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强迫症孩子的治疗

www.guduzheng.net  2008-5-22 15:57:09  来源:不详



接触过一孩子,类似强迫症,说说教他的方法,或者大家在遇到类似案例的时候有用!

桦桦,12岁,男孩,由于学业跟不上,连上过三年小学二年级.经诊断,该孩子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各方面不错,但认知理解等能力落差很大,对人极度不信任,据妈妈介绍,桦桦在学校常被同学取笑,欺负.

桦桦来到学校的时候逢人都会不断的重复说:有鬼有鬼!鬼来了!猜测可能是刚到一个陌生环境的缘故,一连三天,桦桦一直对身边的人重复有鬼的话,第三天的时候发生一件事,桦桦来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手上长了几个小红点,类似豆豆的东西,我就说了句:你手怎么了?妈妈代他回答:长豆豆了!于是桦桦又把前几天重复的有鬼变成了:豆豆,有豆豆,边说边伸出手来给人看.....用了好多方法仍然无法转移.

第二天下午,他还在重复:豆豆,有豆豆,边说还是边伸出手来给我看,我一听就来气了,豆什么豆?你再说我打豆豆了,嘿,谁知这一说还歪打正着,桦桦说:不要打豆豆.我一听,好家伙,变了点了,我说:不打可以,你先帮我把XXX做完,嘻嘻,他真的做完了呢,后来我就用豆豆来当成发号施令的人,让他跟豆豆玩,帮豆豆做事情等等导入,他一有重复说豆豆的事我就说,你再重复说豆豆,我就打豆豆,哈,他怕我真打豆豆还真不说了!看来这"豆豆"在他心里份量可重了,慢慢的他就不重复了哦,要教的目标也能融入进去了呢!~:) 

(哈哈,个人认为,这是最坏的点子了,不过孩子真的改变了,也算是有用的点子之一吧,呵呵~~)

网上关于强迫症的相关介绍: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
  本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也有早在童年期发病者。儿童期强迫症中,男孩的患病率约为女孩的3倍。


病因
过去大多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广泛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提示本病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
二、生化。  
  三、解剖。  
  四、生理。  
  五、心理。 
  
症状
临床表现: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以及强迫动作或行为;可以一种为主,或几种兼而有之。
  一、强迫观念。
  (一)强迫思想: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
  1、强迫怀疑:
  2、强迫性穷思竭虑:
  3、强迫联想:
  4、强迫回忆:
  5、强迫情绪:
6、强迫意向:
(二)强迫动作和行为。
  往往是作为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顺应行为。
  1、强迫检查。
  2、强迫询问。   
  3、强迫清洗。
  4.强迫性仪式动作。
  5.强迫性迟缓。

检查
  有典型的强迫症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来源于自身,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之感到苦恼,试图加以排除或对抗,或迫切要求治疗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慢性病例,患者在试图摆脱强迫症状失败之后,形成了适应于其病态心理的行为方式,对其强迫症状不再感到苦恼,转而坚持保留其病态行为,不再要求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主要采用具有5—HT重摄取阻滞作用的药物,以氯丙咪嗪最常用。
  1、氯丙咪嗪:
  2、氟西汀:
  3、其他抗抑郁剂:如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用于治疗强迫症。
  4、苯二氮卓类:
  二、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对强迫症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患者了解其疾病的性质,指导患者把注意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
  2、行为疗法。
  主要采用暴露疗法和反应防止法。暴露疗法的目的在于减轻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而反应防止技术则目的在于减少仪式动作和强迫思维出现的频度。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疗法与药物疗法合并使用,往往可以取得较佳效果。
  3、精神分析。
  对部分强迫患者有效。
  三、精神外科治疗。

本文打印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