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ABA孤独症儿童实用行为分析疗法

www.guduzheng.net  2009-2-28 13:01:53  来源:网络

ABA是实用行为分析的简称。实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大师斯金纳所发展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反射)原理。斯金纳认为,个体先出现某些行为,如果这一行为受到强化,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中,这一行为出现的机率就会提高。所谓强化就是奖励,包括给予某种能满足孩子生理需要或社会性需要的刺激物, 前者如食物, 后者如微笑、亲吻等等。实用行为分析适用于教自闭症的孩子一些实际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如穿衣、吃饭、洗脸等。 其基本的策略是将某一行为分解成多个小步骤,然后一个一个步骤地教孩子去掌握。 步骤的多少要根据孩子的功能状况灵活地确定。 一般是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教起, 当孩子熟练地完成这最后一个步骤之后,再教倒数第二个步骤、以次类推, 直至孩子掌握所有的步骤。之所以倒过来进行, 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要注意,每完成一个步骤就要同前一个步骤连起来。当孩子完成某一个步骤的动作时,就要进行及时的强化。此外,患自闭症的孩子,动作模仿的能力和动机都不如正常的孩子, 所以,在开始练习某一个动作时, 家长可能要用肢体辅助孩子完成动作,当孩子完成这一动作时,及时给予奖励。然后,逐渐提高奖励标准。直至孩子能自己熟练地完成动作为止。

 

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级别、领域和项目

一、初级教育计划指导

(一)、参与能力

1、独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着我”有目光对视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二)、模仿动作

1、粗大动作模仿

2、精细动作模仿

3、操作物品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性指令

2、识别身体部位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

6、 听懂动词指令

7、 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

8、 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

9、 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的功能

11、识别方位

(四)、语言表达能力

1、 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的物品

2、 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 模仿声音和词语

4、 命名物体

5、 命名卡片

6、 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

7、 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西

8、 叫出熟悉的人

9、 作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体的功能

14、说出方位

(五)、学业预备能力

1、 配对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体到卡片

(4)、卡片到物体

(5)、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7)、物体之间的联系

2、 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 识别颜色

4、 识别形状

5、 识别拼音

6、 识别数字

7、 唱数1~10

8、 点数

(六)、生活自理能力

1、 用杯子喝水

2、 用勺子吃饭

3、 脱鞋

4、 脱袜子

5、 脱内衣、裤

6、 脱T恤衫

7、 使用餐巾纸

8、 大、小便训练

 

孤独症儿童实用行为分析疗法

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级别、领域和项目

二、中级教育计划指导

(一)、参与能力

1、 叫名字时有5秒钟的目光对视

2、 在玩耍时叫名字时有目光对视

3、 在一段距离的情况下对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4、 叫名字后,答应“哎”

(二)、模仿能力

1、 模仿站立姿势的粗大动作模仿

2、 按顺序模仿粗大动作

3、 模仿同时带有声音的动作

4、 模仿搭积木

5、 模仿画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 识别房间

2、 识别情绪

3、 识别地方

4、 听懂两步性指令

5、 给出两个物品

6、 拿出不在视线内的物体

7、 区分形容词

8、 区分社会工作人员

9、 假装游戏

10、识别类别

11、识别语音

12、识别人称代词

13、在听到描述后能识别视线范围内相应的物品

14、按顺序摆放卡片

15、识别性别

16、识别出已经拿走什么

17、回答特殊问句(使用物品和卡片)

18、用“是”或“不是”回答关于物品和活动的问题

摸一个物品时说出名称

(四)、语言表达能力

1、 模仿2~3 个词的词组

 

2、在听到“你想要什么东西时?”能用一句话说出想要的东西

3、在想要东西时能自发地说出要求

4、在一段距离外叫父母

5、以功能为基础叫出一个物体的名称

6、 说出物体的功能

7、 根据功能说出和指出身体个部位

8、 说出身体部位的功能

9、 说出地方

10、说出情绪

11、说出类别

12、使用简单句

1)、“这是……”

2)、“我看见……”

3)、“我有……”

13、交流信息

1)、“我有……”

2)、“我看见……”

3)、社会信息

14、在被问到不认识的东西时用“我不知道”回答问题

15、在不能做到某事时,用“爸爸(妈妈)帮帮我”寻求帮助

16、用“这是什么?”,“……在哪里?”提出问题

17、说出介词

18、说出人称代词

19、回答一般常识问题

20、说出性别

21、用一句话描述图片

22、用几个形容词描述物品

23、回忆刚刚发生过的事情

24、回答“……在哪里?”

25、说出房间中物品的名称

26、说出房间的功能

27、说出社区工作人员的作用

28、回答“什么时候……”

29、描述卡片的顺序

30、用娃娃做角色游戏

31、提供帮助

(五)、学业预备能力

1、在一个类别中比较物品

2、说出物品的数量

3、匹配数量

 

4、匹配大写和小写的拼音

5、匹配字、词

6、区别多少

7、排列出数字和拼音

8、完成简单的任务

9、仿写数字和拼音

10、认识手写的名字

11、画简单的画

12、写名字

13、粘/

14、用剪刀剪

15、在边界内涂颜色

(六)生活自理能力

1、穿上内衣、裤子

2、穿上T 恤衫

3、穿上鞋

4、穿上外衣

5、穿上袜子

6、洗手

7、开始独立上厕所

 

