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收获
www.guduzheng.net 2005-12-28 11:18:44 来源:孤独症康复动态
在儿子成长的历程中,已经记不清发生过多少个第一次。第一次发现他的与众不同,第一次听说他是孤独症的孩子,第一次听说他这种病世上无药可治……
有人说:“你既然给了孩子生命,那么你就应该责无旁贷地让孩子享受到生活中的阳光。”经过了五年半的艰苦奋斗,如今的他已悄然地旧貌换新颜,他真切地让我们体验到了“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温馨感觉。下面记载了几段我的儿子—徐凯,在新年里一月份的琐事。
元旦的早上,我们三口人去徐凯的爷爷家。刚坐了一会儿,儿子就冲着我说:“妈妈,现在是上午,不是中午。”又对着爸爸喊:“爸爸,现在是上午,不是中午。”这是儿子有生以来第一次说出有指定性称呼的句子。(他以前说话从不称呼人,经常让人搞不清他在同谁说话。)我们惊奇之余,赶忙回答他的问话。
下午,儿子主动要求去找哥哥玩。(姑姑家的哥哥,同爷爷家是一幢楼,但不是一个单元。姑姑家在一层,爷爷家在三层。)可是不到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我正纳闷时,儿子对我嚷道:“哥哥不在家,去他奶奶家了。”为了证实他说的话,我赶紧电话取证,果然是真的。儿子变了,他能够传递信息了,而且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这都是他先前不曾有过的举动。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无比轻松的幸福之中。
徐凯最喜欢滑冰了。(坐在爬犁上,用两只冰锥滑的那种)去年的冬天,儿子学会了滑冰车。寒假伊始,他便闹着要去滑冰,于是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儿子的记性很好,只要是他走过的路,他基本上都能记住方向。这不,我刚露出话头,他就抢着说:“妈妈领我去游乐场滑冰。”不容我答言,他便头前带路。到了游乐场的冰上,儿子迫不及待地坐到冰车上,挥动冰锥,动作娴熟地将爬犁滑走。冰上有许多人在玩,我正观注着儿子的身影,却发现他渐渐地靠近了别的小朋友,跟着人家的冰队向前滑行。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由得惊喜万分,儿子终于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前些天,我们邀请了儿子最喜欢的几个人来我家做客。他们分别是徐凯的哥哥、妹妹和小姑。(年令都同他相仿)主要目的是带动徐凯一块玩和学习。“捉迷藏”是我们每晚必玩的游戏。儿子不会藏,所以只有找的份。以前他找人时总需有伴来照应,否则他就乱跑。但是今天的儿子却不同了,他不仅能够独立完成找人的任务,且在我嘱咐了几句“我找到××了”的提示后,他竟然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句型。并且还泛化到了其他的地方。通过游戏,我发现儿子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坐电梯—一提起这事儿,我的腿就有点发软,身上真冒冷汗,感到害怕。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儿子吵着要坐电梯。拗不过他,于是我领着他和妹妹来到商场。以往每次乘电梯,我总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看着他上下。这次模式改变了,儿子在前面,我领着他妹妹跟在后面。谁曾想,儿子在电梯上加快了脚步,把我们落了很远,并且离开了我的视线,他已经下了电梯,而我们却在继续上行。这下子我可慌了手脚,脑袋翁地一下。因为之前曾有过一次,我离开了他的视线,他不知所措,急得到处去找我,惊动了许多人。我不敢想象他看不见我会怎么样?他是否会到处找我?我稍微镇静了一下后,便站到了电梯的一头,期待着儿子的出现。一分钟过去了,儿子影儿都没有。我连问好几个同乘电梯的人是否看到一个小孩在电梯上玩,都回答说没看到。正当我漠然无助时,儿子从电梯上悠闲地走下来,我提着的心这才放下。此刻的我就象劳累了一天似的,混身瘫软无力,腿脚发抖。再看儿子的表情—满面春风,好象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样,看起来,我低估了他的能力。儿子的确进步了,他的处事应变能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喂鸽子—我相信这是徐凯战胜自我的伟大创举。1月24日,我领儿子来到了游乐场。路过鸽子屋,看到很多小朋友拿着食物在喂鸽子,于是我搂着儿子也靠近观看。可能是恐惧的原因,儿子边看边大声说:“鸽子咬脚了,打它。”一副害怕的表情。此刻我想:如果他能够象其他小朋友那样安静地喂鸽子,不害怕,那有多好!于是我试着跟他说:“徐凯最勇敢,妈妈和你一起喂鸽子,好吗?”儿子暴跳如雷地跳了好几个高儿,嘴里还叨咕着:“我害怕鸽子,鸽子咬人,我不喂鸽子,打它……”眼泪都下来了。旁观的人都说:“别吓着孩子,他真是害怕,别勉强了。”看着他紧张的样子,我也妥协了,于是离开了鸽子屋。溜达了一会儿,突然儿子主动提出要求喂鸽子。我们都惊讶了,赶紧说好。他头前带路,来到鸽子旁,我买了食物,拿出少许放在儿子的掌心里,由于紧张,儿子手掌僵硬,以致于食物随着手指滑落地上,这一下引来了一片鸽子来觅食,儿子看着鸽子笑了。我赶忙又抓了少许食物放在儿子掌心,我把着他的手,唤鸽子过来吃。成功了!儿子做到了,有几只鸽子居然还友好地飞到了儿子的肩上,头上,儿子高兴极了,他终于战胜了自己!
徐凯于1999年6月在北医六院确诊为孤独症,五年半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其进行ABA行为训练;除非特殊情况,每天一次感统训练;已经做了五次听统训练。我相信,徐凯的进步是长期坚持不懈地综合训练的结果。虽然他和一些能力较高的孩子相比还差距很大,但是我们每天都能够看到儿子的进步,这就足够了。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