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测验面面观
www.guduzheng.net 2008-12-8 13:05:13 来源:潜能发展部落
每个婴幼儿从呱呱坠地开始,不管其先天条件为何,都会按照一定的步骤持续的发展,直到发展的成熟期或高原期。许多望子成龙、成凤的父母,除了关心幼儿的发展状况外,更会关心他们发展的速率:除了希望他们的小孩不要输在起跑点上,更希望以小时了了,作为预测他们未来的参考;另一类被医师诊断为发展迟缓或是在学习上有明显落后幼儿的父母,也会特别关心这群特殊幼儿的发展速率:除了担心他们的未来,也希望能早日确定发展状况,以便及时把握住幼儿的疗育时机。这两种类型的父母都常常会需要借重发展测验,来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壹、何谓发展测验
什么是发展测验呢?发展测验其实很像智力测验,是用来了解婴幼儿学习状况的;只是因为婴幼儿的学习能力属于快速发展与变动期,不适合像智力测验只给一个智商,作为分类孩子的标准,而是应该给父母不同能力的发展指标,以作为教养子女的参考。所以发展测验的测验结果,只是测验当时发展状况的参考值,而不是发展的最后结果。发展测验本身是一个非常严谨与标准化的工具:它是由研发的心理学家们,根据婴幼儿适应环境必须学习的能力,设计成可评量的题目后,再大量调查相同年龄婴幼儿的发展状况,建立常模(注1),以作为比较标准的一种工具。
从前面两段的描述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婴幼儿接受发展测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知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力发展的进程与状况,以作为施以教养的参考。而发展测验主要的施测对象为资赋优异的婴幼儿,或是在先天、后天发展上有缺陷的婴幼儿,特别是像脑性麻痹、脑伤等因中枢神经受损,而导致身心障碍的个案,都必须藉由发展测验的诊断,来协助他们进行疗育或是复健。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发展测验所评估的是过程,而不是一个人发展的最后结果;发展测验所得的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不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的标签。
通常发展测验的内容,测量指标包括了婴幼儿的感官知觉能力、认知能力、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各项基础概念的发展、精细动作、粗大动作、问题解决能力、行为情绪状况等。这些测验内容有的是完整地包含在一个测验里,可以呈现一个较为全面性的发展指针分数;有的会把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力或行为、情绪等单独抽离出来,成为个别领域的发展分数。以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贝式婴幼儿发展量表而言,即可呈现心理发展指数、动作发展指数、行为倾向分数等三个发展指针。从前述发展测验的内容来看,婴幼儿的父母或教养者也可以从这些不同领域来看特殊婴幼儿与一般婴幼儿表现的差异,而决定应做何种发展测验。比如说:觉得婴幼儿在动作发展上较一般婴幼儿发展来得慢,就可以选择与粗大或精细动作较有关的测验;如果觉得孩子的语言表达或语言理解较一般婴幼儿发展来得慢,就可以选择与语言较相关的测验。但一般而言,父母或教养者只要觉得婴幼儿在整体学习或环境适应上,较一般婴幼儿有明显的差异时,就可以考虑接受发展测验。
贰、心理年龄及儿童发展指数
在进一步了解发展测验可以如何协助我们了解特殊婴幼儿前,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个专有名词--「心理年龄」。心理年龄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心智能力上表现的程度。简单来说,心理年龄是这样产生的:一群心理学家们透过一些研究推论我们人类在适应环境上可能会使用的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能力的项度,去观察一般人在这些能力上的先后发展次序是什么,接着再根据这些次序去设计一些评估性的题目,最后以这些题目去做大规模的调查,从这些调查中可以知道大部份的孩子在几岁几个月的时候,应该会些什么题目。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些有常模指标的题目,拿去给有需要评量的小孩回答、操作,而得到这个小孩能回答的题目数量或是回答题目的难易状况。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就可以推算出这个孩子相当于一般孩子几岁几个月大的程度,而这个几岁几个月大的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年龄。所以心理年龄是透过严谨地与他人的比较所得来的,而这个心理年龄,也可能是由几个发展程度快慢不一的能力所组合而成的。透过对心理年龄的了解,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不同能力领域的发展状况。要注意的是这些结果不是跟最优秀或是最差的个案相比较,而是跟一般多数个案应有的能力所做的比较结果。