孤独症儿童实用行为分析疗法

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级别、领域和项目

三、高级教育计划指导

(一)、参与能力

1、在对话时有目光对视反应

2、在集体听指令时有目光对视反应

(二)、模仿能力

1、模仿复杂有步骤的动作

2、模仿同龄人的游戏

3、模仿同龄人的说话

(三)语言理解能力

1、完成三步的指令

2、在一段距离外听懂指令并完成复杂指令

3、说出一个所描述的人、地方或事物

4、说出只能看见部分的物品的名称

5、区别相似的物品

6、区别不同的物品

7、根据特征或类别识别不属于其中的物品

8、区别1 和许多

9、回答关于一个故事的特殊疑问句的提问

10、回答关于一个话题的特殊疑问句的提问

11、按指令“问……”或“说……”

12、根据方位线索找到藏起来的东西

13、区别什么时候问问题,什么时候交流信息

(四)、语言表达能力

1、用“我不知道回答”不熟悉的问题

2、说出一个物品的归属的类别

3、说出一类物品中东西的名称

4、复述一个故事

5、不用形容词描述事物

6、回忆过去的事

7、描述一个话题

8、讲述自己的事情

9、表达出困惑并寻求答案

10、说出拥有和所属

11、使用正确的时态

12、问一个问题并复述答案

 

13、听一个交谈并回答有关谈话的问题

14、维护权利知识

15、进一步回答一般常识性知识

16、描述怎样做一件事情

17、描述事物之间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8、回答“哪里……”的问题

19、在给出一个不十分清楚的信息后用特殊疑问句提问

(六)、抽象语言

1、回答“为什么”问题

2、回答“如果的问题”

3、有逻辑地完成一句话

4、说出一张卡片中不同寻常的地方

5、回答“是”或“不是”(事实性的信息)

6、预测结果

7、采纳另外一个人的意见

8、作出解释

9、根据特征和类别排除物品

10、知道故事或交谈的主题

(七)学业能力

1、讲解人、地方和事物

2、完成一个示范性动作

3、匹配文字和物品或物品和

文字

1、 阅读常见词

2、 读拼音

3、 说出用一个字开头的词

4、 拼出简单词

5、 说出词的意义

10、比较简单的同义词

11、比较时间关系

12、识别常见的数字

13、识别押韵的词

14、根据记忆写词组

15、一位数加减法

(八)、社会能力

1、模仿同龄人的动作

2、遵守同龄人的指令

3、回答同龄人的提问

4、对同龄人发起的游戏有反应

5、 和同龄人玩纸牌游戏

 

6、 发动同龄人做游戏

7、 和同龄儿童交流信息

8、 在游戏的过程中向同龄儿童提出

9、 建议

10、 请求同龄人帮助

11、 为同龄人提供帮助

(九)、学业预备能力

1、等待,按顺序做事请

2、在观看后做出新的反应

3、跟随集体指令

4、在集体中交流社会信息

5、 在集体中唱儿童歌曲

6、 被叫到后能回答问题

7、 提问时举手

8、 听讲故事然后回答有关的提问

9、 表演和讲述

(十)、生活自理能力

1、刷牙

1、 拉拉链

3、扣扣子

4、扣住、打开按扣

5、系鞋带

图片交换交流系统

来源:依老师 作者:ini 时间:2008-05-05 点击: 172

有幸在上海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梅知,听到了海伦老师的课,还见到了小猪妈妈。很高兴哦!:) 现把听课的关于图片交换交流系统的资料贴出来,看看对你有没用呢。

 图片交换交流系统

第一阶段:怎样发现孩子喜欢什么?选择孩子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两人一起配合,即配辅助人员)

1、给孩子多种选择(找出孩子喜欢的物品) 2、把孩子喜欢东西做成图片 3、坐在孩子对面,吸引注意力(拿出孩子喜欢的东西) 4、交换(孩子给卡片,给予孩子喜欢的东西)----辅助孩子完成 5、重复多次,直到孩子自己能独立完成 6、泛化(交流伙伴轮换)

第二阶段:扩大主动性(仍需配辅助人员) 1、孩子和图片距离要稍远一些 2、孩子学会更多词时制作更多的图片,贴成一本交流书 3、要有固定的放交流书的地点,让孩子知道想要东西去哪里拿图片来交换 guduzheng

第三阶段:选择 1、给两个物品孩子选择(一个是孩子喜欢的,一个是不喜欢的),图片和物品一样 2、让孩子主动做,孩子拿哪个图片就给哪种物品 3、确定让孩子明白拿对了才得到相应物品

第四阶段:学会用图片组成一句话 1、把我要 XX(物品名称) 制成图片 2、孩子想要什么,主动拿图片给老师(老师可以代替孩子把话说出:我要XX。但不强迫孩子说) 3、拿对给予要求物品

 第五阶段:主动语言 1、此阶段孩子已经掌握前面用图片得到需要物品,有需求会主动拿来图片这时老师语言提示:我要。。。。有些孩子会主动说出:XX(但也有些孩子不说的)

 六、评论阶段 1、孩子会用图片表达:我要。。。。我看到。。。。我要X颜色的糖 2、孩子此阶段会主动表达一些东西(图片+语言),但教师不要急着撤消图片的辅助,需要一段时间来巩固(避免孩子看不到图片不主动说出语言) 中国孤独症

