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给家长的一封信

www.guduzheng.net  2006-2-7 16:01:47  来源:潜能发展部落



有一则故事的对白是这么说的:
一位十多岁的女孩跟一位穷诗人说:「我希望将来和您一样也成为有名的作家,我知道我母亲很敬仰您的!」诗人回答:「现代的人都玩计算机看电视,妳还是去学计算机修电视比较有出息」。

我不知道是否也该跟孩子们说:「现代的人都学计算机说英文,你还是去...」?但是以每年大学联考的热门科系为例,那些科系能引领风骚多久?多数不过三、五年即褪流行。流行的事物一再的上演也不断的落幕,却仍见许多人一直跟着追逐起舞。
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来也常常遇到一些瓶颈,在要求快速、立即显现成果的现代浅碟化趋势,与建立一扎实基础、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间如何取得平衡,着实是一高难度的取舍。即使选择坚持理想,也不得不承认,现实仍是很重要。
现在教育的走向与教育真正的本质何在?难道我们真的要走得这么功利才是教育吗?现今一般幼儿园过度重视学习成果、纸笔作业、强迫记忆、抽象符号,使幼儿的创造力及能力遭到扼杀,人格也同样遭到扭曲。我们不断告诉孩子们:你做吧!快做给我看,快说给我听,表现出来拿出成果给我看,我才相信你。似乎,父母辛苦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到孩子的成果,孩子则用成果来换取父母的肯定。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问问自己: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您希望您的父母在0-6岁时给您什么?

目前教育主管单位正积极推动教育松绑政策,各项改革措施不断的推行,但教育是真的松绑了吗?是松松的绑、绑得很松、绑松后再绑紧,还是...?这些年来,政府对教育的理念与政策一再的改变,有些家长一气之下干脆带孩子们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自我开垦;有些经济条件较佳的就出国寻求更好的教育环境去了,但是居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您想再让您的孩子继续做教育的白老鼠吗?
很多学者专家都在谈一岁学什么、二岁要学到什么程度...;父母也总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跟不上别人甚至跟不上时代,但,需要那么紧张吗?那么想想,孩子需要什么呢?

在0-6岁的阶段,我们应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而非技能的传授,态度的养成而非学习的成果,尤其是感情教育,在我们所谓的黄金时期,感情教育真的太贫乏了,我们总是错过了孩子们可以学习、该学习的时间。

教育局长李锡津在这期的教育通讯中提到,现在的教育在人际互动上但见「私心联合」少见「专业共识」,在教学上多见「堆积教育」少见「启发教学」,在学习期望上着重「分数文凭」轻忽「能力质量」,在学习历程上只求「背诵记忆」不重「体验落实」,在工作参与上先求「斤斤计较」少谈「无私付出」,实在不利于人心人性的教育发展,容易造成内耗互伤、原地踏步的现象,也应验了「方向比努力重要」的警示。
我们仍然在文凭分数中沈浮,在考试补习中来去,虽然有多元智慧却无多元成长,虽有多元入学之名却无多元教学之实,虽有多元呼声却无多元价值的体悟,更无多元的行为;有位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人要为无知付出代价」,我们目前不就是这个现象吗?胡适说:「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台北教育通讯91期)。

如果您不希望您的孩子是新一代的白老鼠,请您先放弃原有对孩子的期望,和我们做一个爱的深呼吸,先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其兴趣的发展,才是您最好的选择,孩子任何的学习只和昨日的我做比较,孩子的行为只为昨日的行为做改进。就如「心灵鸡汤」一书中所说:「您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您的孩子就如是长大。」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忌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勇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分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玛莉亚.蒙特梭利说:「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经验是需要累积的,是慢慢的吸收而不是强迫性的记忆。

您有多久没有走过松林的感觉?您有多久忙于事业没有陪孩子一起成长,多久没有陪他们吃饭、睡觉、洗澡、看电视、玩游戏...?用一种享受人生的心情去做这些事,快把它找回来吧!

最后,再引用玛莉亚.蒙特梭利的一句话:「陪孩子一起过日子!」。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