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十二
www.guduzheng.net 2008-12-8 13:04:58 来源:不详
22.重塑和任务分析策略
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逐步培养、建立的过程,这就叫任务分析策略。
塑造主要是用来建立儿童的优良行为的,它实际上是正强化原理的一种具体使用策略。
例如,小孩在学说话时,许多父母就是用塑造法来训练的。大约从3 -4个月开始,婴儿就有声音发出。但是这时的声音还不是有意识的发音。可是,父母非常高兴,往往用丰富的表情或亲呢的动作(强化物),对孩子发出的这些“音”进行强化。慢慢地在6 -7个月时,孩子有类似“ma”的音出现,妈妈更高兴了,更加起劲地强化,对孩子说:“宝宝会说妈妈了。”这样一直强化下去,直到孩子说出“妈妈”这组音。这个过程就是塑造。
具体来讲,塑造就是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或分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行为,然后用正强化逐步培养、建立的过程。
在这里,把要塑造的行为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很重要。有时,这些步骤是要建立的行为的子行为,有时,则不一定是要建立的行为的子行为,但这些步骤地掌握对最终行为的建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分成步骤地过程就叫任务分析策略。
例如,培养孩子在站立时穿裤子的技能,就可以先使用任务分析策略把“穿裤子”分成如下步骤:
?两手拿起裤子;
?把裤子的前面向前;
?把裤子举到膝盖部位;
?抬起一条腿,如右腿;
?把右脚放进右裤腿中;
?把左脚放进左裤腿中;
?把裤子提到腰部;
?系上腰带。
然后,分步骤顺次教孩子练习。
几乎所有的生活技能和动作技能,如穿衣、叠被、骑自行车、电脑打字等等,都可以使用任务分析策略分成相应的步骤,然后逐步练习。一般情况下,使用分析策略时,往往是一个步骤熟练之后,再训练另外的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分步骤还不是塑造,但塑造是需要分步骤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误用塑造来培养孩子的不良行为。例如,一些儿童摔倒不是自己爬起来,而是哭着叫着等待成人去扶他,这就是误用塑造的结果。在孩子偶尔摔倒时(有了行为),本来可以自己爬起来,可是成人却立刻跑向前去关心、爱护地扶起来(对摔倒爬起来的一种强化),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以成人的关爱作为重新爬起来的条件,否则就哭叫的更厉害。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