了解了心理年龄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介绍另一个常用的名词--「儿童发展指数」,它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商。它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比较之后所得到的一个数值。只是因为在发展阶段,智力的商数(智商)会随着发展速率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商数,所以我们不用商数而用「儿童发展指数」。一般而言,在了解了婴幼儿的心理年龄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大概的能力状况;这可以作为一些训练或安置的参考。但是婴幼儿的心理年龄也会随着实际年龄的增长而有所进步,到底他们进步的幅度是不是跟过去一样,还是愈来愈慢,或是反而愈来愈快,就需要藉由「发展指数」的比值来协助我们判断。譬如说:一个孩子在两岁整时所做的发展评量,其心理年龄的分数也是两岁,其所得的指数比值是1,这个比值就可作为往后在评估他们发展状况的比较标准;以后的比值如果大于1,表示有明显的进步;小于一则表示进步的幅度不及实际年龄成长的速度。有了这样的发展指数,遇到下面这种情形就不会迷惑了:一个在两岁时测得心理年龄是一岁半的个案,到了四岁测得的心理年龄是两岁半,心理年龄进步了一岁算不算一种进步呢?如果比较两次的发展指数您就知道答案了。
除了前数几个观念之外,心理年龄与发展指数也是作为预测婴幼儿未来发展状况的工具。依照前述说法,如果我们婴幼儿发展评量是准确的,而且他们在发展过程也没有遇到什么特殊意外的变化,我们就可以这样预测:如果在一个个案四岁时测得的心理年龄是一岁半,则在他八岁时可能的心理年龄是三岁,十六岁时可能的心理年龄就是六岁;但是我们不能再往下预测了,因为以智力的发展曲线来说,一个人到了十五、六岁时,其心智的发展已经到了成熟期或是高原期,也就是说一个人到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智发展进步情况已不是那么明显了。所以一个在婴幼儿时期测得的发展评量结果,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十五、六岁前的心智发展变化状况。如果换一个角度推测,我们也可以以十五、六岁时的心智状况,作为预测孩子终身智能程度的参考。在前述的例子中,我们如果预测一个孩子十六岁时的心理年龄是六岁,也许我们就可以预测这个孩子终身的智能会是在六、七岁的程度。
参、发展测验的运用及功能
谈了许多发展测验的意义及其相关结果的解读方式,也许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可以用哪些工具施测?要到哪里施测呢?测的结果真有那么准确吗?目前在国内较常被使用的发展测验有:台大学龄前儿童发展测验、丹佛儿童发展量表、贝氏婴幼儿发展量表等;这些测验都建立有常模,算是一种比较标准化的测验。所评估的内容含括层面也较全面,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婴幼儿未来的发展。不过目前台大学龄前儿童发展测验及丹佛儿童发展量表两个工具,使用的对象除了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师,还包括了许多特教人员或其它相关的身心障碍服务人员,加上这两个测验通常都是询问家长、或是透过匆忙的观察,甚至请家长代为填答后,所得的结果,其公信力比较令人担心。至于贝氏婴幼儿发展量表则有直接的操作情境,可反复测试婴幼儿的反应状况,比较能准确的掌握孩子的心智状况,而能从评估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学习反应模式,算是目前可信度较高的发展评量工具,但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国内的常模,只能藉由美国常模来解释,使得它的解释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果要以发展测验对未来作较多的预测,不管是哪一种测验,都应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师来评估才能达到较佳的解释力;特别是贝氏婴幼儿发展量表,由于操作的过程繁琐,且需判断的细节较多,不仅是要由心理师来操作,而且最好由受过训练、较有经验的心理师来施测。目前许多大型医院纷纷设置儿童心智科门诊,均编制有心理师可提供相关服务;而部分身心障碍服务机构:如心路社会福利基金会等,也开始引进一些有经验的心理师,在机构内为孩子提供发展测验的服务。至于每个发展测验过程的准确度如何?由于测验过程牵涉许多的因素,包括施测时婴幼儿的情绪状况、合作状况,或是施测时心理师对施测题项的熟悉程度、心理师本身的经验、心理师的身心状态、判断力等都会影响发展测验的评估结果。虽然有些误差是可以容忍的,我们也必须承认,不是每个发展评估测验都是具有可预测性的。
我们必须再一次地强调,发展测验的评估结果是用来作为如何训练或安置孩子的参考标准,而不是用来决定要不要放弃这个孩子的分类标准。安置最大的意义是:给孩子一个最适合的环境,去成就他生命的最大价质与意义。所以就一个父母或是一个发展障碍的照顾者而言,面对任何一种评量或预测结果,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相对应的环境或是寻找相关的课程训练去突破孩子潜能上的极限。最后还有一点要提醒特殊幼儿家长在听取发展评量结果时必须要考虑的:我们都知道从婴幼儿到十五、六岁心智发展较定型的时候,还有一段很长的岁月,而且很多时候,后天环境的影响会使得先天的影响因素变得微不足道,所以孩子愈小所做的评量,将来可能碰到的变量也愈多:也就是说愈年幼孩子所做的发展评量结果其预测力也愈低。而且由于愈小的婴幼儿在评量时的合作度与注意力也较差,所以更要保守地看待评量的结果;然而愈早对特殊婴幼儿进行发展评量,将有助于父母早日为他们进行必要的疗育训练,而更能使特殊婴幼儿掌握其发展契机,以弥补因发展障碍所缺陷的功能。因此对特殊婴幼儿进行发展评量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及早发现孩子的不足,并透过后天教育与训练,使孩子的发展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而非定义或限制孩子的发展。这当中的拿捏、掌握发展评量的时间,恐怕就要各位父母费神地斟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