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豚当“钥匙” 开启孤独症孩子的心门
www.guduzheng.net 2009-2-20 16:31:08 来源:半岛晨报
小姐妹专注地看着小海豚,虽然背影仍然让人觉得孤独,但相信她们的心门正在一点点打开。(摄影 记者张腾飞)
许多孩子与小海豚交流的时候是开心的,许多家长在外面等待孩子时是欣慰的。
自去年10月至今,9个特殊的孩子在3只海豚的帮助下,正逐渐摆脱孤独症的困扰。近日,记者走近这一被称为“雨人”的特殊群体,探寻他们的生活世界,倾听他们父母的心声。
A双胞胎姐妹都患孤独症
“当时我真的是有点受不了,心想怎么可能?我们家两个孩子一起作伴一起玩,怎么还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据2008年一份资料显示,大连市现有2400多名典型孤独症患儿及成年患者。
芳芳和圆圆这对双胞胎姐妹就是其中的两位,她们今年5岁半,姐妹俩的性格完全不同,姐姐芳芳好静,妹妹圆圆好动。在上幼儿园之前属于比较可爱的类型,无论她们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到什么地方总有人问谁是老大谁是老二,父母都觉得这是一件挺自豪的事情。
据她们的母亲介绍,3岁时,好动的圆圆和别的孩子很不一样,“圆圆明显地不合群,不愿听从指令,不让别的小孩儿接触她,除了姐姐外,她不愿意和别的小孩儿接触,上课也躲到角落里,即使老师叫她的名字,她也是默不作声。后来去检查时,医生说这孩子有孤独症的倾向,当时我真的是有点受不了,心想怎么可能?我们家两个孩子一起作伴一起玩,怎么还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更让家人揪心的是,原本正常的姐姐竟然也渐渐有了和妹妹一样的行为表现。“因为她俩总在一起,朝夕相对,互相之间的影响肯定会把芳芳也往这个(孤独症)方向带。因为圆圆哭闹的时候,大家可能就会多关注她一些,这可能让老大觉得,是不是她也这样做的话大家也都会去关注她,有的时候她可能跟妹妹学。然后,家人慢慢地就发现老大也有一点孤独症倾向了。”
后来经过医生诊断,芳芳和圆圆患有自闭症,而且智力发育缓慢。这两年,父母一直在想办法为她们治疗。芳芳和圆圆是9个接受本次海豚治疗孩子中的两位,这个治疗儿童孤独症公益行动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们组织的第二次公益行动了,报名人数达295人。
B希望代替孩子去受这份罪
“我去过北京专门培训家长的教育机构,去青岛学了半年……”范延瑜最高兴的是,去长春学习了22天后,孩子终于会叫妈了。
一位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对记者说:“我们恨不得走进他的世界,先要认识到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那么喜欢在那样的世界里呆着!”对于孤独症患者的家属来说,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进入到患者的世界里,甚至有的家长希望和患病孩子交换世界,代替孩子去受这份罪。
小患儿逸赫也接受过海豚治疗,他的母亲范延瑜说,儿子三岁那年被发现得了孤独症。她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我去过北京专门培训家长的教育机构,去青岛学了半年,在大连小海豚亲子园也呆过半年,后来又到甘井子区特教中心……”范延瑜最高兴的是,去长春学习了22天,孩子终于会叫妈了,“我觉得,作为家长,第一点是应该接纳我们的孩子,要有平常心,这是最主要的;再就是宽容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有一种母爱,别放弃孩子。”范延瑜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儿童孤独症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呢?有的医生将没有教育训练过的孤独症患者称为“原生态孤独症”,他们成年以后比小的时候更加可怕,破坏性更大,对他人和环境的冲突更大,因为不具有社会性,他们是地道的“自然人”,这导致他们甚至连避险和觅食的生存本能都难以控制,有的严重自伤自残……多数的成年孤独症患者依然留在家里,由家人和保姆共同看护,外出需要别人陪同。
专家提醒说,由于儿童孤独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多基因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围产期并发症等精神因素有关),减少孤独症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因此家庭成员需要担负起监护和帮助患者治疗的重任。
C 海豚的作用不应过分夸大
“因为孤独症患者与外界的交往存在很大的困难,外人很难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仿佛来自于另一个星球,因此有人称他们是‘星星的孩子’,也有人叫他们‘雨人’。”
正在圣亚海洋世界接受海豚治疗的一位孩子的妈妈说:“海豚发出的高频声波对我们的孩子的确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个帮助可能因孩子而异,这应该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对此,大连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奕说,“海豚的作用不能被说得像神话,日常的训练、家属的配合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海豚的训练只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桥梁,海豚发出的高频声波对孩子沉睡的脑细胞、坏死的脑细胞可能会有刺激作用,同时,医生、家长、驯养师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会推动孩子的治疗不断向良性方面发展。”
