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花朵更需阳光照耀
www.guduzheng.net 2008-12-8 12:59:34 来源:燕赵晚报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的希望。在“六一”这个孩子们的节日里,人们的目光大多聚焦在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身影上。然而,一位母亲打来的电话,将记者的目光引向孩子们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智障儿童。为了深入地了解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记者走进了省会一家以智障儿童为培养对象的公益性专业学校。听着学校老师的介绍和家长们的倾诉,看着这些不幸的孩子一张张让人怜爱的脸,记者深深体会到了老师和家长们心底的期望———
故事一
我为儿子骄傲
每个残疾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付出艰辛与努力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杨女士,40岁,江苏盐城人。儿子扬扬今年18岁,由于先天脑组织缺损导致智力不正常。从发现儿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起,杨女士就开始了不停的奔波。“医生说,像我儿子这种情况至多只能活到5岁,可是我偏不信我的孩子会这么短命。”
为了使扬扬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交往,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杨女士都让扬扬和正常孩子在一起。可是在这期间,杨女士不断接到别的孩子家长的告状,不是扬扬打人了,就是被人家打了。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告状,杨女士觉得这一天真是幸福极了。不仅是行为上异于常人,扬扬在学习上也和别的孩子差得很远。感觉到针对正常孩子的教育对扬扬没有好处,杨女士开始为儿子寻找特教学校。
由于一般的特教学校都是针对聋哑儿童的,所以,从自己生活的县城找到盐城市,不知跑了多少路,打听过多少人,杨女士才找到一所感觉还比较适合扬扬的特教学校。可是时间不长,扬扬和学校两方面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无奈之下,杨女士将扬扬领回了家,自己带、自己教,同时不断地收集有关特教学校的信息。
终于有一天,杨女士得知南京有一所比较好的特教学校,于是她将扬扬送了过去。由于离家太远,杨女士只好把孩子寄宿在学校,让在南京做生意的丈夫照料孩子,并且每个星期接送一次。可是此时杨女士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已经亮起了红灯,丈夫对这个孩子也不上心,有时孩子就孤独地留在学校。“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即请假赶到南京,把孩子接了回来。学校老师对我说,虽然扬扬比不上正常孩子,可他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把自己关在宿舍,唱着‘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听得老师们都止不住地流泪。”
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杨女士毅然决然地和丈夫离了婚,带着扬扬北上来到了石家庄。“在这个学校,孩子受到了比较有针对性的教育,智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且他和老师们相处得非常好,以前的任性、不能自我控制等毛病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在这里,我不用担心他会被别人欺负和利用,也不用担心他遭别人的白眼。”
站在记者面前的扬扬,虽然某些行为异于正常孩子,可是与他人的交流却没有明显的障碍。“扬扬,告诉阿姨,你最佩服谁?”“我最佩服杨利伟,我也要坐宇宙飞船上天。”扬扬手里摆弄着一辆玩具小汽车,嘴里却很流利地答道。
“孩子成长到今天,我真的为他感到骄傲。虽然我还要为他操心,可是毕竟他正一天天变得好起来,我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