注:图片交换交流系统主要是为了帮助孤独症孩子如何与人沟通,不是用来强迫孩子说话的工具。第一、二阶段使用图片只有一张,孩子巩固后再加大难度;前三阶段,老师不需要使用语言,主要注重两人互动沟通,让孩子明白想要得到东西,必须拿图片来交换第四阶段除非孩子主动说,否则不能强迫孩子说话,一般前四阶段做得好,很多孩子有主动交流的意识后,在此阶段 会有简单主动语言出现,但有一类孩子是不说话的,不能强迫孩子说。 (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途径,懂得用图片与人沟通也很棒的。) 辅助及辅助减退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情绪、行为问题的处理请参考ABA行为纠正。 

ABA的基本內容 -1

来源:中国孤独症资源网 作者: 时间:2008-06-05 点击: 56

羅瓦滋在1981年的書中就闡述了他的方法家庭強化訓練項目:孩子一般在三歲半開始訓練,每星期有三十到四十個小時的訓練,就是每星期5-7天,每天4-6個小時(都是一對一),這種時間安排不是絕對的,主要是按照各個兒童的需要調整一次訓練2-3個小時(包括休息)。每個項目(五分鐘左右)結束之後要休息1-2分鐘。每小時也讓兒童休息15分鐘,那時候他可以自己玩,吃另食,看錄像等活動。 孤独症康复

開展一個應用性行為分析法(ABA)訓練計畫需要哪些人參加?美國一般來說要組成一個“治療組”至少三個人,這樣可以保證他們一周的工作時間加起來可達到30-40小時。可是大學生或親戚來幫忙。家長也是這個組的成員但不一定是直接來充當一對一的較師。也可能是家長先學會這種操作技能再教給請來的老師。也可請專家來一起設置一些合適的項目。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家長可以自己看書瞭解方法,再開始做。只要有信心,興趣,和耐心就可以學會。 www.guduzheng.net

ABA教學訓練方式叫回合式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即DTT,它主要有如下特點: 

1、將每一項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步驟,然後一步步練習; guduzheng

2、強化(INTENSIVE)教學,反復訓練每個步驟; 

3、使用提示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反應;

4、使用強化物和強化手段。

為什麼叫回合式教學(DTT)呢? (2)

因為它具體由三個環節組成

1、給孩子發出指令或要求;

2、促使孩子對之做出回答或反應;

3、結果(對孩子的反應強化或提示加強化);

一個操作的這三個環節完成後,稍微停頓後再作出下一個指令(開始新的指令)。

孩子必須先學會每項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開始第二步,可以把每項技能分解成很小的步驟,這叫分解目標,比如,要教孩子洗手就有好幾個步驟:打開水龍頭,搓手,擦肥皂,再搓手,關水,把手擦幹。。。。。 guduzheng

再比如,要教孩子學會配對物品或圖片,先要教他學習相配一模一樣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隻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後把一隻同樣的杯子給孩子,並說:“把它放在一樣的東西旁”(配對)。在這一過程中要使用“提示”和“強化”(下面將仔細介紹)來促進孩子正確反應,完成要求。學會這一步後,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擺放兩件物品(比如,一隻杯子和一個球),孩子就必須在擺放之前辯別和區分兩件物品,由於孩子已經練習過前面的內容,第二步就會容易些,ABA把每項技能分解成很小的步驟練習就是為了使孩子在學習中更容易得到成功。

ABA的回合式教學(DTT)與傳統的經典的教學方法不一樣,它由指令,反應和結果三個環節組成,傳統的教學法是被動的聽和看,無需作出明確的反應。ABA教學就不一樣,只給孩子很少的資訊(比如兩張動物的卡片和一個指令“把牛給我”)對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確,孩子對此也十分清楚,,因此應該說ABA不是那種消極的學習方法,而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法。每次操作孩子必須做出反應,這種方式很適合孤獨症的訓練,因為他們不可能象正常兒童那樣只需被動聽課就能學會新的技能。 自闭症

為了使孩子對指令作出正確的反應,必須使用提示(這包括手把手練習,語言提示,手勢和操作示範等提示)幫助。,傳統的教育往往不包括象ABA這樣的提示形式,教一個非孤獨症兒童,他可能通過觀察來學習,比如問他“今天是星期幾?”他回答不出或不正確,可以再問另外一個孩子,如果別的孩子回答正確,那麼正常孩子下次就可以回答出來。但是孤獨症兒童就不一樣,必須提示,得到反應在強化如此過程。ABA這種方法更強調對孩子指令後,孩子必須馬上做出反應,因此提示的技術更具意義,比如,教一個孩子學會完成兩步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站起來,把書放在桌子上”)時,孩子很可能只聽從第一項動作指令或後一項指令,所以,給了指令後,馬上示範或手把手提示,讓他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項動作指令,有了這樣的提示孩子才有可能作出正確的反應。只要他能夠完成指令,哪怕是提示後完成的,還是要對他的正確反應給以強化,強化孩子的正確反應就是操作的第三環節—-結果。通過反復的練習,可以逐步減少對孩子的提示,一直到無需再提示,他也能做出正確的反應。 自闭症

(3)

強化的使用也是有區別的,對一項練習幾天的技能,使用讚賞,(對、很好、好。)如果沒有經提示就做正確的反應,就要多給強化,包括更多的誇獎及他喜歡的東西,(好吃的,玩具之類)。

