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与自闭症儿童的相关研究
www.guduzheng.net 2009-2-4 11:04:38 来源:
目前,人们往往把“自闭症”认为孤僻或内向,即把它与某类纯心理疾病联系起来,认为这种孩子一定是因为受到了某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也曾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们有不良的家庭气氛,如父母性格怪异,或母亲忙于工作而使孩子在发育早期(婴幼儿阶段)受到忽视等等。其实不然,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社会交往障碍、认知沟通交流异常、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为特征。自闭症通常伴随着其他发展障碍,包括范围较广的运动、语言及认知障碍,而且70%的患儿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
经科学研究认证,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有多种,如:行为矫正法、ABA教学法、结构化教学法、音乐治疗法等,临床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大多对音乐表现出特别的爱好,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从上世纪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有三所音乐院校和两所医学院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它们分别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山西医学院和江西中医学院。
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的发生与大脑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系,那么,音乐治疗如何用来治疗“自闭症”儿童呢?
一、音乐治疗在自闭症治疗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一) 音乐可制造良好的氛围
自闭症儿童虽然很少通过语言与人交流,但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愉悦的体验,绝大部分的患儿具有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由于音乐是自闭症儿童所喜爱的,加上音乐活动能带给他们满足感,这足以令音乐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强化物(reinforcer),适当的运用,可使单调的训练模式变得有生气,奖励也来得自然。
(二)音乐内蕴藏着重复的结构
一首歌曲中有相同的旋律但有不同的歌词,又如歌曲内出现的副歌,就是歌词及旋律都经常重复的段落,这些重复的音乐结构很自然地给予自闭症儿童“预知”的感觉,这种感觉既安全又新鲜,当配合了音乐活动的设计,可应用于很多不同的训练,如:言语、技能、认知及社交训练等。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确实需要很多的重复练习,而善于利用音乐内重复结构,便可增强学习动机,使重复变得不沉闷.在一些发声的练习中,用唱咏的方法来重复地练习同一个元音,但将旋律及节奏加以变化,便可作重复的练习而不沉闷,亦提高了重复学习的兴趣。
(三)促进言语及沟通技能
言语的沟通技能薄弱是自闭症儿童的最大障碍,有很多自闭症儿童对言语理解的能力都不高,因而未能专注于治疗师的指示,甚至好像听不见,但在音乐的环境里,他们较容易接受唱咏的指示,能模仿唱出歌曲,对歌曲内所教授的概念亦显得较容易掌握。
(四)促进社交情绪上的发展
通类的敲击乐器 如:鼓和钹等,配合身体机能的运动,可使音乐成为情绪发泄的工具,这又是由于自闭症儿童缺乏沟通技巧,这些多元又安全的感官运动有助抒发一些压抑的情绪。在成功主导的音乐活动设计下,他们能在短时间内享受成功的经验,成功带来自信,而建立自信心更是社交情绪发展及其它学习的重要基础
(五)音乐活动取代自我剌激行为及塑造正确行为
很多自闭症儿童都有自我刺激的行为,常见的有重复的言语及手部和身体的摆动;音乐活动可以提供相类似的感官刺激,以致这一些自我剌激行为可以在较正常的情况下出现。譬如说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摆手动作便可以用摇沙锤的动作取代,重复的言语亦可以用歌咏来代替,当他们从音乐的途径满足了感官的需要时,在其它的时间便可减少自我刺激的行为,若再配合行为训练,便可有效地控制自我剌激的行为。
二、音乐治疗矫治自闭症的意义
(一)培养自闭症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矫治刻板与重复行为
每一个人对音乐都有先天的爱好和反应,而对自闭症来说,他们天赋的音乐能力比正常的人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自闭症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一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
在教学中,配合乐器的使用,乐器要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自闭症儿童就可有节奏地敲击,演奏音乐,这样患儿便会逐渐明白他可以控制音乐,如果他想改变音乐的话,他就必须得改变行为。一旦他对音乐有了意识后,即他的意识范围有所扩展,刻板行为也就相应减少了。另外,轻拍患儿可以增加他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也可以干预和减少他的孤独行为,音乐的停顿可以干预他的孤独行为,并将他的注意引回到现实中。音乐节奏的改变,舞蹈、音乐与动作的相配,运动歌曲的弹唱等都有利于增强患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减少重复行为的出现。
(二)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自闭症儿童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自闭症儿童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自闭症儿童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三)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听力,协助改善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儿童常存在听力异常的情况,2—6岁是自闭症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听力能力直接关系到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理解与语言能力。这个时期让他们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奥尔夫丰富多样的乐器(包括儿童自己将身体作为乐器、以及生活中的锅碗瓢盆筷子等许多生活用品均可成为乐器)有助于加强对自闭症儿童的听觉、感官刺激,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协助改善社会交往障碍。
