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聋哑生用爱打开自闭儿世界

www.guduzheng.net  2009-5-16 16:34:11  来源:惠州日报


志愿者和自闭儿童围成一圈玩起了游戏。

市特殊学校志愿者与市护苗培智学校学生玩“特殊”游戏

本报讯 明日是全国第19个 “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残疾孩子 发展特殊教育。昨日,市特殊学校心泉志愿者服务队的聋哑学生到市护苗培智学校看望自闭症儿童,带自闭症儿童玩游戏,为他们系上自己亲手缝制的围兜。

尴尬

聋哑生与自闭儿难交流

活动10时才开始,在活动室里,心泉志愿者服务队的聋哑学生早早在此等候。不一会儿,过渡班的9名儿童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登场了。这些孩子们在母亲的带领下找到各自座位坐下,彼此之间没有互动,几个小孩张望了一下对面的“哥哥姐姐”,随后,注意力还是停留在了身后母亲身上。

该校老师告诉记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不愿和人交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

孩子们的静默让聋哑志愿者也有些不知所措,尽管他们已经是初中生,但在只能用手语和别人交流的情况下,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近自闭症儿童。

破局

用温柔和微笑陪自闭儿

幸好,市特殊学校和市护苗培智学校的老师起了关键作用,在双方老师协调下,他们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开火车”、“踩气球”、“叼水杯”等,这些适合小朋友玩的游戏一一开展。

面对眼前这群可爱的孩子,市特殊学校初二年级学生黄小红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耐心地陪着他们玩耍。尽管听不见,说不出,但聋哑学生用温柔的动作和微笑,与自闭症儿童一起玩。

市特殊学校初三年级学生陈莉用手语告诉记者,和这些自闭症儿童在一起,她感觉大家像一家人,虽然都是残疾人,但她衷心地期望这些自闭症儿童经过康复训练,能够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

赠礼

聋哑生送上亲手绣的围兜

6岁的小成(化名)在妈妈的看护下和志愿者一起玩游戏。刚开始,他有些不配合,对于志愿者的触碰表现得十分紧张,时不时突然大哭。经过志愿者的耐心陪伴,伴随着现场气氛的升温,小成终于慢慢地放下了芥蒂,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开了。

游戏结束后,心泉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特地送上礼物———围兜。这一件件小围兜是聋哑学生花一天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的。黄小红和同学们主动为小朋友们系上,小朋友们倍感新鲜。一些孩子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引导下,大声地对志愿者表示感谢。市护苗培智学校的老师说,自闭症儿童需要别人关心,要在他人的帮助下,融入社会,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


有些残疾儿童还不能像他们这样上学。

特写镜头1

用糖果哄停自闭儿哭闹

“不要了,我不要了……”在聋哑学生和自闭症儿童正玩得兴起时,小星(化名)突然惊恐地排斥所有人的触碰,眼泪直流。对于老师和母亲的呵护,他反而害怕起来,用小手挡住别人伸过来的双手。

市护苗培智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小星本身特别怕生,见到周围都是陌生人时,他非常害怕。刚开始,小星还能勉强压制自己的情绪,但遇到“踩气球”这样有声响的游戏,他的排斥心理就出来了。

志愿者见状,想哄小星继续游戏,但屡次受挫。后来,志愿者陈莉把糖果塞到小星的手中,小星才止住了哭泣。

特写镜头2

自闭儿“抢”话筒唱歌

自闭症儿童小陈(化名)突然对现场的麦克风起了兴趣,“抢”过来之后,在妈妈的鼓动下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听了十分感动。

据了解,为了让孩子尽快康复,家长必须陪同孩子一起住在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一些自闭症儿童因为生病,对亲情的看法和正常人是有区别的,特别对父母的感情也许没有这么看重。”该校老师江南萍告诉记者,“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比普通母亲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在小陈的带动下,现场另两个自闭症孩子也唱起歌来。随后,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语为大家现“唱”一首《心连心》。

特写镜头3

6岁自闭男孩写得一手好字

自闭症儿童小成对文字很敏感,尽管才6岁,他的字迹却非常漂亮。他不爱与人交流,喜欢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市护苗培智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小成刚入校时,他往往不明白别人的问话,用自言自语代替回答。经过半年康复训练,小成如今基本能够明白别人说话的意思。

老师心声

“最难的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当残疾人的老师,一定要有耐心。”这是市特殊学校老师李晓莉和市护苗培智学校老师江南萍的共同心声。

李晓莉从事特殊教育已经有8年,她的学生主要是聋哑孩子,“这些孩子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比正常人要慢一些,所以做他们的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更要有爱心。”

江南萍曾经是幼儿园老师,2003年进入市护苗培智学校成为自闭症儿童老师。她说:“最难的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数不清的小游戏、一对一讲故事……要获得一个自闭症儿童的信赖,老师必须要花费比普通孩子多倍的耐心,“我国很少专门培养看护自闭症儿童老师,我们学校的老师有来自医疗、幼教、特殊教育各个方面的成员,大家共有的是对自闭症儿童的耐心和爱心。”

残疾孩子入学问题让人担忧

全市超10%适龄残疾人未入学

残疾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吗?他们会不会受到歧视?他们的升学率有多少?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残疾人上学问题颇令人担忧,据市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何建祥介绍,我市有学习能力的6到14岁适龄残疾人中,有超过10%以上没有入学,而学生初中毕业后只有极少数才上了高中。

■ 入学

一些学校歧视残疾人

“我市有学习能力的6到14岁适龄残疾人中,有超过10%以上没有入学。”市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何建祥说,其中农村孩子占大部分。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我市暂无专门针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机构;二是仍有一些学校歧视残疾人,拒绝招收;三是由于家庭困难或是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认识不够。

针对现状,市残联和市教育局采取一些措施促进残疾儿童入学,市特殊学校将在今年9月开设智障班,招收30多名学生,同时将争取在明年开设高中部。与此同时,市残联和市教育局制定相关规定,要求普通学校不得拒收符合要求的残疾儿童入学。

■ 升学

极少数残疾生能上高中

据了解,我市现有一间专门为残疾人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惠州市特殊学校,该校170多名学生全部是聋哑残疾人。该校只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学生初中毕业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到广州市聋人学校继续高中阶段学习,其他学生或是到工厂打工,或是在家务农。

我市另有两所专门接收残疾人的机构为市残联康复中心聋儿听力语言康复部和市护苗培智学校,前者招收聋儿,后者招收自闭症儿童,他们在提供教育的同时,还主要承担康复任务。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刘 倩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朱金赞 摄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