上面這個例子提到ABA另外的兩個特點[除了把技能項目分解成很小的步驟和使用提示幫助外),就職是強化和反復練習的重要性。 

強化:ABA強調任何一種行為,變化都和他自身的結果有關聯,如果一個孩子叫了”媽媽”,媽媽馬上高興對他笑,並擁抱他,孩子可能因此叫更多的媽媽,媽媽對孩子的態度強化了孩子的行為,開始對孤獨症的孩子的訓練時,往往能夠使用的只是初級強化物(它包括食物、飲料等)。逐漸可以引導孩子接受次級強化手段如表揚讚賞擁抱等.教孩子難的項目時就要使用最好的強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強化可以放在使孩子能夠看到的地方,讓他明確聽指令就會有好處,但不要說:”如果你聽話,指出哪個是公園,就給你吃糖”.這樣好象是討價還價,最好是通過孩子完成應有的反應得到強化的經驗,讓他來接受你這種操作方式. www.guduzheng.net

強化的目的是讓孩子更願訓練,除了說:”很好”"真棒”以外,也應該明確地表明你所強化表揚的是什麼行為,比如,對孩子進行名詞的理解和訓練時,指令:是把火車給我,如果孩子真的把火車拿給你了,結果(強化)可以這樣說:”真好,把火車給了老師”,(具體說明了什麼樣的動作反應”真好”).

反復練習是ABA的重要特點.因為使用了強化和提示,孩子才願意反復練習,因為反復練習,孩子才能更好更快掌握新的技能.不反復練習,就沒有達到無須提示也可以正確操作.這樣的訓練無效. 

在美國ABA老師訓練新的技能時,一般給孩子10(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練習的機會.這樣可以每天瞭解百分之幾的反應是正確的,有百分之幾是錯的.不過,連續的十遍問同樣的問題可能沒有意思,可以在正沒有提示正確的反應的情況下問幾次後再問一些不同的問題.然後回到目標問題上.

如果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個專案中的幾項內容後,比如學習情感的認識時,已經對”高興”,”生氣”、“難過”有了認識,下一步要求瞭解“不好意思”了,除增加和練習新的內容(反復給他出示一個孩子在做錯事後而感到不好意思的圖片,並問他覺得怎麼樣?)以外,還要隨時穿插他已經練習過的話題。這樣做有以下好處:(1)使練習不覺得單調(更有意思);(2)有助於他記住學過的東西;(3)加強他對舊的和新的圖片辨別能力。 guduzheng

在反復練習時,要尋找各種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孩子所學的技能能夠得到泛化。另外,可以增加孩子的興趣,如果他在學習“分類”,把不同分類的東西(水果、動物、交通工具、文具類或它們的圖片)排好,找好幾個水果,也找好幾個蘋果,西瓜,等的例子,這樣用不同的例子,反復練習,也是ABA最強調的一點.

或後面一項指令,所以,給指令後,馬上示範或手把手提示……讓他先完成第一項動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項動作指令.有了這樣的提示,孩子才對指令可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只要他能夠完成了指令(哪怕是提示後完成的),還要對他的正確反應給以強化.強化孩子做出正確的反應就是操作的第三環節_____結果.通過反復的練習,可以逐步減少對孩子的提示,一直到無需再提示,他也能正確做出反應.

ABA一些訓練項目

具體操作方法步驟:

ABA<<應用行為分析法>>包括多種類型的操作,不論你想做什麼,都可以用這些方法來操作,他們包括模仿、理解和表達語言,認知概念,社會交往,生活自理,玩(遊戲)能力,大動作,精細動作都可以用回念式教學(聽)來從最基本的能力去教,在美國孩子一般同時學齡前1020個項目,包括剛提到的每種項目,最好有效的是每週上下文2040小時的一對一的操作練習課,一開始,訓練是以一對一為主,但ABA也強調泛化,儘快開始加入小組或集體作練習課。

開始訓練時,要找一個視覺和聽覺刺激少的環境,比如,找家裏睡覺的房間的一個角落,在那兒放一個小桌子和兩把小椅子,按照你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水準,選幾項要教他們技能或概念(可以參照下面提出的一些專案),內容可以包括具體概念(名詞、物品名詞或圖片裏的物品、動詞;自己的動作和圖片裏人的動作;比較抽象的概念(形容詞:大小、顏色、長短、數位、情感等)。訓練技能的順序應該是從容不迫簡單到複雜,開始應教與孩子自己有關的內容(比如身體的部位,對家裏人的稱呼,房間裏的物品),然後教更廣泛的內容(如房間或社會場所的性能,常識……,在動物園裏有什麼?什麼時候睡覺?醫生是幹什麼的?等等).開始訓練前應該先簡單地”測查”一下孩子對選定的專案是不是已經掌握了(如果做幾次,孩子都能夠完成,這項練習技能就算通過了).比如對<<社會角色(醫生、員警……)的認知和表達>>的測查,先將幾張卡片放在桌子上,讓孩子指給你看哪個是醫生,哪個是員警,哪個是農民…… 。如果這些他已經能夠認識,再試他的表達能力 

一個一個地問“他是誰?”,如果他還講不出來,就可以安排社會角色表達》的項目訓練。

選擇項目應該包括模仿項目(一步模仿,二步模仿,聲音模仿,口型模仿等等)理解語言與聽指令(一步指令,二步指令,認識東西和圖片等等),表達語言(講出物品的名稱,描述圖片或復述故事情節,回答有關對此問題的詢問);

(4)

認知概念(包括顏色、形狀、形容詞、代詞、性別、物品的作用;相同和區別,分類回答“為什麼”什麼時候,在哪里的問題等);社會交往(社交問題,交流社會資訊……,學會問問題,轉告語言等).生活自理(洗臉,洗手、做飯等,都可以分在目標,分成很小的步驟,一步一步地訓練);休閒、遊戲(排列積木、講故事……等)。每個項目都可以參照下面的例子去教。