(四)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情感
家长同时参与,由于这种亲子课程轻松、愉快,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加深对家人的情感,增加对集体的参与意识。音乐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行为和情绪,也将带给他们幸福和快乐。
(五)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先激发患儿的交流欲望,以即兴音乐为患儿的表达习惯,如哭、笑、声音和动作等伴奏,以便在患儿的声音、节奏方式与他的动作及一些表达习惯之间建立起交流的关系;后将单词或短句(在治疗开始时常用姓名或动作的名称)和旋律或节奏与身体的动作结合,保持旋律不变,但可以改变歌词,更有益于维持注意;同时吹奏乐器或口头模仿练习可以填入一定的歌词为患儿演唱,歌词主要以患儿的名字为主,这样持之以恒,患儿便会模仿治疗师的歌唱发出声音,从而促进患儿的言语交流。
学习数字概念,如“有多少”“给我一个(两个)……”可以通过用铝板琴、钟等建立音阶来增加和减少数字;学习颜色概念,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乐器;训练听觉记忆,可以从单音到更长音列的模仿或演奏一个音,让患儿寻找是哪个乐器发出的;训练听觉运动记忆,可以通过治疗师与患儿的各种念白并伴随各种拍击身体部位的动作,让患儿随念白表演适当的身体动作,逐步培养患儿的认知理解能力。
三、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矫治方法
(一) 利用旋律
音乐旋律可作为说话语调的强化调整工具,以下是一种韵律语调治疗 (Melodic-Intonation Therapy) 的方法。这方法的第一步是要找出患儿说话的自然音律,同时间利用相对音律的木琴奏出句子;第二步是逐步改变木琴的音律来教导正确的语调运用,患儿需唱出木琴的音律 (也是学习句子的自然正确音律),当患儿能唱出正确的旋律时,治疗师便不再需要奏出旋律,慢慢地把音乐元素减退,使当事人能正确地说出句子。
举例:学习说「早晨」
早晨 (配音符号)音如 SO-DO
第一步:假设患儿说「早晨」时语调是:DO-DO
治疗师配上木琴旋律
早晨 早晨 早晨 早晨
(配音符号) a. RE-DO ? b. MI-DO ? c. FA-DO ? d. SO-DO
第二步 : 调节木琴旋律从 (a) 到 (d),让患儿逐步唱出正确自然旋律 (d)。
第三步 : 把音乐元素减退,让患儿逐渐说出「早晨」的正确语调。用于韵律语调治疗的低音木琴.
(二) 利用节奏
利用节奏可调节说话的节奏和速度,其方法与旋律的应用差不多。先找出患儿说话的自然节奏或速度 (需作矫正的) ,利用强劲和声音清脆的敲击乐器 (如低音鼓) 配以相同的节奏速度逐渐地改变敲击节奏至标准速度,当他的说话节奏能与敲击乐配合时,再将敲击乐器的声音减退。
对于弱听儿童来说,皮肤触觉可辅助听觉来增强言语节奏的能力,进而帮助言语节奏的准确性。
(三) 声音示范
模仿学习是儿童学习新行为的主要途径之一。治疗师不单需要投入地示范正确的发声,还要让患儿感觉到发声是乐趣,才可以令他们有发声的动机,当然患儿亦必须明白发声或言语的工具效能 (Instrumental Effect) 才可使言语有效地持续。但在一些智能程度较低的儿童来说,声音的示范可能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有第二次发声的反应出现。
(四) 利用乐器
音乐的制作除了唱歌之外,就需要依赖乐器了。上面谈及过利用旋律和节奏来发展言语,都需要乐器的帮助。其实,一些乐器的形状和模样也可作为言语发展的题材或强化剂,说出乐器名称是一个很好及有效的发声练习,当儿童能说出乐器名称时便可取得乐器来玩,这是以乐器作为言语训练的奖励,如:BONGO 鼓、吉他、CABASA、KAZOO及一些有动物模样的响木、手铃、伸缩笛、摇鼓都是极为有效的强化物。而乐器动物模样更可作为言语提示,如:在唱小鸭歌的时候利用有鸭模样的响木来作伴奏。
(五) 利用音乐结构
音乐中的结构在重复出现时往往使聆听者产生一种“预期”会再出现的心理反应(Anticipation),就如一首儿歌在多次唱咏后,儿童只需要一听前奏便立刻可以兴奋地背诵出来。利用这种预期出现的心理反应来使儿童发声,方法是先重复在儿童面前唱咏同一简单歌曲,当儿童产生了预期出现的心理反应后,便在某时间停止唱咏 (通常是句子的最后一字) ,让儿童自行发声填上歌词。
对一些已懂得简单说话的儿童,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配合行为矫正中的串连技巧,把要填上的声音逐渐地串连起来,儿童慢慢地便可唱咏整句句子或甚至全首歌曲。
此外,利用对唱或回声技巧亦可提高儿童发声的动机,或者利用歌曲中特别有趣而重复出现的规律来引起发声动机,Old Macdonald 中动物叫的那一段便是一个好例子。
(六)训练呼吸控制与腔区共鸣
训练呼吸控制与腔区共鸣是音乐用以协助言语发展的基本环节,在训练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加强呼吸控制,其中吹奏乐器和歌唱训练都可练习呼吸。
音乐治疗是一门专业的学科,音乐治疗师须因个别情况而订出治疗计划,有系统的利用音乐和运用心理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一个全面的治疗更是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达致最理想的效果。音乐治疗能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精细运动和粗大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注意力和集中能力,发展对身体的意识和对自我的意识,发展社交能力及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能力,能促进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学龄前知识的学习,能阻断或改变仪式性、强迫性的行为模式,减少焦虑、情绪发作和躁动,能促进听觉、视觉、触觉和动觉的感官接受和感知觉统合。
从以上的资料来看,音乐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确实有很独特的影响力,它是既安全又欢愉的经历,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冯年琴,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0:64-68
2.黄委合,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方富熙,方格,林佩芬,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4.施显烇,严重行为问题的处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2001.3.
5.周耿,王梅,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92.
6.Shelley David,Lia Wilkerson.钱秋瑾译,儿童行为矫正方法[M].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