芳芳和圆圆在年轻驯养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训练。驯养师让她们抚摸海豚,拿鱼喂食海豚,和海豚一起做游戏,她们有时还撒娇地要求驯养师抱抱自己。她们的母亲告诉记者,接受训练3个月来,两个孩子适应外界的能力增长得很明显,她说,“在这里每个志愿者和医生都主动和孩子交流,不断刺激孩子回应来自外界温暖友善的信号,孩子才慢慢走出了自己的世界。”
记者了解到,只有训练有素的海豚才能胜任“医生”,它能否发挥作用,驯养师很关键,今年参与治疗的有两位驯养师,其中一位是陈晓乐,他在圈内名气不小,是位出色的驯养师,而在和孤独症患儿接触时,他又是个有耐心、有办法、招孩子喜欢的好叔叔。参加完去年的活动之后,他就做好了继续帮助孤独症患儿的准备,他还专门学过行为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孤独症方面的专业知识。
D 80%市民对孤独症并不了解
“通过媒体不断地报道,好多人对孤独症从不认识到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公益项目中,我们感觉到友善的眼神越来越多……”
就此,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80%的人对孤独症并不了解。这一结果正是孤独症患者和家属们所担心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孤独症家庭对社会的要求其实非常简单,这些家长都表达了让孩子融入社会的迫切愿望,他们希望得到关心、关注和理解,目的是让孩子真正融入社会。
一位已经接受治疗的孩子家长崔丽说:“社会上那么多的人来关心我们,我想孩子一定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去。”崔丽的开心和激动又来自哪里呢?记者在快乐小海豚活动现场找到答案,这里有3只小海豚、6名志愿者、2名驯养师和20位义务奉献的心理医生们,还有以海水和游来游去的海豚为背景的快乐教室,这群孩子太需要这样的交往氛围了,他们喜欢在这样友善的世界里与周围的人接触、交往。
“刚开始我在单位上班,同事都不知道孩子得这个病,我谁都不愿意说,因为我觉得这个病丢人。”这位患儿妈妈的话发自内心,她希望被理解。对此,有学者提出“无障碍社会”的预想。他说,所谓的无障碍社会,对瘫痪的人来说,就是没有楼梯,门框够宽,他们进出没有困难。对孤独症患者来说,无障碍社会就是接纳我们孩子的一个社会、让他上学、就业的一个社会、人们了解孤独症知识的一个社会。
很多患病孩子的家长们都说,在大连,这个无障碍社会正在逐步地形成,“通过媒体不断地报道,好多人对孤独症从不认识到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公益项目中,我们感觉到友善的眼神越来越多,当我们的孩子走出去之后,一说我们的孩子是特殊的孩子,很多人都挺关注我们的孩子的,真的觉得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一位家长这样说。A11a
(宋振宇 张宇 记者 来庆新)
专家说法
他们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
目前,桑伟博正在接受海豚治疗,也有很大进步。提起孤独症的表现,桑伟博的妈妈回忆说,孩子两岁多时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不会沟通,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叫他干什么却不干,那显然就不正常。你喊他,他不理你,一检查听力挺好的,没问题。后来去沈阳又去北京反复检查,最终确诊是孤独症。”
什么是孤独症呢?大连市心理医院副院长谢守付对此做了详细解释,他说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孤独症孩子的兴趣爱好也跟正常的孩子不一样,他有兴趣的都是正常孩子不感兴趣的,比如像碎玻璃片、铁块这样单调的、没有生命的东西。谢守付说,如果孩子有行为孤独、语言障碍、兴趣单调等表现,就很有可能患有孤独症,但还是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做全面检查。
“其实孤独症患儿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跟正常孩子不一样,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谢守付说,一般孩子父母去抱的时候,孩子都会有些亲近的表示,但是孤独症孩子是没有反应的,宝宝长大以后这种孤独行为会更加明显;几乎所有孤独症孩子都有严重的语言发育障碍,绝大多数孩子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话。
谢守付说,孤独症孩子的行为举止也很怪异,总是喜欢重复一些动作,这在医学上叫做刻板行为。比如他感兴趣的东西,你要是把它移开了,那他肯定不能接受,因为他不会用语言表达,他就会通过一些行为来表达,他要什么东西都是拽着家长,用动作去指,或者他会发出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来表达他所需要的东西,甚至会去挠家里人、抓外面的人或者抓伤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