項目:摹仿大肌肉群運動。 

1)和孩子面對面坐在椅子上,儘量使他注意你(確定他注意你了,就可以開始了)。 

2)一邊做一個動作,一邊同時說“這樣做”,動作可以是:拍桌子、拍手、揮手(象招呼似的),握雙手,拍腿搖頭,點頭,轉身。用手捂臉,拍肩膀,跳,抱臂,拍肚子,踏步,伸手,敲椅子,*腰,拍頭,摩擦手掌等。

(每個動作都要提示孩子,幫助他成功,然後給予強化, 

4)逐步減少實踐的提示,改變強化方式。減少提示,加強表揚或獎勵。最後孩子能夠按指令反應正確才給他強化。 中国孤独症资源网

項目:摹仿口形的運動。

1)和孩子面對面坐好,確定他是否注意。 

2)邊示範邊說:“這樣做”。

口形動作包括:

張嘴、伸舌頭、噘嘴,嗑牙齒、吹的動作,笑、吻、舌頭抵上下牙齒等。 中国孤独症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要求語音模仿,那麼一邊做動作,一邊要發出聲響,如果孩子不能夠摹仿你,你們可以坐在鏡子面前操作,從鏡子裏學習摹仿動作。 

3)跟別的項目一樣,只要做對了就要給他強化,先給幫助提示,逐步減少到孩子聽到口令就能正確反應。 

項目:A配對(一雙、一對物體)

1)和孩子對面坐好,使他注意力集中。

2)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 )放在桌子上.

(3)把另外一個一模一樣的物品給孩子,同時叫配對:”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4)提示他作出正確的反應(把東西放在第一個物品旁__較近)給以強化. 中国孤独症

B.配對(兩雙.兩對物體)

(1)和孩子面對面坐好,使他注意力集中. guduzheng

(2)把兩個不同東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個杯子,一個勺子.這兩件東西要從開頭上不容易混淆),兩件東西要擺放距離孩子一樣遠. 

(3)拿另外的一件東西方(和上面的一件東西相同)給孩子,要求他”把一樣的東西擺在一起”. 孤独症康复

(4)如果他擺的不對,馬上把東西放還給他,讓他重新來一次,對他說:”不對”並重複說:”把一樣的東西擺到一起”.用手把手的提示,讓他正確擺放好.

(5)對他正確的操作給予強化,和以上操作一樣,逐步減少幫助和強化.

(6)在孩子學會將以上兩件物品相配後,再練習隨意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兩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強化的手段.

C.配對(對兩件物品位置變換不定) 

(1)和孩子面對面坐好,使注意力集中.

(2)B項操作一樣,只是要隨時把桌子上的東西位置變動,為的是不要使孩子只是記住固定的擺放位置(比如:杯子在左邊,勺子在右邊的放法). guduzheng

注意:在做好了A.B.C三項練習後,可以練習用三.四對的物品相配,教他區別更多的東西. 

項目:圖片(領悟和表達)

A.領悟:認出圖片裏的物品. 

(1)把圖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確定他已注意. 

(2):”指出(圖片上的)……”. www.guduzheng.net

(3)用現實提示幫助他正確反應(指出),並予以強化. guduzheng

(4)強化和提示逐步減少(如以上項目).

B.表達:能夠說出圖片裏的物品名稱.

(1)和孩子面對坐好,確定他已注意. 

(2)拿起一張圖片給他看,:”這是什麼? 中国孤独症

(3)提示孩子說出正確的名稱.

(4)給予強化,強化和提示和以前專案一樣漸少.

所屬關係(領悟與表達)

A.領悟

(1)在孩子的附近有熟悉的人(他能夠看見),要求孩子:”去摸摸……比如:去摸摸華華的手”).

(2)提示他正確的反應(去摸摸華華的手),給以強化. 

B.表達 http://www.guduzheng.net

(1)你指著一個孩子認識的人的衣服或身體的部位說:”誰的衣服(或身體某部位)? guduzheng

(2)提示他作出回答(比如:”這是毛毛的衣服”並給以強化. 

(3)和以上的操作一樣,逐漸減少幫助和對他的強化. 

,不要(比較喜歡,比較不喜歡) 

A.不喜歡的東西. 

(1)和孩子面對坐著. guduzheng.net

(2)把一件東西不想要的(不感興趣)的東西拿給孩子,問他:”你要不要……(某物品)? 

(3)提示孩子搖頭或講出”不要”. 孤独症康复

(4)孩子做到時,就立刻將東西拿開(最好是再也看不見了),給孩子以強化.

(5)和以上操作一樣,逐步減少幫助和對他的強化. 孤独症训练

B.喜愛的東西 自闭症

(1)和孩子面對坐好. 孤独症训练

(2)拿給孩子看他喜愛的東西(玩具.食物等),問他:”你要不要……(物品名)? 

(3)提示孩子點頭或者講”要”.

(4)孩子表達後馬上把東西給孩子.

(5)逐漸減少提示和對他強化.

C.要和不要的區別

(1)和孩子對坐.

(2)隨意交替地將孩子有興趣的東西拿給他,詢問他:”你要不要……(東西名稱)?

(3)提示正確的表達,並以強化. 

(4)逐步減少幫助和強化. guduzheng.net

社交問題 

(1)對面和孩子坐好,讓他注意你. 

(2)問他一個社交性問題,幫助孩子講出正確的回答.

(3)給他強化,並逐步減少提示與強化. 

