,主要发生在口腔和鼻喉,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有100多块肌肉共同协作参与。语言的中枢神经区分为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其反应极为复杂,包括信息的接收/筛选/过滤/编码/转换/存储/提取/反馈/处理/输出的一系列过程。而星星宝宝们的语言生理基础是十分健全的,他们缺乏的是心理基础。
而心理基础缺乏是由社会性缺乏导致的。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让他们能够发声,能够有实际只是机械重复的形式上的语言,而是要唤醒他们语言的心理基础并重建其语言的体系。
唤醒和重建的前提是真实的评估。必须依靠专业的观察和精准的分析,才能充分了解孩子的现状和潜在的能力,再遵循普通孩子语言的发展规律,为孩子提供适当的/丰富的语言刺激用于语言体系的唤醒和重建。
很多家长或训练者以为多说甚至没完没了随时随地地说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合适的。有一对父母训练了孩子一年,孩子却毫无进展,他们问Z老师,我们说得练得够多了,为什么还这样?(Z老师此时有些激动)那你们训练时考虑孩子的需求了吗?还是只以自己为出发点?适当的语言刺激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需要使用的,和适合其年龄的;丰富的也不绝等于多的,语言本身是广义的,除了语音,还有语调,语气,语速,表情,肢体的动作姿态甚至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丰富是要包含着以上所有这些生动的因素的。干巴巴冷冰冰毫无“表情”的一堆声音怎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搞不好对孩子来说还是烦人的噪音,又如何能够唤醒孩子对语言的认知觉呢?
对语言的唤醒和重建,还有三个要说在前面的重要观点:
1 语言训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2 特别反对或客气点说不主张发音训练时使用机械或仪器对孩子进行控制;
3 语言系统是一个体系的形成,绝不仅是训练发音。
(详解及其后内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