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雨人》与自闭症——光影世界话心理

www.guduzheng.net  2008-6-18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雨人》影片

    优秀艺术作品必须能挖掘人的心灵。电影也是如此,每部优秀影片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不过下面这些作品更值得用心理学去分析,它们或者直接以心理学为题材,或者描述了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雨人》无疑是心理学题材电影中的经典。不仅在1988年那个时代便能狂收一亿票房,而且拿下奥斯卡多种奖项,可谓叫好又叫座。而“自闭症”这种精神疾患也正是通过这部电影才令公众所熟悉。

    靠倒卖汽车为业的小商人查理与父亲不和,分手多年。某天他突然收到父亲的死讯,三百万元遗产正好可以帮他度过生意难关,无奈父亲却把这笔巨款留给他从未谋面的哥哥诺曼。后者是个自闭症患者。查理将诺曼从精神病院拐出,试图从诺曼监护人那里敲诈这笔遗产。但在与哥哥相处的短短几天里,查理被亲情所感染,放弃了对遗产的争夺。

    “Rain Man”这个古怪的片名来自诺曼的名字。在查理两岁以前,诺曼和他住在一起,经常在弟弟哭闹时讲故事安慰他。一次,诺曼不慎将查理放入浴缸热水中。父亲担心他会对弟弟造成危害,便将他送入精神病院。查理长大后从不知道自己有个兄长,但却保留着一个童年的幻想——每当自己内心痛苦的时候,会有一位“Rain Man”(雨人)来安慰自己,这是“诺曼”的谐音给他留下的潜意识。

    一部电影在艺术上能够达到优秀的标准,必须作到表层意义准确,比喻意义深刻,并且和表层意义紧密相联。这部电影的表层意义就是对自闭症症状的细致描述。在这个层次上,《雨人》的编导掌握大量医学资料,以保证细节的准确性。自闭症患者不合群,对与人接触很恐惧,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刻板行为,比如不停自言自语,一定要每天吃同样的食品,甚至数量都不能改变。

    自闭症患者在智力上并没有问题。有些人还在语言或者计算方面表现出惊人天赋,比如能背诵《圣经》,能心算复杂的数学题。但这些知识无法运用在生活中。影片里,诺曼可以心算复杂的数学题,但不知道一块钱花掉五角后还剩多少。           

    自闭症于1938年由美国精神科医生凯纳发现,《雨人》恰好上演于半个世纪后。直到今天,医学界仍然没有搞清这种疾病的成因。凯纳本人倾向于它来自父母的冷漠,以及教养行为过分刻板,但这个结论后来被否定,自闭症似乎还有生理方面的原因。

    在将自闭症准确表现的基础上,编导赋予影片的深层寓意更是别具匠心。这部影片真正要表现的是弟弟查理的内心转变。他工于心计,过度理性,总是用面具包裹着自己,不和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女友分享内心感觉。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影片开始时,查理的自闭性格给周围人带来不少精神压力。结果他却遇到了真正的自闭症,同样被哥哥折腾得不亦乐呼,被迫去体验和一个封闭的心灵打交道是多么痛苦。

    影片中有这么个情节。由于诺曼一定要按精神病院里的方式来穿衣服,查理按奈不住愤怒,停下车对哥哥说:“自闭症就是一堆狗屎,因为你内心一定是正常的!”影片主题在此鲜明地表达出来,查理也最终明白应该把自己的心灵开放给别人。

    编导之所以选择了“自闭症”这么种罕见的心理疾病来描写,并非为了猎奇,而是用它来比喻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自我封闭现象。从非病理的角度讲,高度竞争社会里的中产阶级们普遍都有自我封闭现象。

   需要提醒大家,正是由于这部电影,“自闭症”从此广为人知。公众把不爱与人交往的性格也算成自闭症。笔者常听有人说“我有点自闭症”、“某某就是个自闭症”。这是不准确的。自闭症患者由于无法自理,成年后都处于被监护状态。由于缺乏自知力,他们也不会声称自己患了自闭症。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