可以問的問題包括:

“你叫什麼名字? 

“你幾歲了?

“你(今天)好嗎(高興嗎)? 

“你住哪里?

“你的(兄弟.姐妹.)是誰? guduzheng

“你喜歡玩什麼?吃什麼?喜歡看什麼電視節目?

“你的爸爸.媽媽叫什麼?

“你在哪里上幼稚園? http://www.guduzheng.net

“誰是你的朋友? guduzheng

“你的家住哪里?

“你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你的生日是哪天? 

“你的老師叫什麼?

選擇技能

(1)和孩子對面坐好,讓他注意你. guduzheng

(2)拿兩件他喜歡的東西,(拿在你的手中)給他看.

(3)問他:”你要…….還是……?

(4)提示他講出或者指出他最喜歡的東西,馬上給他. guduzheng.net

(5)逐步地減少提示,他每次講對時,都要把東西給他.(開始時用來選擇的兩樣物品應該一件是他十分喜愛的物品,另外一件是他稍微有興趣的,這樣做,有助於他們理解(分辯)(選擇)的概念. 

注意孩子還不會說話,可以教他用手指點所選擇的物品,他如果已經能夠較快地選擇擺在他面前的物品時,可以讓他對一些看不見的物品進行選擇(比如:”你要蘋果還是餅乾?..”還要注意,每次問話時要變換名字的順序,避免他只講後面的物品.+ guduzheng

ABA的基本内容 -2

来源:中国孤独症资源网 作者: 时间:2008-06-05 点击: 72

(5)

项目:描简单的画

1 、把纸和笔放在桌子上

2 、做示范画一个东西,同时要求孩子画同样的

3 、提示孩子画这样东西,并给与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所画的东西可以是:

竖线,横线,十字架,圆圈,数字,各种形状,笑脸,花,车,房,人,彩虹。。。。

 

项目:孩子给你两样东西

1 、把几件东西放在桌上 ]

2 、要求:“把 . …… 给我” 

3 、提示孩子把那两样东西给我,并以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你提示合作最好是同时拿起两件东西。一手一件,如果他的理解比较困难,可以将你的用语简单化,比如说:“球,小车”,而不用“把球和小车给我”,也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很自然的要求他拿两样东西,比如:“去拿袜子和鞋子”之类。

项目:分类(配对,认出,说出名字)

A 配对

1 、把几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卡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2 、拿出一张卡片(卡片上面的东西和以上的卡片中的一组是一类,让他配对,(放入相同种类的一组中) 

3 、提示他把卡片放入适合的一组中(比如:桌上有菜、汽车、椅子、 .. 等卡片,提示他将拿到的火车卡片放入汽车上 同属交通工具一类),并以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 认出分类

1 、老师在一堆卡片中将相同的卡片归为一组

2 、要求孩子:“指出 .. (比如:食品 / 交通工具 /.. )的卡片组” www.guduzheng.net

3 、提示他指出相应的一组,并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C 讲出分类名称

1 、老师在一堆卡片中将相同的卡片归为一组

2 、问孩子:“这是什么?”  

3 、提示孩子讲出分组名称,并以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如果你的孩子对相配图片分类有困难,可以使用实物。

(6)

项目:代词(我的,你的)

A 领悟 

1 、和孩子面对面地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2 、让孩子摸摸(你的,我的)(衣服或身体的部位)

3 、提示(或手把手)或示范他正确地做出反应,并强化

4 、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5 、先教使用“你的”,再教“我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领悟)

B 表达

1 、和孩子面对面地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2 、问:“谁的 .. ?”。 http://www.guduzheng.net

3 、提示回答:(比如:“我的手?”)给以强化

4 、、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5 、先教“我的”在教“你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表达)

 

注意:

你的孩子学会领悟代词以后,连续几个星期后再教他练习说出代词,这样会对他更易掌握,更明确

项目:想出(猜出) / 讲出你描写的物体(看得见或看不见)

A 看得见

1 、把几件东西(苹果,香蕉)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使他注意

 

2 、说:“我在想吃一个长在树上的,红红的,可以吃的东西”。

3 、提示他讲出苹果,并讲出他的名称,给他苹果以强化

4 、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 看不见的

1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着你

2 、说:“我希望有个(描述)园园的,可以踢的东西”

 

3 、提示他(猜出你所描述的)说出东西(球),并给以强化。

4 、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开始时,放的东西不要太多( 2 3 件),东西之间的区别特征要有显著的不同(颜色,形状,功能 .. ),以后逐步选择比较有相近特征的东西,可以提示按场所,地方区别 

项目:回答关于物体和图片中的问题

A 物体

1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着你

2 、给他看一个物品,问他一个问题(见提示内容) 

3 、提示孩子正确回答,并给予强化

4 、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 图片、照片

同上,物体改成图片、照片

询问和回答的范例:

A 关于物体

一、 guduzheng

1 、这是什么?是香蕉。

2 、这是什么颜色?黄色

3 、你拿香蕉干什么?我吃香蕉

4 、香蕉是什么?水果

 

二、

1 、这是什么?是棒棒糖 / 棒冰

2 、这是什么颜色?红颜色

3 、你用他可以干什么?我舔他 

4 、你在哪里买的棒冰?在商店

B 关于照片

1 、这是谁?妈妈

2 、她在什么地方?她在客厅

3 、她怎么样?她很高兴 

注意:开始时只要求他回答两个问题,然后再逐步教他更多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这个项目很困难,可以先按一个固定的顺序问问题,然后逐步改变成不同的形式。

项目:简单句式

A 它是 ..

