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正确处理身心障碍儿之手足问题
www.guduzheng.net 2008-12-2 9:10:02 来源:雅虎奇摩部落格
临床心理师 金慧珍
一、家庭的功能
1. 情感维持:情感分享、给予成员无条件的爱
2. 自尊:家人在互动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尊及自信
3. 精神支持的需要:当面对挫折及重大决定时
4. 经济需求:满足温饱及基本的安全需要
5. 日常照顾的需求:日常生活彼此关心及照顾
6. 社会化的需求:基本人际沟通互动的奠定
7. 娱乐性的需求:除了家庭沟通外更透过户外的活动来联系感情
8. 满足教育需求:给予文化刺激及知识的补给
二、 身心障碍儿对家庭次系统之影响
1. 夫妻:不和谐或最后导致离婚
2. 亲子:矛盾心理、罪恶、补偿、排斥…
3. 手足:负担、没面子、竞争…
4. 与上代家庭关系:不接纳、怪罪、责备、轻视…
三、 身心障碍儿与手足间互动的因果
1. 家庭气氛与价值观:紧张、把期望放在某一人身上
2. 性别角色:男的要勇敢、女的要细心
3. 家庭排行:大的要让小的
4. 训练方式:枯燥、处罚
5. 不合理的高标准:好还要更好
6. 双重标准:你很「正常」,所以…
7. 助长病态、学习模仿:表示不会,等着大人来帮忙
四、 当孩子表达感觉时,父母对自我的了解
1. 总司令:使事情在掌控之下è阳奉阴违
2. 道德家:「你应该…」、「不应该…」è理智上都知道
3. 万事通:显现自己多么优秀è依赖、自卑
4. 法官:宣布罪状è喜欢告状
5. 批评者:看什么都不顺眼è学习批评
6. 罪恶者:认为是自己的错è容易推卸责任
7. 受气者:百依百顺è助长嚣张
8. 安慰者:轻描淡写处理问题è无法深度作情绪察觉
五、 有效的处理身心障碍儿之手足问题
1.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引起注意、逃避困难、追求权威、报复、表现能力不足(表示无助)
孩子的目的 |
引起注意 |
追求权威 |
报复 |
表现能力不足 |
父母的感受和反应 |
*感受:烦躁 *反应:倾向于提醒或好言哄骗 |
*感受:被激怒、生气、权威受到挑战 *反应倾向于还击或放弃 |
*感受:深受伤害 *反应:倾向于愤怒或摆平 |
*感受:失望、无助、「我放弃」 *反应:倾向于孩子的看法à一切努力都无效 |
孩子对父母试图矫正所作的反应 |
暂停该项行为,但稍后又犯相同行为或出现另一干扰行为 |
主动或被动性的不良行为出现或心有不甘的屈服 |
学习或增强到另一报复行为 |
被动反应,逃避困难,显示自己没有办法 |
父母可选用的方法 |
1.忽视该消极行为 2.奖励积极好的行为 |
1.从冲突中退出,营造出双赢的气氛。 2.可寻求孩童的帮忙与合作 |
1.避免处罚 2.建立信任关系 |
1.停止批评 2.找到孩子的优势能力发展 3.多给予鼓励 |
2. 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作功能性的分析与处理策略:前因、行为、后果、正增强、负增强、处罚、剥夺、忽视
标的行为观察记录表
标的行为:哭闹行为
日期 |
时间 |
标的行为 |
情境 |
前事 |
先兆 |
后果 |
功能 |
记录者 签名 |
9/4 |
9:15pm |
跺脚、哭 |
在玩玩具 |
互相分玩具 |
推倒积木 |
引起注意 |
只要发脾气父母就会注意到他 |
金慧珍 |
3. 积极的聆听不具批评
4. 如何建立「我」的讯息,传达出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及爱意
*当…的时候(叙述行为、不含责备之意):「放学后你没有马上回家,也没有打电话…」
*我觉得(叙述情感或感受):「…我担心你发生什么事…」
*因为(叙述行为后果):「…因为我不知你在什么地方…」
5. 不理会告状:不理会消极性行为的同时要伴随着去注意积极性行为
6. 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而不是该如何的样子
7. 避免在孩子间作任何暗示竞争性的鼓励:肯定孩子的努力及改进
8. 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适当的纾解自己情绪与压力,随时提醒自己
9. 检视自己和孩子互动的纪录表
改善亲子关系计画 1.我特别关切的事:如:功课、孩子行为问题、人际关系… 2.我通常的反应:□训话 □唠叨 □生气 □怒吼 □提示 □责备 □警告 □倾听 3.我在本周进步情形: 倾听:□改进 □退步 □没变 给予鼓励:□改进 □退步 □没变 传达爱意:□改进 □退步 □没变 从冲突中退出:□改进 □退步 □没变 态度和作法一致:□改进 □退步 □没变 4.我学习到的好方法是: 5.我计画欲改变我的行为,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