1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着你 孤独症训练

2 、给他看一个物品,问他:“这是什么?”

3 、提示孩子正确回答:“这是球 …… 书等 ,并给予强化 孤独症训练

4 、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孤独症康复

B 我看 …….

1 、和孩子对面坐好, , 给他看一个物品,

2 、问他:“你看什么?” 自闭症

3 、提示孩子正确回答:“我在看(图中的物品) ,并给予强化

4 、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C 我有 ……

 

1 、和孩子对面坐好, , 给他一个物品,

2 、问他:“你有什么?”

3 、提示孩子正确回答:“我有一个(手中的物品) ,并给予强化 

4 、和以往的练习一样,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学会 B 项内容后,可以教他说出图片中的几样东西(如:我看到了一个房子、一棵树、一部汽车 . 等),使用儿童画册的内容来泛化这项技能

(7)

项目:简单的相互交流

A 我有 ..

1 、和孩子对面坐好, , 给他一个物品,你自己手里拿另外一件物品 

2 、举起你的东西说:“我有一个 ……( 你的东西的名称)”强调东西的名称,讲的慢些

3 、提示(示范)孩子也说:“我有一个 . (他的东西的名称),他能够正确的表达就给予强化 www.guduzheng.net

4 、几次练习之后,可以更换物体再练习,然后可以让他自己从盒子中挑选物体来练习句式

5 、在他学会了“有什么 . ”之后,教他其它表示(形容)物体的句型

 

6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http://www.guduzheng.net

B 我看 .

1 、和孩子对面坐好 , 让他看物体 B ,你看物体 A

2 、说:“我看物体 A

 

3 、提示孩子说:“我看物体 B ”,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实际例子:物体

 

1 、我有一只鸭子,我有一头牛

2 、我的鸭子是黄色的,我的牛是黑色的

3 、我的鸭子叫“呱呱”,我的牛叫“牟牟”

 

4 、我的鸭子生活在水中,我的牛生活在牧场 

图片和书

1 、我看球, / 我看花

2 、我看车、树, / 我看人和蛋糕

 

3 、我看红耗子 / 我看蓝色的球

4 、我看男孩在走路 / 我看女孩在做游戏

5 、我看汽车里的女孩 / 我看滑梯上的男孩子 

项目:询问:“ ……. 在那里?”的练习

项目:回答常识问题

动物题目:

 

1 、狗是怎么叫的?

2 、什么动物“汪汪叫”?

3 、狗可以做什么?(看门)

 

4 、牛住什么地方?

5 …….

颜色题目

1 、太阳是什么颜色?

2 、什么东西是黄的 / / 绿 / 蓝色的? 

3 ..

社会职业题目

1 、(救火员 / 医生 / 司机 . )是做什么的?

 

2 、谁给我们看病?

3 ..

节日题目

1 、( . 节)是什么时候?

 

2 、(十月 / 五月 /. )里有个什么节日?

3 、春节我们做什么?

4 ……. http://www.guduzheng.net

物理特性题目

1 、糖有什么味道?

2 、讲出什么东西是酸的?

3 、你摸冰有什么样的感觉?

4 、雪是什么颜色?

 

5 、什么东西是软的?

6 、什么东西大?

7 …….

季节题目

1 、四季是哪四季? guduzheng

2 、热的一季?

3 、冷的一季?

4 、夏寄做什么? 中国孤独症

(8)

项目:回答“ …….. 在哪里?”的问题

这类问题有:

1 、你在哪儿睡觉? 自闭症

2 、你在哪儿洗澡?

3 、你在哪儿吃饭?

4 、你住在哪里?

5 、在哪里买菜?

6 、炉子在哪里? guduzheng

7 、妈妈在哪里上班?

8 、哪里有滑梯?

9 、哪里可以看到老虎?

10 、到哪里可以游泳?

11 、生病了到哪里去看病? 

12 、到哪里去买书?

13 、到哪里可以买到油条(汉堡包 .. ?

14 、你去哪儿理发?

15 ……..

 

注意:除了口头(示范)外,还可以使用照片 / 图片来提示孩子

项目: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

A 用图片

1 、和孩子对面坐好

 

2 、给他出示一个人在做动作(在某种场合从事某种活动)的图片 / 或照片(比如:一个小朋友在海滩游泳)

3 、讲述图片中的故事“比如:“有一天阿毛去海边游泳”“

 

4 、询问孩子关于故事中的问题(阿毛去哪里了?谁到海边去了?阿毛到海边干什么?)

5 、提示他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6 、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中国孤独症

B 简单地讲故事

1 、和孩子对面坐好

2 、给他讲一个简单的故事(比如:“有一天,妈妈去商店买冰淇淋”)

 

3 、询问他有关故事的问题(比如:谁去了商店?妈妈到哪里去了?妈妈在商店里买了什么? ..)

4 、提示他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5 、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C 简单儿童故事(书)

1 、和孩子对面坐好

2 、给他念儿童故事书的一页(一二句话)

3 、询问他关于听到的故事内容的问题(不是要求他复述,而是回答询问)

 

4 、提示他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5 、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D 讲比较难的故事

1 、和孩子对面坐好

2 、给他 讲一个四句话的故事(比如:“有一天,一个叫阿毛的小朋友到公园玩,他发现一个红色的球,他把球带回给了妈妈,晚饭后他玩了一会球就睡了) 

3 、询问孩子有关故事的内容

4 、、提示他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5 、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有困难,可以从更简单的故事开始(如:”妈妈去了商店“”谁去了商店“? guduzheng.net

项目:听从“问”和”告诉“指令 孤独症康复

A

1 、在遇见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问 .. ”(“问毛毛他多大了”)

 

2 、在实践中提示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示范他询问:“毛毛,你多大了”)

3 、那个小朋友回答后,你马上给孩子一个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B 告诉

1 、在遇见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告诉 .. ”(“去告诉毛毛你多大了”) 中国孤独症资源网

2 、用实践提示和口头示范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旁,并且说出(要求说的话):“毛毛,我六岁了”)

3 、孩子说完马上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帮助,也减少强化

C 问、告诉随意练习 孤独症康复

(9)

项目:解释(描述)话题

1 、和孩子对面坐着。让他注意你

2 、要求孩子:“给我谈谈(关于 . )内容见下面实例: 中国孤独症

3 、用提示帮助他说出有关题目内容中的三件东西并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www.guduzheng.net

可以用的实例:

1 、节日、春节:是一个节日。在冬天过 。大家那天在一起吃饭。

2 、地方、学校:我在拉萨路小学上学。我的老师是王老师。我的同学是王昆

 

3 、家庭,妈妈:我的妈妈是马林,她在学校里教书,她很爱我

4 、运动,溜冰:我和爸爸去溜冰,我们在夫子庙溜冰场溜冰,我滑得很快

注意:开始先讲一句,逐步增加到两三句 

项目:回答:“为什么 ..? 和“如果 ……? ”的问题

 

A 为什么

1 、和孩子对面坐着,让他注意你

2 、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吃饭?”)

 

3 、提示他作出正确的的回答(“因为我饿了”)给以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B 如果

1 、对坐好

2 、问一个问题:比如:“你如果觉的饿了,你会做什么?” 

3 、提示他正确回答(“我会吃东西或吃饭”)并强化

4 、逐步减少提示和强化

询问的内容可以包括: 1 、吃饭 / 饿了 

2 、喝水 / 渴了

3 、睡觉 / 困了

4 、哭 / 难过 guduzheng

5 、笑 / 高兴

6 、看病 / 不舒服

7 、洗澡 / 脏了 

8 、穿大衣 / 冷了

9 、打伞 / 下雨

注意:用日常生活的情况,比如孩子要喝水(或饮料)时,问他为什么要喝水? 

同时帮助他回答:“因为我渴了”

也要教他从图片上回答问题的方式(比如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孩子从自行 

车上摔下来,哭了,问他:“他为什么哭?”提示他说:“因为从自行车上摔下 中国孤独症

来了”

如何叫给自闭儿童中枢行为( 1

如何教给自闭症儿童以中枢行为:训练手册 (1)

谁应该使用这一手册

这一手册运用范围广泛,这一手册中的例子主要关注的是自闭症儿童和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家庭互动。之所以使用这类例子,是因为这些例子显示了这一程序适用于小区。但是,最初的研究是由大学生、语言治疗师和从事严重残疾的无言语的自闭症儿童作出的。 其后的研究是针对大一些的孩子和有残疾的成人,包括有语言和无语言的。从事治疗的人有父母、教师、心理学家。小儿科医生、社会福利工作者等等。因此,对学生、教师、语言治疗师、心理学家和兄弟姐妹以信其它同自闭症个体和其它患有严重障碍的、不同年龄和不同功能水平的个体进行互动的人来说,使用这一手册是十分有价值的。 最希望得到改变的目标行为包括:说话、语言、社会行为、破坏性反应。但是,正如手册中的例子所显示的那样,许多行为都有希望得到实现。

现场测试程序和结果 

这一手册是以一系列公开出版的经验研究为基础的。此外,这一手册经受过反复的检查,以保证这一程序适用于大范围的人口。 现场测试包括下列各个阶段:首先,手册的室内检查。将这一手册提供给来自我们的大学的人,这些人并没有参与写作。在他们进行阅读之后,提出回馈意见并作出修改。接着,他们应用从自闭症儿童手册上学到的技术。为了评估临床医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技术,设计了一个操作准确度计分系统( a Fidelity of Implementation scoring system ),并对每一个治疗师的成绩作了计分。准确度评估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自闭症

1 )指导必须是清楚的、适用于任务的、连续的,孩子得注意治疗师或任务;

(2) 需要经常布置的维持性任务;

(3) 如果适合于儿童的发展水平,需要呈现的多种线索。 孤独症训练

(4) 在选择刺激项目时,应该给予儿童以重要角色。

(5) 奖励应该及时、 依随性的( contingent )、连续的、并且是有效的;

(6) 在大多数时间运用直接强化物;和 

(7) 奖励应该依随于反应尝试。 

ABA行为功能分析的简单例子

来源:以琳 作者:秋爸爸 时间:2008-07-25 点击: 38

ABA行为功能分析的简单例子

网盘放了一段我刚看到的,看上去搞笑的视频-《好欠揍的小孩》,

也许笑完之后可以体会点儿ABA的功能分析。

看看这个小孩,正常的孩子,他的哭闹的目的,太明显了。

他这个频频出击的“欠揍”行为,显然是先前被强化出来的。普通说法“灌出来”的。肯定曾经是屡试不爽,来这么一下子,爸爸妈妈就会服了。

这个“负面行为”,你可以继续去安慰他“奖励”他,塑造出更大的哭闹,

也可以把它忽视消退掉,或者替代以其他的正向行为。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